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年来湄潭县抢抓中央、省、市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和"东茶转移"的发展趋势,坚持"特色在茶,优势在茶,希望在茶,出路在茶,成败在茶"的理念,把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重要抓手,着力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推动湄潭由茶叶大县向茶叶强县跨越。一、围绕转型升级,做足实践文章湄潭把茶产业作为关乎未来全局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进行谋划,提出了"6456"和"两地三区一中心"的发展目标,即力争到2015年,全县实现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黔系列"的一份子,黔茶将树立贵州茶产业统一形象,"将茶产业发展进行到底,使茶文化成为贵州新优势",实现"以茶兴业、以茶惠民、以茶养文"目标。"高山云雾出好茶。"贵州是全国唯一兼具"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条件的原生态茶区。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茶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古代的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就是指今天的遵义、铜仁等地。  相似文献   

3.
<正>黔西县通过茶产业强力带动旅游业发展,以著名的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为宣传点,按照"品水西古茶、看杜鹃花开"的思路,做好"以茶促旅、以茶兴旅"茶旅发展大文章。近年来,黔西县加大茶产业发展,紧紧跟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由种茶大省逐步向制茶大省转变的三年提升计划,进一步改造现有茶园,打造高品质、高产量的优质茶产品,办好诚信企业,弘扬茶文化。利用境内森林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通过茶产业强力带动旅游业发  相似文献   

4.
黔风 《当代贵州》2009,(10):3-3
发展茶产业,对贵州意义重大. 茶业是"一呼百应"的产业.茶叶可加工性强、产业链长、关联度大,涉及到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以及茶医药、茶化工、茶旅游、茶饮食、茶文化等多个领域.大力发展茶产业,将极大地促进贵州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的发展,带动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农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正>4月19日,由贵定县黔星云雾贡茶产业有限公司承办的草木茶会走进贵定,茶友通过亲身体验采茶、制茶的过程,感受贵定云雾贡茶的历史和品质。本次茶会重在巩固提升贵定"最美茶乡"的美誉度和知名度,营造贵定云雾贡茶文化旅游节氛围,进一步宣传贵定茶文化。草木茶会由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和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联合发起,旨在贯彻落实《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文件精神,弘扬茶文化、普及茶知识,引导广大读者形成知茶、懂茶、爱茶、饮茶的浓厚氛围,助力推进全省茶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贵州茶产业、茶文  相似文献   

6.
正"要喝干净贵州茶,做健康中国人。"3月20日,第十一届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茶产业博览会)宣传推介暨"我有贵州半亩茶"网络名人公益活动在北京举办,宁静、聂远、邹市明、龚琳娜、杨茗茗等贵州知名乡友,杜少中、梅新育等网络名人,纷纷受聘担任"贵州茶星大使",共讲贵州"茶故事",助力"黔茶出山"。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9月22日至25日,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暨都匀毛尖世博名茶百年庆祝大会将在都匀市和都匀经济开发区举行,届时,黔南将开展系列推荐活动,向全世界广泛宣传推荐都匀毛尖。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点赞都匀毛尖茶,并做出"把都匀毛尖茶品牌打出去"的重要指示。随后,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省长陈敏尔分别就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作出重要批示,刘远坤副省长亲自带队深入黔南调研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情况,并就都匀毛尖茶发展提出了"扩大规模、修订标准、培育品牌、拓展市场、机械采收和加工、提高利用率、延长产业链"等要求。  相似文献   

8.
正走遍全国,走向世界,2017贵州茶一节一会在此之上做出努力,多方位助推黔茶出山。绿色是多彩贵州的主色,茶叶是绿色贵州的珍宝。4月28日,2017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贵州茶一节一会)在中国湄潭正式拉开序幕,来自世界各地的"茶友"在此以茶为媒、以茶会友、共话茶事、共谋茶业。根据贵州茶一节一会发布的《贵州茶产业发展报告(2016)》,2016  相似文献   

9.
<正>茶文化普及系列活动的开展,将使更多市民了解茶文化和茶品牌,推动贵州茶产业的发展。为贯彻落实《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黔府办发〔2014〕19号)和《贵阳市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筑府办发〔2014〕63号)精神,进一步宣传弘扬贵州省茶文化精神,普及茶文化知识,培养全市人民"知茶、爱茶、饮茶"的良好习惯,推动贵州省茶产业、茶文化旅游业的发展,2014年贵州省积极开展茶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军营、进企业、进社区的"五进"活动,使茶文化走进  相似文献   

10.
正黔西县利用境内森林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大力发展茶产业,进一步改造现有茶园,打造高品质、高产量的优质茶产品,助力脱贫。由于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均适宜茶树生长,黔西县茶叶品质优良,种植、加工历史悠久,曾作为贡茶进献皇室。近年来,黔西县以"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为统领,利用境内森林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按照《贵州茶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茶产业,进一步改造现有茶园,打造高品质、高产量的优质茶  相似文献   

