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贵州作为三线建设的重要省份之一,在三线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形成了国防工业体系,极大促进了贵州工业化发展。"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历久弥新,成为贵州人民一直以来艰苦奋斗、奋力攀高、赶超跨越的真实写照。立足新发展阶段,面对下一阶段的总目标,贵州正把"三线精神"融入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以具体实践不断丰富充实"三线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2.
百炼成钢     
正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在百年接续奋斗中,我们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贵州作为中国革命的圣地、福地和转折地,红军长征在贵州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遵义会议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为贵州积淀了厚重的红色文化,形成了贵州特有的红色血脉。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勤劳勇毅的贵州人民不断弘扬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战胜艰难险阻,夺取伟大胜利,绘就了"三线精神"的贵州图谱,书写了改革开放精神的贵州实践,演奏了脱贫攻坚精神的贵州交响,铸就了"团结奋斗、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这些宝贵精神财富,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为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生动教材。  相似文献   

3.
<正>"汗水、青春、生命,艰辛、激情、无畏,忠诚、拼搏、牺牲……"抚今追昔,依然能感受千军万马战高原散发的灼热。50年前,数万名干部、知识分子、工人、军人,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开赴贵州,建成了国家重要的战略后方基地,对贵州工业布局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推动贵州发展的重要力量。追忆历史,同沐荣光。检视那段热火朝天的岁月,在特定历史背景下诞生的"三线精神"仍值得铭记传扬,以为今天的发展增添精神助力。  相似文献   

4.
正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为了应对备战的需要,党中央决定在包括贵州在内的西南、西北内陆省份开展经济建设,拉开了三线建设的序幕。在十余年的国防、工业等大规模建设过程中,三线建设者们披肝沥胆、战天斗地,铸就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艰苦创业是"三线精神"的基础。三线地区条件艰苦,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三线建设者们完全靠着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革命大无畏精神,  相似文献   

5.
<正>当代贵州:近期上映的《闯入者》依然选择了"大三线"命题,这是你第三部关于三线建设的作品,为什么如此执着?王小帅:创作离不开创作人的经历,以及他自身的成长背景和环境。我因为童年和少年时期是在贵州的三线地区生活,对三线建设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所以在我做的十来个片子里,其中有三部是三线的题材。当代贵州:你觉得三线建设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王小帅:一部电影不能从评价整个三线建设的角度去做,我的视角是其中的人物与情感。在那个时期,国家  相似文献   

6.
正《好人好马上三线——贵州三线记忆口述实录》是贵州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重点出版物。本书既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刻意的修饰与加工,以忠实的记录、平实的语言勾勒出在那一段铁与火的时代里,具有钢铁意志的三线人努力奋斗的画面。三线建设者踏进人迹罕至的重重大山,一凿一斧地开出了道路;砍掉荆棘、打下地基,一砖一瓦地建起了厂房。"听党召唤上三线""党让我们去哪就去哪"……三线建设者们朴素的声音里,传递出的坚韧与执着,让  相似文献   

7.
魏兰 《当代贵州》2008,(24):55-58
改革开放之后,曾经辉煌一时的贵州“三线”企业踏上了“二次创业”的征途。与初次创业不同,这次创业是“三线”企业面对市场竞争、在生存危机下的涅粲和自我证明。一批新“三线人”辛勤奉献,成为这场战役的生力军。王敏芹一家就是其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8.
<正>老一辈献身三线建设,新一代发扬三线精神。中航人凭着自己的坚守与创新,在贵州的青山绿水间续写着美丽的故事。上世纪60年代中期,在国家建设"大三线"的号召下,数百万中国工业精英打起背包、跋山涉水、入谷进洞,开始了艰辛而漫长的创业史。50年弹指一挥间,大多数建设者都已年过花甲、古稀乃至耄耋之年,但在他们心中,"三线"这个词依然光鲜如昨,可触可感。因为,他们当年满怀壮志豪情,在荒山与乱石中谱写"喝稻田水,住干打垒"的感人故事。因为,他们连续几代扎根贵州,完成"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  相似文献   

9.
正"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60年代"三线人"吹响的三线建设号角,这是"三线人"建设贵州的铁血誓言。自此,一场持续了15年时间、涵盖13个省区、投入2000多亿元及千万人力的建设拉开了序幕。1964年7月,中共中央西南局和国家计委在四川西昌召开会议,贵州和四川被确定为西南三线建设的重点。交通闭塞、工业落后、经济贫困的贵州,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对贵州苗族刺绣的文化内涵进行新的诠释,认为贵州苗族刺绣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是苗族女性"用针做笔、用线当墨、用布做纸"这种特殊方式书写的苗族史书;反映了族群文化认同下的苗族女性文化;承载着苗族女性对真善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6月8日至9日,2017年上半年全省文化产业项目观摩会走进毕节、六盘水,现场观摩了黔西莲城金街、大方奢香古镇、大方慕俄格古城、水城玉舍千户彝寨、钟山区“三线”文化创意小镇、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中国农耕历史博览园、六枝特区落别乡牛角浪哨文化创客村等项目.  相似文献   

