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十三五"以来,贵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走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融合发展的绿色减贫之路,既保护好生态环境,又向生态要效益,把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贵州,最大的资源是生态,最大的优势还是生态。生态资源上的"富饶",已然成为贵州绿色发展的最大亮点。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山更绿了。这是贵州越来越美的五年,以"绿色"为主色调的优美生态画卷正在眼前徐徐展开。  相似文献   

2.
正贵州最大的资源是生态,最大的优势还是生态。建设绿色生态、发展绿色经济、深化绿色改革、厚植绿色文化……贵州的生态变革力量,落脚在每一户、每一村、每一城。开门见山,千重山、万重山、山外有山、山山相连。贵州最大的资源是生态,最大的优势还是生态。生态资源上的富饶,已然成为贵州绿色发展的最大亮点。  相似文献   

3.
发挥好、发展好生态优势,推动后发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用生态之美、谋赶超之策、造百姓之福。用好生态优势应有产业支撑,在贵州绿色发展进程中,不乏"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生动实践,发展旅游业、养殖业以及石漠化治理、生态修复等,都是"大生态"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期《当代贵州》所讲述的"大生态故事",都有其立足自身实际的绿色发展逻辑,值得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4.
正贵州山川纵横、风光绮丽,河流环抱群山,气候立体多样,处处青山绿水,是发展生态渔业产业的理想之地。2018年以来,贵州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全面推进"零网箱·生态鱼"渔业发展,省委、省政府将生态渔业列为全省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高位推动生态渔业发展。通过大力发展湖库生态渔业、稻鱼综合种养、冷水鱼养殖、设施渔业,贵州打造了一条全域生态鱼产业链。  相似文献   

5.
正强烈的感恩之心,催生强大的奋进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心系贵州发展、情系贵州人民,对贵州发展格外关心、格外厚爱,指示贵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推动绿色成为贵州最靓丽的名片,推动优良生态环境成为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贵州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构建长江、珠江“两江”上游绿色屏障,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打造绿色家园、完善绿色制度、筑牢绿色屏障、培育绿色文化“五个绿色”,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正贵州以独有的生态资源,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子。黔山贵水,绚烂多姿。6月的贵州,生机勃发,清爽宜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贵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定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生态相融的绿色之路。  相似文献   

8.
正贵州将立足丰富的水资源优势,进一步做强品牌、做大规模,带动全省天然饮用水产业品牌化、标准化及规模化发展,把天然饮用水产业真正培育成全省特色优势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好水贵天然。良好的生态,丰富的降水,造就了贵州品质优良的天然饮用水资源。"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贵州省大力布局和推动饮用水产业发展,变天然水为"产业水",饮用水产业异军突起,正成长为继酒、烟、茶、药、特色食品后的贵州特色优势产业"第六张名片"。为推动贵州天然饮用水产业健康发展,提高品牌  相似文献   

9.
正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建造绿色家园、完善绿色制度、筑牢绿色屏障、培育绿色文化,推动大生态与大扶贫、大数据、大旅游、大健康、大开放的协同融合,贵州正在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回望改革开放之初的贵州,森林覆盖率17.4%,水土流失面积5万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28.4%,人均GDP175元。  相似文献   

10.
余丽丹 《当代贵州》2023,(18):28-29
<正>绿色是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近年来,贵州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实施大生态战略,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坚定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这里风景美、空气好,周末带着家人到河边走走,特别惬意。”在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游玩的吴女士告诉笔者,她很喜欢这里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正贵州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生态文明建设既面临全国结构性生态环境问题,又面临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的基本省情;既面临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后发赶超的紧迫任务,又面临资源环境约束、绿色转型发展的挑战。同时,山清水秀生态美是贵州最大的优势,是贵州的金字招牌,是最宝贵的财富。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嘱托,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在保护好生态前提下,把贵州"最大优势"巩固好、提升好、利用好,推动生态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高效利用生态资源,  相似文献   

12.
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经济,因势利导建设绿色家园,与时俱进完善绿色制度,绵绵用力筑牢绿色屏障,久久为功培育绿色文化。贵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了全省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五大任务。如何发展绿色经济、做强生态产业、建设生态文明,《当代贵州》记者为此采访了多位推动绿色发展的践行者,现将观点予以摘登。  相似文献   

13.
正贵州把生态优势作为战略资源加以保护和利用,将生态优势作为最大的发展优势加以培植,成功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开发融合发展的道路。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5月18日至19日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好六项原则。其中,特别强调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近年来,贵州深入推进大生态战略行动,加强省级环保协作和国际开放合作,以"大开放"促进绿色发展,以绿色发展助推精准脱贫。  相似文献   

14.
正贵州积极探索走以生态促发展,以发展保生态的良性发展之路,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着力促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厚植发展生态经济优势,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发出大生态时代的"贵州好声音",实现了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15.
徐涛 《当代贵州》2023,(29):10-11
<正>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文明成色更足。守绿换金、添绿增金、点绿成金、借绿生金的种种实践在贵州大地得以兑现。山如黛染、水似碧玉、万木争荣、鸟美鱼肥……盛夏时节穿行在黔贵大地,可以感受青染于山水间的绿色气息。绿色,既是大自然的恩赐,更是贵州久久为功、潜心守护的发展基底。  相似文献   

16.
刘悦 《当代贵州》2023,(49):16-17
<正>山水旖旎,清波荡漾。连绵起伏的大山孕育出无限生机,千百条河流哺育着鸟鸣鱼跃之景。黔贵大地气候宜人,降雨丰沛,河网密布。2018年以来,贵州省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把生态渔业列为全省重点推进的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全省上下聚焦湖库大水面养殖、稻渔综合种养、冷水鱼健康养殖、绿色设施渔业,全力打造全域生态鱼产业链,走出了一条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申川 《当代贵州》2023,(47):17-18
<正>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贵州金融机构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让金融活水持续滋养黔地绿水青山。“现在,种豆子再套种玉米、搞养殖修建好化粪池、骑电动摩托车出行等都可以获得生态账户积分。”毕节大方县凤山乡羊岩村大海组村民尚维梅说,有了生态积分后,她的养殖贷款每个月可以减少400多元的利息。  相似文献   

18.
正万水千山绘新景,千年跨越绿当先。绿色,是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生态文明是引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的先手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贵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认真守护优良的生态环境,贵州人民收获了稳稳的幸福。在蓝天碧树下漫步,在绿水青山中徜徉,触手可及的湿地、森林、草原、湖泊、河流,让多彩贵州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家园。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加快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贯穿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卓著,绿色发展相得益彰,走出了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逐绿而行,久久为功。国发[2022] 2号文件赋予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战略定位。未来,贵州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将生态红利转化为发展势能,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制度体系,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从全球视野和时代发展等视角看,中西部地区生态优势日益凸显具有深刻背景和客观必然性。独特的生态地位、丰富的生态资源、突出的城乡二元格局又使中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充分发挥中西部地区的生态优势、大力加强生态建设应采取一些对策措施,包括:抢抓发展机遇,打造生态平台;加强城乡规划,突出生态特色;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生态经济;加强环境保护,构建宜居家园;倡导绿色消费,推广绿色生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