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通讯 《当代贵州》2013,(15):65-65
"生态位"概念是美国学者R.H.约翰逊于1910年提出的,指的是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简言之,就是一个物种的食物、习性、栖息地等生活要素的集合。最近,在一个电视节目中,看到贵州某喀斯特山区,生活着一种叫做"金线鲃"的鱼,还有一种叫做"白兜兰"的兰花,这两种珍奇物种只  相似文献   

2.
正一、"心动"贵州果树资源,核桃树之路从此开始潘学军,山东临沂人,2005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果树学博士。毕业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贵州考察,火车上看到满山的绿色,丰富的果树资源让他对这片土地第一次"心动",从此决定扎根贵州,扎根这片土地。经过考察,他发现贵州省的果树资源虽然丰富,但百姓对果树却缺乏管理,果树的培育需要"三分种,七分管",他不禁心中万分感慨,暗暗下决心要为这片山区的  相似文献   

3.
正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贵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自古以来,居住在贵州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依靠自然生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栖居地,贵州乡土社会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智慧。  相似文献   

4.
正20年来,李超坚持每年回一次贵州。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几年他看到了贵州得益于大数据产业动力,正发生着巨变。"贵州深耕蓝海发展大数据,我也因大数据和互联网有了新天地,还真的是不一样的缘分和际遇。"北京车与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车车科技)COO(首席运营官)李超说,他为贵州近几年的发展变化感到惊喜,自己也想为家乡尽一份绵薄之力。李超是贵州安顺人,20年前,他离开贵州到北京求学,毕业后便留在了北京。这些年,李超曾供职于  相似文献   

5.
《当代贵州》2005,(18):11-12
徐沛东(中国音协党组书记、著名作曲家、主题歌曲<多彩贵州>曲作者):贵州的民间藏着许许多多的"音乐金矿".此次大手笔的歌唱大赛,虽然是为了选人才、推好歌,但通过大赛却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贵州,它让贵州在全国人的眼里变了样,大大提升了它的形象,我看到了贵州是一个热爱歌唱的热土,3900万贵州各族人民群众唱出对多彩故土的热爱,唱出了他们作为贵州人的自豪感,道出了建设贵州的豪情壮志.歌唱大赛是各地常用的集中表现音乐文化的方式,但像"多彩贵州"歌唱大赛这样大规模、大手笔的,确实少有.  相似文献   

6.
正针对旅游要素里"购"的重要因素,贵州文旅人围绕"特"字做文章,用创新创意将旅游商品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巧妙衔接,正逐步拓展出一片贵州特色风景。创意展示地域风貌5月24日,早年离开贵州去广东定居的郑先生和他的朋友们在贵阳黔粹行游逛。看到琳琅满目的特色旅游商品,他感叹:"贵州的宝贝真是多!原先许多不起眼的商品,经过创意赋能,价值大大提升了。"  相似文献   

7.
《当代贵州》,让我知贵州、晓时政、观动态、看变化。读罢,让我看到党中央、国务院对贵州发展的关心和支持,看到家乡发展的广阔前景,还看到省外贵州儿女对家乡的深情与思念。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我多次访问了倪志福。我们谈话的主题,往往是他与苏振华相处的难忘岁月。从苏振华传记书稿说起当我把《从高山到大海——共和国上将苏振华》书稿送给他,他审查完后,找我去谈了一次。他说:书稿总的印象不错,内容丰富、客观、实在、真实。他重点看了上海前后那一部分,并  相似文献   

9.
正贵州人文精神"天人合一、知行合一",以两个中国哲学命题为核心,并对其做出符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要求的时代性与区域性阐释,表明贵州人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到了巧妙的历史"接合点"。当前,贵州省委结合当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以及贵州的文化传统,以两个中国哲学命题为核心,提出了"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贵州人文精神及其建设问题。为了进一步探讨贵州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我着重从"人文精神"的基本意思出发,进一步探讨贵州人文精神丰富、立体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读编往来     
<正>当代贵州编辑部:我连续订阅贵刊五六年了,期期必看,是贵刊的忠实读者。作为贵州人,我希望看到贵州的变化,《当代贵州》杂志满足了我及时全面地了解贵州的需求。《当代贵州》栏目也开设得比较好,稿件的质量比较高。爱之切,就不免求之苛,责之深。最近我看到2 015年第17期《"生态水城·绿色小康"放异彩》一文时,发现大标题下面的提要讲的是都匀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内容。我是黔南人,更加关心都匀,但这篇文章全文都是讲水城的发展情况,我认为这个错误犯得不应该。  相似文献   

