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资源瓶颈”和“环境危机”,是当代的两大痼疾。,而其背后,传统的粗放型和外延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屡遭诟病。难道经济的增长就得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当新型工业化的大旗被我们高高擎举的时候,一种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也呼之欲出、这就是——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言:“资源瓶颈”和“环境危机”,是当代的两大痼疾。而其背后,传统的粗放型和外延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屡遭诟病。难道经济的增长就得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当新型工业化的大旗被我们高高擎举的时候,一种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也呼之欲出。这就是——循环经  相似文献   

3.
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战略选择。泸州市集中了全省1/4的化工产业群,是四川化工发展的基地和载体。因此,在泸州市发展循环经济,构建高效有序的循环经济体系,对于探索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带动西南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指导和示范全省乃至全国化工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发展循环经济是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道路。理解循环经济的内涵,把握循环经济的原则,是结合我市实际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蒋卫平 《前线》2010,(12):43-44
<正>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  相似文献   

6.
在省九次党代会上,王珉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推动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实现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当前资源和环境约束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发展循环经济,继续走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是行不通的。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微观的生产方式、中观的产业结构及宏观的体制政策三个层面寻求创新,走符合循环经济范式要求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纪玉山 《新长征》2007,(8):40-41
在省九次党代会上,王珉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推动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实现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当前资源和环境约束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发展循环经济,继续走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是行不通的。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8.
市委宣传部前线杂志社主办“十五”期间,全国建材行业龙头企业北京金隅集团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金隅集团充分利用建材行业的特点,通过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来培育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集团核心竞争力,不仅实现了集团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2005年相比于2000年,集团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39.58%,工业万元产值取水下降58.52%。同时,集团工业粉尘排放、烟尘排放、二氧化硫排放,分别比2000年减少71.7%、90%和92.8%。主动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加快推动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9.
王侠 《发展论坛》2003,(10):33-34
长期以来,发展经济和保护资源环境是一对尖锐矛盾,寻找一条既能加快发展、又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面临的一项国际性课题。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循环经济的出现为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现实途径。一、循环经济已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趋势循环经济是…  相似文献   

10.
刘陶 《学习月刊》2010,(17):9-10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原则 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全称为“物质闭环流动性经济”.它以环境无害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及“废物”资源化回收利用技术等为主要技术载体.要求加强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以低代价、高效益实现污染物排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并由此实现经济活动向生态化转向.改变单纯追求经济数量的增长而忽视甚至不顾环境质量下降及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不可持续发展观。循环经济特别强调“3R”原则,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从现在的经济发展势头看,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应该不成问题,但如果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据世界银行测算,1995年,中国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占当年GDP的8%,2003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占GDP的15%;我国生态状况调查表明,西部九省区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当地GDP的13%,相当于甘肃、青海两个省的当年GDP之和,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20年集中出现了,呈现结构…  相似文献   

12.
贵阳市从2000年起就开始探索循环经济的发展。2002年3月,我们结合贵阳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条件,做出了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决定。同年5月,贵阳市被国家环保总局确认为全国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首家试点城市。2004年初,又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认为全球唯一的循环经济试点城市。2004年底,我们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目标进行了丰富和完善,提出了建设生态经济市的战略定位,并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战略途径来建设生态经济市。几年来,贵阳市坚持以科技为动力、以项目为载体、以效益为中心,坚持不懈地抓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  相似文献   

13.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对传统工业化“大量开采、大量消费、大量废弃”发展模式的根本变革,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税收作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一种重要经济手段,具有优化资源配置、鼓励与限制产业发展等功能。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决定了税收在发展循环经济、科学利用资源、环境保护方面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根据我国利用自然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急需研究制定一套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以促进循环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一、完善主体税种,加强对循环经济的引导和鼓励鉴于我国风险投资体系的滞后,严重影响了高新…  相似文献   

14.
《理论与当代》2008,(5):57-57
据2008年4月第13期《领导决策信息》报道,作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唯一确认的循环经济试点城市,贵阳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生动实践成为中央党校的授课案例。3月12日,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贵阳市市长袁周应邀在中央党校第43期省部级干部进修班(经济建设方向)上介绍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发展循环经济是山西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目前,山西省围绕煤焦工业形成的企业循环经济圈、园区循环经济圈以及城市区域范围内的循环经济已经逐渐壮大,成效初显。但还存在着严重污染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发展循环经济企业不多等问题,因此,必须达成发展循环经济的广泛共识,政府对此要有作为,要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法律、制度、政策以及资金技术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据2008年4月第13期《领导决策信息》报道,作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唯一确认的循环经济试点城市,贵阳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生动实践成为中央党校的授课案例。3月12日,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贵阳市市长袁周应邀在中央党校第43期省部级干部进修  相似文献   

17.
佟帆 《实践》2008,(1):36-37
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资源储量大区,但同时又是一个资源消费大区.内蒙古具有典型的以资源为依托,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重点的资源型经济形态.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8.
发展循环经济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探讨了发展循环经济战略对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性和重大现实意义,论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和原则,并详细构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马明媛 《探索》2005,(2):157-160
重庆是我国的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但工业的主体仍为传统产业,且大城市、大农村的二元经济结构十分明显,重庆要保持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唯物史观在生态领域的表现形式,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正确认识和评价并充分发掘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循环经济理念符合发展客观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当代中国的重要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