12.
三线建设孕育形成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三线精神是三线建设的直接产物,首先来源于三线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民族精神的强力塑造、中国共产党红色革命精神对民族性的深度浸染,构成了三线精神形成的底层逻辑。特殊历史时期"保家卫国"的家国动员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强烈的时代感召,共同催生了三线精神。三线精神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组成部分,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3.
唐福敬 《当代贵州》2009,(20):44-45
45年过去了,在“三线”建设这场大规模的战略布局中扎根贵州的三大国防工业基地不负众望,为保卫华夏海、空,奉献出现代战争和高科技时代护卫国土的一把把剑与一面面盾。这些“贵州制造”。是一个近代饱经苦难的民族在外敌持续窥视下的“防火墙”。  相似文献   

14.
正近4年来,贵州铁塔一直秉承着"开拓创新、务实高效、利益客户、成就员工"的核心价值观,用汗水谱写了贵州铁塔发展的新篇章。面对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成为时代强音,在国家战略的推动下,大型信息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全面建设运营通信铁塔基站和大型场所室内外分布系统。  相似文献   

15.
正确认识贵州的主客观条件是找 准发展思路的前提。周恩来总理生前 曾说:"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 源丰富,人民勤劳。只要贵州人民在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加强团结,努力工 作,那么,贵州的社会主义建设必将后 来居上,大有希望。"周总理生前满怀 深情的话语,昭示了贵州经济实现跨 越式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历史契机。 1、资源优势是贵州经济实现跨越 式发展依托和基础  相似文献   

16.
何慰先 《当代贵州》2004,(15):30-31
历史流传下来的贵州"三无",是解放前贵州的真实写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贵州各族人民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3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68.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60元."三无"中,"人无三分银"的历史早已结束.虽然"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的现象至今犹存,但实现了温饱,正在奔向全面小康的贵州人,听人说起"三无",总感到有损贵州人的形象.  相似文献   

17.
张天明 《当代贵州》2012,(11):48-51
时代精神助贵州腾飞2010年4月,持续干旱了8个月的贵州,进入抗旱最为关键的时期;4月3日至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赶赴贵州旱灾最严重的黔西南州。在旱情重灾区兴义市则戎乡冷洞村,干部群众通过"滴灌"抢救金银花,进行生产自救,他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被温家宝总理称为"贵州精神"。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提出的"开放创新、团结奋进"的贵州时代精神,是新历史条件下对"贵州精神"的继承和创新,是贵州历史性跨越的现实需求,被誉为"贵州当代文化  相似文献   

18.
正这个春天,继续传递着贵州发展的好声音:贵州崛起的历史机遇、贵州精神的凝心聚力、贵州前行的路径创新,汇聚成强大的贵州发展劲头。3月,出席全国两会的贵州代表、委员齐聚北京,认真履职,共商国是。团组开放日热议"小康如何奔得更快"、代表团审议聚焦如何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走前列,代表、委员畅谈如何率先乘"云"追梦……这个春天,继续传递着贵州发展的好声音:贵州崛起的历史机遇、贵州精神的凝心聚力、  相似文献   

19.
一、贵州发展速度的历史解读在贵州的发展过程中,贫困一直伴随着贵州的历史进程,从速度的视角看,贵州经济社会的历史发展始终围绕零上下小幅度徘徊。贵州之穷,自古以来,已成定论。《贵州通志·财赋》(嘉靖)中说":天下布政司十有三,而贵州为最后,故贵州财赋所出,不能当中原一大部,诸所应用大半仰给于川湖。"郭子章《黔记·止榷》中说:"贵州崎岖……国家以滇南门户而郡  相似文献   

20.
<正>金沙江的浪,大矿山的风,此起彼伏,婉转低回。这是三线建设的历史在讴歌,是英雄写就的本色华章;这是阳光播撒的正气在飘荡,是催人奋进民心所望。在一体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过程中,攀枝花挖掘并弘扬廉洁文化,培植健康土壤,推动党风、政风、社风、民风持续净化。三线丹心攀枝花因三线建设而生。55年前,成千上万的建设大军,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感召下,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