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快构建铜仁文化旅游与“大武陵”整体联动合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铜仁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是贵州省欠发达程度最深的少数民族地区。将铜仁文化旅游纳入横跨黔湘鄂渝四省市的"大武陵"文化旅游圈范畴来科学统筹,可以使铜仁的文化旅游产业具有后发优势,并成为武陵山区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2.
石茂彪 《当代贵州》2016,(34):22-23
正坚持红色传承、推动绿色发展,充分发挥"红色文化、仡佬文化、丹砂文化、生态资源"四大优势,以"旅游+"的理念推进全域旅游。近年来,务川坚定不移地推进"文旅产业化"战略,把大干文旅产业、干大文旅产业,作为拉动县域经济的"火车头",扩大对外开放的"金名片",助推富民兴县的"主抓手",全县文旅产业呈现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文旅产业风起云涌、好戏连台、方兴未艾。谋定而后动方能主动融入旅游已成为大部分人生活的一部分,更需要的是全方位布局。思路决定出路。以"世界的仡佬·仡佬的世界"为旅游品牌定位,紧紧围绕打造山地特色旅游,推进全境域  相似文献   

3.
李高广 《山西青年》2024,(5):108-110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文科理念应运而生,数字文旅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作为一门融合数字技术、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的新兴学科,数字文旅人才培养成为关键。在新文科背景下,如何建设数字文旅方向以及培养具备数字文旅素养的高质量人才,成为旅游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为例,探讨新文科背景下数字文旅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提出数字文旅人才培养的路径,以期为高校及相关专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2020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第六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第七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被称为四川省文旅"三会"。2020年9月,在四川省乐山市举办的四川省文旅"三会"中,相继成立的"巴蜀世界遗产联盟"与"巴蜀石窟文化旅游走廊联盟",成为乐山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正贵安新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把"1+4"作为公司发展的主投方向,"1"即贵安新区城市综合开发运营商,"4"即大数据、大文旅、大健康、新能源和新材料"三大一新",相关产业活力迸发,成为助推新区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大数据,是贵州生长的"智慧树",开采的"钻石矿";大健康,作为大数据产业的"姊妹篇",正逐渐成为贵州省打造的又一张名片;大文旅,作为大生态下文化与旅游的新产物,未来必定会成为一个城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至2019年,黔东南州旅游经济连续4年实现稳步增长,累计接待游客39756万人次,旅游人数年均增长率达26.97%,累计实现旅游收入3480亿元,旅游收入年均增长率达30.10%。锦绣东南催新景,苗乡侗寨绽新颜。近年来,黔东南州以"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充分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相似文献   

7.
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不仅可以实现文化与旅游产业间的技术交流和功能互补,还能满足游客在感受文化内涵和增强旅游体验方面的需求,有利于提升文旅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从新发展理念出发,分析文旅产业融合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效益,探讨百色市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以创新文旅产业发展理念提升游客体验,发挥内外协同效应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区域内生态修复与资源环境保护,优化产业布局发挥文旅产业集聚效应,共建共享优质文化旅游资源等方面的对策建议,促进百色市文旅产业融合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城出发,沿着坪坦河逆行而上,不用1个小时便进入"百里侗文化长廊"的核心腹地坪坦乡。美丽的皇都侗歌文旅小镇便坐落于此。皇都侗歌文旅小镇区域总面积146平方公里,总人口20400人。近年来,通道侗族自治县依托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优势,致力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成功打造了以皇都侗歌文旅小镇为核心的一系列景区业态,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2019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到皇都侗歌文旅小镇调研时给予充分肯定:"皇都侗歌甜,侗族音乐很好,我们要让她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奋斗》2021,(10)
正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要求,为文旅产业发展擘画了蓝图、明确了路径。推动黑龙江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紧紧围绕"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这一中心环节,持续优化文旅产业营商环境,以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  相似文献   

10.
"文旅融合"发展是运城文化旅游业的重要引擎,尤其是进入新时代,运城要努力将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针对运城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地处黄河金三角等人文和地域优势,运城要努力从以下三方面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一是统筹布局,加快推进文旅顶层融合,丰富完善运城文化旅游新思路;二是创新方式,加快推进文旅产品融合,倾力打造运城文化旅游新产品;三是多措并举,加快推进文旅营销融合,全面展示运城文化旅游新形象。  相似文献   

