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为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江口县凯德街道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党和政府联系群众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搬迁群众搭桥筑梦,持续推动搬迁群众从物质到精神、从思想到行动由农民向市民快速转变,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搭建"感恩桥",奋进之家有感有梦。通过加强宣传引导,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居民小区融入"新市民·追梦桥"元素,不断营造新市民氛围,提高搬迁群众新市民认同感、  相似文献   

2.
正望谟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县关于全面提升基层党建质量三年行动计划的相关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强化阵地建设、组织建设,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全面提升,为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强劲动力。每天晚上,望谟县蟠桃街道蟠桃园社区夜间治安巡逻队挨家挨户巡查的身影,让社区居民倍感安心。夜间治安巡逻队,是望谟县探索构建党建引领、多元联动新市民社区治理新格局的一项具体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易地扶贫搬迁社区老年人作为“留守家庭”的主要群体,其是否能够有效融入到新社区,事关脱贫攻坚政策的成效。与其他一般群体不同,易地扶贫搬迁社区老年人进入新社区后很难通过学习而“再社会化”,这需要引起社会更多的关注。因此,研究以“易地扶贫搬迁社区老年人的融入”为题,以G省S县C社区为个案,通过实地调查,基于老年人的生活、社会交往及心理的视角进行探索,发现由于个人和环境的因素造成社区老年人在生活上融入难、社会关系网络缺失、心理上认同感低等问题。对此,研究从社会工作视角回应搬迁老年人社区融入方面问题的需求,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社区,提升其“自助”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印江自治县以搭"五桥"、建"五家"为载体,开展"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县直各部门全力服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搭建党心连接民心、农民变市民、贫穷走向富裕的追梦筑梦桥梁,引领搬迁群众全面融入城市,过上美好生活。印江自治县委党校围绕"搭建群众思想引领‘感恩桥’,创建奋进之家",不定期组织教师到安置点开展政策理论宣讲,引领搬迁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激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4月9日,县委党校副校长黄继生到峨岭街道兴民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围绕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勤劳致富榜样等内容,开展"新市民·追梦桥"专题党课宣讲活动。"今天我到这里来与大家座谈,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和大家摆摆龙门阵,讲讲这些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的惠民政策。"黄继生开门见山讲起。  相似文献   

5.
正贞丰县易地扶贫搬迁按照"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的工作目标,解决搬迁户后顾之忧,使之成为乐居新家园的新市民。走进贞丰县者相镇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安置点,黄永清一家正在吃中午饭。刚搬进新家4个多月的他在家里开了一个小卖铺和小型矿泉水供水站,告别了曾  相似文献   

6.
位于贵州省东北部的铜仁市,搬迁贫困群众29.36万人,其中跨区县搬迁12.55万人,占全省跨区县搬迁规模的54.3%;搬迁青少年123085人,占全市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的41.92%。为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铜仁共青团紧紧依托市委统筹实施"党心连接民心、贫穷走向富裕、农民变成市民"的"新市民·追...  相似文献   

7.
正贵州省妇联大力推进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切实增强易地搬迁安置点妇女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力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5月30日,走进黔南州瓮安县江口坝社区,一场温暖人心的"新市民·追梦桥"六一儿童节慰问暨省巾帼志愿服务之"快乐星期六"活动正在举行。活动主要围绕培养小小主持人、小小画家、小小音乐家、安全小卫士"四小目标",采用"1+11+N"的方式,让易地扶贫搬迁小区的孩子与  相似文献   

8.
正壮阔大迁徙,心安处是吾乡。贵州是全国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最多的省份,近200万贫困群众搬出大山,如何支撑起搬迁群众的安居梦、市民梦、致富梦,让"他乡"变"吾乡",关系到全省脱贫攻坚成色和质量。全力书写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延伸服务触角,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贵州充分发挥工青妇群团组织广泛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优势,打造在全国立得起、叫得响、有影响力的"新市民·追梦桥"服务品牌,促进搬迁群众加快融入"新生活",成为"新市民"。省总工会发挥自身优势,深化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工会组织、队伍及服务平台阵地建设,推进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9.
如何促进新老市民的和谐相处,使新市民尽快融入城市生活,是城乡统筹中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认为,确立"城里人,乡下人,都是一家人"的重要理念,应当成为处理新老市民关系、促进城市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促进新老市民的和谐相处,需要老市民、新市民和政府三方共同努力:老市民要尊重帮助新市民,新市民要融入城市做主人,政府则应统筹安排促和谐.  相似文献   

10.
作为遵义市唯一的易地扶贫搬迁跨县安置点,遵义市新蒲新区新中街道松源社区不断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带领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快发展、能致富”的目标。“《进城记》前两天又拿了个全国的纪录片奖,焦波导演太棒了。”反映遵义市新蒲新区新中街道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融入城市生活的纪录片《进城记》还未公映,就已经声名鹊起。  相似文献   