11.
从2012年到2022年10年间,国务院先后出台两个支持贵州发展的国发2号文件. 对比两个文件赋予贵州的战略定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生态与生物资源研究室主任、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闵庆文看到了贵州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定位的丰富和提升,也看到了贵州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2.
付松 《当代贵州》2013,(11):19-19
"我是抱着寻根的情怀来到贵州的。"在郑强看来,贵州,就是自己的故土。一生情感所系"我是贵州人,我热爱这个地方。"郑强说,这是发自他内心的情感表达。2012年6月,郑强出任贵州大学校长。"我是抱着寻根的情怀来到贵州的。"在郑强看来,贵州,就是自己的故土。解放前,郑强的舅舅在贵州,外婆和母亲因此在都匀生活了两年。郑强的父亲随解放军杨勇、苏振华兵团进军西南时,曾在贵州战斗。近10年来,受浙江大学委派,郑强参与了贵州大学本科教学评估的预评估工作,并作为首席科学家参与申报和组织建设了贵州省第一个国家级科学研究平台——国家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3.
张继敏 《党的建设》2010,(10):47-47
有一段很有名的对话,寒山子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我当如何处之?"拾得日:"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这样的禅语中其实包含了人生的很多哲学,而宽容则是一种很重要的人生哲学。我们生活在一个繁华纷乱的社会里,避免不了与人相处,更无法避免竞争。无论是生活还是事业,可能挫折都会伴随在你身边。面对这些你该如何,抱怨还是报复?我想这也许都不是明智之举。古人说,"智不足,量不大。"看来,  相似文献   

14.
正在贵州,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全国各地汇聚而来,为贵州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也让自己的梦想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因大数据与贵州"结缘"2016年,受到贵州大数据快速发展和干事创业良好环境的吸引,我与贵州大学签订柔性协议,成为一个因大数据与黔地结缘的"新贵州人"。我的专业领域是编码密码学、信息与网络安全、信号与信息处理等,"在贵州大数据土壤中播下种子"是我和我的团队来到贵州的使命。  相似文献   

15.
正冯琦:一是没想到贵州这么好、二是没想到政府这么忙、三是没想到这么受重视。"进了贵州门就是贵州人。我不是贵漂,而是新贵州人。"这是7月1日,我们见到冯琦时他说的第一句话。从中国银行总行来到贵州挂职任省政府金融办主任助理,冯琦说他有三个想不到:"一是没想到贵州这么好、二是没想到政府这么忙,三是没想到这么受重视。"冯琦曾是一名军人,毕业于石家庄陆军学院,并在38军、  相似文献   

16.
蒙珺  傅泊霖 《当代贵州》2013,(3):I0001-I0001
"此次贵州带领企业走出来开阔视野,不仅是对企业的支持,也让投资人看到贵州经济蓬勃发展的态势,增强投资信心,体现出贵州高层的开放和远见。"巴克莱银行亚洲有限公司董事颜润之在"贵州·香港金融招商会"上表示,贵州是内陆最后一块"掘金地",非常希望与经济高速增长的贵州多一点交流和接触。  相似文献   

17.
郑洁 《当代贵州》2020,(18):34-34
"在这里,与孩子相处教学是快乐的,同时也收获了师生之间特殊的友谊。看到学生们健康长大,家长们对我的信赖不断加深,我觉得这样的生活也是一种幸福。"丹寨县排调镇第二小学"90后"乡村教师张炳梅说。2015年,张炳梅来到丹寨县排调镇第二小学,成为一名乡村小学教师。除执教语文科目外,她还担任了学校少年宫美术室、舞蹈室的指导老师。  相似文献   

18.
刘万千 《当代贵州》2013,(21):62-62
品读霍健康先生的《千山寻梦》,他在书中对贵州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跨越发展的论述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和思考。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曾说:"教育仍然是制约贵州发展的‘瓶颈’和‘短板’。实现贵州与全国同步小康的‘中国梦’,最重要的是靠人才、靠教育、靠国民素质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9.
正"在天猫旗舰店搜索‘吉他’,在第一页就能看到‘威伯’。"贵州贝加尔乐器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赵山说,他的公司组建了60人的电子商务运营团队,每天有近2000把吉他从正安发出,运到全国各地。近年来,正安县着力推动吉他工业、吉他文化、吉他旅游"三位一体"融合发展,致力于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支持返乡创业企业。"80后"青年赵山,在外闯荡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网络营销知识和  相似文献   

20.
读编往来     
<正>当代贵州杂志编辑部:我一直定期阅读《当代贵州》杂志,特别是旬刊改周刊后,《当代贵州》内容更丰富了,时效性更强了。"三严三实"活动开展以来,有关报道很多,却没有一个固定的栏目,不知能否在《当代贵州》上开辟一个相关的栏目?我认为,作为基层党员干部理应自觉接受"三严三实"的专题教育,以"严"和"实"的标准警醒自身、修正不足、干事创业,多为基层群众谋福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