11.
正六枝特区紧紧围绕"全域景区、全域旅游"理念,探索出一条基础设施大提档、景区面貌大改观、对外形象大提升、特色文化大繁荣的"旅游+"发展之路。六枝特区紧紧围绕"全域景区、全域旅游"理念,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文旅一体化、城旅一体化、农旅一体化、体旅一体化"思路,做足"文、城、农、体"文章,探索出一条"旅游+"特色旅游发展之路。2017年上半年,六枝特区共接待游客350.3万人次,同比增长78%。旅游总收入12.77亿元,同比增  相似文献   

12.
侯春灯 《探索》2011,(3):111-114
以4个省市、5个地市州、49个县区市"分治"的武陵山地区,面积12万平方公里、2000多万人口,这种"零散"的行政区经济存在着"四重"弊端,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相悖。从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武陵山地区现有的条件以及学术界、政界和企业界各种力量的推动等方面看,构建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是可行的,而且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文旅新时代     
正2020年初,当人们洗尽旧尘、换上新颜准备迎接新年时,期待中本该热闹的春节传统文化活动、特色灯会、美食展览、假日休闲旅游等主题性活动,都被新型冠状病毒按下了暂停键,疫情让文旅产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噩梦。好在我们盼来了春暖花开,在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下,疫情慢慢过去,一切缓缓回到正轨。疫情之后如何重整文旅产业,是摆在文旅人面前值得思考的问题。"5·18国际博物馆日"、 2020"中国旅游日"、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贵州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千方百计做大做强旅游业。"现在浙江人到茅台镇旅游,不用再从贵阳坐大巴,而是直接飞到茅台机场。机场航线的开通,对于长线旅游的游客来说,大大缩短了交通时间。"刚刚从杭州带团到贵州的杭州茜湖恒信旅行社总经理鲍云感慨。  相似文献   

15.
文叶飞  杜吉  文波  杜尚会  肖玉叶 《当代贵州》2014,(29):I0002-I0002
巍巍武陵飞彩霞,滔滔乌江起歌声。9月27日至28日,“画廊乌江·山歌沿河”第二届中国武陵山片区土家山歌邀请赛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成功举办。来自湖南、湖北、重庆、贵州四省市12个区县的土家歌手齐聚一堂,以“弘扬土家民族文化、促进武陵科学发展”为主题,对各地的土家歌曲以及个人演唱技巧进行了精彩的展示。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20,(7)
正文旅产业以满足游客的文化旅游需求为目标,以打造文化景观、建设文博设施、提供文旅产品、举办节事活动、传播地方文化为主要业务。发展文旅产业,有利于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延长游客驻留时间、扩大文化市场和旅游市场,有利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互促和共同增收。内蒙古是我国东西跨度最大的省区,文旅资源十分丰富,拥有众多的旅游景区、旅游品牌。然而,内蒙古文旅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尚需解决好当前在资源开发、企业发展、政策支持等方面遇到的一些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奋斗》2023,(11):54-5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新时代新征程文旅融合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佳木斯市切实加强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不断繁荣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壮大文旅产业,坚持把发展民族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作为巩固民族团结,推动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巩固团结和谐的民族关系,推动了民族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重要指示,是湖北文旅行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湖北省委书记王蒙徽在2023年湖北旅游发展大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旅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快构建“大旅游”格局,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新时代湖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笔者认为,贯彻党中央推进文旅融合战略精神,落实湖北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当务之急是盘活文旅行业存量资产,增强行业资金流动性,通过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妥善解决行业现金流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化和旅游是推动我国与中亚各国实现区域间合作革新和转型的关键一环。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阶段,我国与中亚五国推动深层次文旅合作的基础更加坚实,表现为文化旅游相关机制对接更加顺畅;与我国旅游需求适配性逐渐提升;文旅综合保障水平不断加强。然而,当前我国与中亚五国推动深层次文旅合作仍面临文旅市场体系发育水平较低、多元文化交融互动不充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不足等问题。对此,应在机制上进一步提升跨境人文旅游交流合作能级,推动现代跨境文旅合作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深层次合作。  相似文献   

20.
本刊编辑部 《奋斗》2023,(11):38-39
<正>文旅“活”起来,经济才能“火”起来!文旅产业是促消费、扩内需、稳就业的重要抓手,也是拉动经济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活跃因素。随着旅游市场的全面复苏,火爆的消费景象、澎湃的消费潜力,让人们看到发展文旅产业对于激发经济活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意义。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培育文旅产业发展动能、推动文旅产业提质赋能,必将为推进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