11.
王恬 《当代贵州》2020,(18):39-39
"老人不迷路、娃娃走不丢、邻里不吵架"……随着麻山乡跨区域整乡搬迁完成,2019年6月,望谟县麻山乡近万名群众从大山深处搬到望谟县、义龙新区、兴义市,开启了新生活。像麻山乡群众一样受益的人不在少数。作为贵州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黔西南州计划"十三五"期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7.51万户33.85万人,占全省规划搬迁188万人的18%,搬迁人口居全省最多、全国第二。  相似文献   

12.
正铜仁市总工会围绕"新市民·追梦桥"这一惠民利民工程,根据搬迁群众就业需求,积极与人社、扶贫、农业等部门对接,发布企业招工、用工信息,免费提供就业咨询指导,为搬迁群众搭建就业创业的好平台,拓宽增收渠道,着力解决搬迁户发展问题。7月7日,记者来到铜仁市万山区旺家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微工厂产业园,铜仁旺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白松正在使用电脑指导员工曾新艳进行3D点云语义分割,这项工作就  相似文献   

13.
正册亨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让搬迁户成为新市民,发展有了"新天地"。"以前到县城78公里要3个多小时的车程,一路上的颠簸让人疲惫不堪。"今年春节前,岑保红夫妇住进了册亨百口新市民居住区,生活居住条件得到了大改善,"这里生活方便,很开心能住进这样的房子、过上这样的生活。"岑保红一家是百口整乡搬迁的1507户之一,搬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出现了大批农民进城,由此也催生了农民城市适应性问题.特别是在城乡统筹进程中由于被征地拆迁或者生态移民而由政府集中安置的农民,也被称作“新市民”,虽然实现了社会身份的转变,但并不意味着这些新市民完全适应城市生活,即完全融入城市的发展,良好的城市适应还包括价值观、社会权利、心理层面、外部的、内在的等因素的统一转变.文章将以成都市龙泉驿区怡和新城为研究样本,通过城市适应性理论维度分析,调查研究新市民城市适应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新市民尽快融入城市,尽快真正实现市民化,同时也为政府、社区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当代贵州:请介绍一下望谟县脱贫攻坚的总体情况,近年来取得了哪些成效?李建勋:望谟县位于贵州省南部,是全省9个未脱贫县之一,总人口32.6万人。目前,尚有4018户1.08万贫困人口和22个未出列的贫困村,贫困发生率3.61%。近几年,望谟集中精力打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组组通"公路、"三保障"四场硬仗。贫困人口  相似文献   

16.
正黔东南州以党建为引领,在各搬迁安置点建立党组织,借助支部引力这股强劲动力,逐步完善搬迁安置点的公共服务、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服务,推进"五个体系"建设,大力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融入感和安全感。"我没有想到搬过来后会住上那么好的房子,孙子在小区里入学,社区还免费为儿子儿媳提供就业技能培训,真是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了。"家住凯里市上马石移民安置点的搬迁户余士新感慨地说道。余士新只是黔东南州27.58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的快速增长,我国城市化进程已经驶入快车道.在此背景下,新进入人口尤其是城中村“新市民”的市民文化培养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积极培育城中村“新市民”的市民文化是一个城市全面进步、和谐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城中村“新市民”真正融入城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正天柱县始终按照易地扶贫搬迁"六个坚持",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以新城标准建设安置点,打造一座"新市民新城"。自2015年底以来,贵州率先在全国打响易地扶贫搬迁"当头炮",牢牢把握"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的根本要求,用"绣花"功夫做深做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让百万山区农民迁入城镇新居。  相似文献   

19.
正巩固发展特色产业、采取"内拓外输"模式促进就业创业全覆盖,是望谟县探索党建引领"两业"发展的新路径。今年初,望谟县平洞街道洛郎村被列为全县第一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点之一。石漠化治理、河道治理、大型生猪养殖场、乡村治理等项目建设都需要用工,全村1000多有效劳动力,近三分之二选择就近就业。  相似文献   

20.
正铜仁市坚持党建引领抓治理、抓就业、抓服务、抓文化,创建居安、业安、身安、心安"四安家园",助力搬迁群众适应新家园、融入新生活、实现新梦想。冬阳温煦,在铜仁市万山区丹都街道龙生社区一家手工米粉加工坊内,机器正快速运转,忙着制作米粉的杨胜琴一脸笑意。"现在产量一天可以达到500斤,合作的米粉店有5家,每天的营业额都在千元以上。"2019年,杨胜琴一家6口人从思南县搬迁到龙生社区,为了方便照顾家人,她在社区干部的帮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