11.
<正>黔南州正积极筹备包含种茶人、喝茶人、卖茶人、茶艺人的"茶人会",并争取把"茶人会"办成一个国际性品牌。以茶兴业、以茶惠民、以茶养文,在做深做透做足茶文章和"山水桥城·国茶之都"文化品牌的打造上持续发力,以此引领"黔茶出山",把茶产业发展进行到底。今年9月,在贵州茶产业发展大会暨都匀毛尖世博名茶百年品牌推介活动期间,黔南州积极宣传推荐"山水桥城·国茶之都"文化品牌,得到了与会领导、国内外知名文化人士、省内外茶叶界专家和茶商的广泛认可,在做深做透做足茶文章和"引领  相似文献   

12.
王艳霞 《当代贵州》2014,(33):46-46
正贵州茶产业的发展目标坚定而执著:到2016年,全省建成茶园面积700万亩以上,其中投产茶园500万亩,形成加工企业3000家以上,茶叶年产量27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超过500亿元,农民年人均茶叶收入达到1000元。作为"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的原产地,遵义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茶产业,从几年前小作坊抱团冲击全国市场,到今日茶企兵强马壮集结出征。2006年,遵义作出推进百万亩茶  相似文献   

13.
<正>250家贵州茶企历时26天,行程近5000公里,沿着延伸西北的丝绸之路,弘扬贵州茶文化,推介贵州茶品牌,加快黔茶出山步伐。茶产业是贵州传统优势产业,也是近年来贵州省重点打造的五张名片之一。贵州茶产业经过10多年发展,已成为贵州农业的第一大产业,茶园总面积达700万亩,承接了东茶西移大势,并成为中国茶叶的原料中心,正加速形成中国绿茶加工中心。为深化贵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及地区茶文化交流,弘扬贵州茶文化,服务贵州茶产业,加快黔茶出山步伐,今年7月,贵州再次开启"丝绸之路·黔茶飘香"之旅。250家贵州茶企历时26天,行程近5000公里,从重庆、西安、兰州、太原、西宁到呼和浩特,这条延伸西北的丝绸之路成为贵州茶叶走向世界的又一个通道……  相似文献   

14.
<正>印江依托全县茶产业转型变革的契机,整合资源,抱团发展,打造武陵山地区优质出口茶生产基地,助推茶产品走出去。"看了十几家店铺,发现同样的牌子包装都不一样,不知该购买哪款才放心。"去年底,慕名来到印江自治县购茶的重庆市民张强心存疑惑。张强的境遇正是近年来印江茶产业遭遇的一大难题,一个品牌近百种包装,混乱的市场难以叫响品牌效益。2017年伊始,印江依托当前全县茶产业转型变革的契机,提出整合资源、  相似文献   

15.
湄潭翠芽     
正湄潭翠芽产于贵州茶产业第一县——湄潭,是贵州扁形名优绿茶的典型代表。产品选用湄潭苔茶、福鼎大白茶等国家级良种的单芽至一芽二叶初展优质鲜嫩茶青,通过20多道复杂工序加工而成。外形扁平直、匀整、黄绿润,栗香持久,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爽,叶底黄绿明亮。富含氨基酸、多酚类化合物,水浸出物高达40%以上。"湄潭翠芽"于2005年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商标  相似文献   

16.
4月26日,在凤冈召开的贵州第三届茶业经济年会上,来自国内的知名茶专家围绕贵州近期出台的《贵州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以下简称《计划》)展开讨论,对贵州茶产业发展"把脉问诊",提出了助推黔茶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以及打造黔茶品牌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艳霞 《当代贵州》2014,(21):46-47
正《贵州茶》栏目由贵州省茶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与中共贵州省委当代贵州杂志社联合主办,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贵州省茶叶学会协办,栏目内容涉及独家茶企名人访谈、权威商业趋势解读、专业茶业报道、深度贵州茶产业发展调查,等等。栏目分设六大版块,从茶业动态、茶商茶农、茶旅之品、品茗会、茶与养生、茶学院等多个角度展现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栏目将通过极富主题性和目标性的选题内容,为贵州实施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  相似文献   

18.
正贵州始终坚持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茶产业效益不断提升,促进了茶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茶叶成为全省最耀眼的绿色农产品名片。"要喝没有污染的茶,就到贵州来!"今年全国两会上,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向全国发出邀请。一时间,贵州"生态茶""干净茶"吸睛无数,引得省外茶叶经销商纷纷来黔"觅茶"。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全省各类春茶总产量达到15.8万吨,各类茶叶产值282.3亿元,已经为茶农带来  相似文献   

19.
《当代贵州》2013,(2):8-8
2012年12月29日,由贵州省农委会、省经信委主办的“国酒茅台·国品黔茶”黔茶高端推广会系列活动拉开帷幕,在北京演绎“黔茶故事”。此次活动,是依托国酒茅台品牌力和渠道力助推“黔茶出山”的一大举措,旨在推介黔茶优质产品,展示黔茶产业成果,宣传黔茶产业商机,加快黔茶渠道建设,提升黔茶品牌价值,助推黔茶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茶产业是黔南优势支柱产业之一。都匀毛尖茶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加工工艺和优良品质,多次蟾宫折桂:1915年荣获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鱼钩"牌都匀毛尖1982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