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今天的赤水,群众依竹而农、依竹而工、依竹而富,全市逐步构建起竹产业循环发展体系,竹子已成为实现生态美、生活富的有力支撑。初冬的赤水河畔,依旧绿意盎然,一片片竹林在微风吹动下秀美异常。赤水市丙安乡丙安村村民曾富强大清早出门砍竹。他家的600多亩竹林一年产竹20余吨,靠卖竹笋和竹原料就可收入8万余元。在竹子之乡赤水,生态因竹而美,百姓也因竹而富。依托130万余亩竹林,赤水市竹  相似文献   

2.
正素有"竹子之乡"美誉的赤水市,是我国重要的竹业基地,西南地区最大竹材产区,拥有132.8万亩竹林,竹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赤水市将招商引资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做大做足"竹文章",创新招商方式,大力引进符合本地发展实际的好产业、好项目、好企业。围绕延伸产业链,以纸制品、竹木家具、竹集成材料、特色食品药品、新技术新材料"五大产业"为突破口,找准龙头企业补齐现有产业链,高端引进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绥阳县将金佛山方竹产业作为"一县一业"脱贫产业重点打造,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两相宜。金佛山方竹是自然分布类型较丰富的竹种,适宜生长在海拔1200米至2500米生态较脆弱的高原山区,同时是造纸、竹胶版竹器编织的好原料,竹笋质地晶莹、笋肉肥厚、味美鲜嫩,有"竹类之冠"的美誉。近年来,绥阳县将金佛山方竹产业作为"一县一业"脱贫产业重点打造,依托原有的10万亩竹林,  相似文献   

4.
况顺航 《当代贵州》2016,(16):34-35
正"十二五"以来,赤水市依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立足生态优势、推动绿色发展,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6%以上。因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名扬中外的赤水市,是全国"革命老区"和贵州第一个党支部"赤合特支"诞生地,历史上涌现出贾若瑜、秦川、段雪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有着光荣的红色革命传承。"十二五"以来,赤水市依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立足生态优势、推动绿色发展,凝聚起率先小康的强大力量,取得综合实力提升最快、  相似文献   

5.
<正>近期,桐梓县产笋区异常热闹,采笋季到来,方竹林间到处是采笋人忙碌的身影。"去年我家采的鲜笋卖2.5元1斤,今年价格是3元1斤,收入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1万多元。"10月6日,楚米镇高山村7组村民杨志强拿着刚刚卖笋的钱高兴地说。今年桐梓县产笋量预计达3万吨,实现竹产业产值4亿元,竹农人均收入达2000元,靠采摘方竹笋富裕起来的竹农越来越多。桐梓县方竹资源丰富,竹林遍及全县19个乡(镇、街道)66个行  相似文献   

6.
尚宇杰 《当代贵州》2022,(46):44-45
<正>贵州首个森林碳汇管理局——赤水市森林碳汇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这是贵州聚焦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多项试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30项改革成果列入国家推广清单。9月19日上午,贵州首个森林碳汇管理局——赤水市森林碳汇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赤水市森林面积224万亩,森林覆盖率82.51%,是贵州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县(市)。作为贵州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丰富的森林资源为赤水带来了丰富的碳库储量,  相似文献   

7.
正"坚持党建统领,坚持抓学习、增活力、优服务,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分管党建工作的赤水市税务局副局长韦勇恒说。赤水市税务局通过抓党建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凝聚推动税务改革先锋模范合力,不断提升赤水税务机关党建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神圣庄严的党徽党旗、严肃有力的党建标语、生动丰富的图文介绍……赤水市税务局建立了党建文化  相似文献   

8.
致富参考     
[致富之路] 赤水市:林业生态建设 造福二十万农民 2004年,赤水市20多万农民人均纯收 入达到2312元,比上一年增加207元,增长 9.83%。据悉,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中从竹 产业及其相关产业获得的收入近1000元,占 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 地处黔北的赤水市,处处是蔽日的树 林和翠竹。1995年以来,赤水市抓住国家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 的机遇,因地制宜地确定了以造竹为主要  相似文献   

9.
抓生态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赤水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机遇,大力实施生态立市、生态兴市战略,着力打造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并重的生态文明,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生态环境建设先进市"、"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市)"、"全国科普示范市"等荣誉,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况顺航 《当代贵州》2016,(17):44-45
正"十三五"期间,赤水市将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继续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理念、创新的举措、创新的方法,全力在全域旅游"井喷式"增长中当先锋、打头阵、作表率。赤水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面积1852平方公里,总人口31万人,森林覆盖率80.55%。赤水历史悠久、物阜民丰,山川秀丽、风景旖旎,是中  相似文献   

11.
提到樱花,人们自然就会想到富士山下那浪漫的樱花大道、想到武汉大学里绚烂的樱花园。其实,在黔中平坝,也能欣赏如云似锦的樱花美景。拥有"中国屯堡文化之乡"、"中国清真美食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三张金字招牌的平坝县,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厚重的文化禀赋,着力打造以屯堡文化为特色的西部精品旅游目的地。作为其中重要景点的万亩樱花园现  相似文献   

12.
正赤水市两河口镇黎明村曾是赤水最贫穷的村组之一,失学儿童多、贫困光棍多、无业游民多的"穷三多"现象是压在村民头顶的"乌云"。而今,通过发展旅游、竹林产业,黎明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穷三多"变成了"富三多",即产业多、老板多、收入多。据两河口镇镇长张新勇介绍,全镇辖六村一社区33个村民组,黎明村是全镇3个贫困村之一。一度,黎明村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桃江县是全国70个生产楠竹商品材的县份之一,竹林面积60余万亩,居全国第三位,湖南省第一位.竹资源开发和竹制品的生产是该县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望着漫山遍野、连绵起伏、青翠碧绿的竹林竹海,人们自然忘不了"陶铸封山"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我的家乡赤水,是一个生态环境特别好、旅游资源特别富集的地方。赤水市森林覆盖率高达82.77%,居全省第-o ” 2019年3月7日,在全国两会贵州省代表团团组开放日活动上,全国人大代表、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村民杨昌芹热情地回答媒体提问。  相似文献   

15.
正桐梓县依托方竹原产地优势,明确将方竹产业作为"一县一业"来打造,借"春风行动"之"东风",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退耕还竹,布局产业发展,按下特色方竹"出山"的"快进键"。在桐梓县,有很多以"方竹笋火锅"为招牌的餐饮店,商家总是很自豪地告诉外来客人:"我们这里的竹笋是方形的,肉厚,有嚼头!"金佛山方竹是大娄山脉特有竹种,这种竹笋因其形呈四方、有棱有角而得名。桐梓全县总资源面积43万亩,属自然分布中心,19个镇(乡、街道)均有资  相似文献   

16.
任廷会 《当代贵州》2017,(48):32-33
正赤水始终坚持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道路,绘就了"绿色脱贫"新画卷。10月31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同意赤水市退出贫困县。由此,赤水市成为全省首个脱贫摘帽的县级市。2014年,赤水的贫困发生率为14.6%,如今降至2.18%,低于3%的国家贫困县退出标准。三年时间如何实现脱贫摘帽?赤水用绿色生态作答。  相似文献   

17.
正赤水市金钗石斛产业成了百姓的绿色银行,全市种植金钗石斛8.3万亩,年综合产值约9亿元,许多贫困户依靠石斛产业实现稳定脱贫。5月的赤水,万绿丛中多了一片红色,上万亩金钗石斛花竞相绽放,这是一年一度的采花期,也是百姓期盼的收获季。"丰产期的金钗石斛,每亩年产量可达到300公斤,每亩鲜花产量有100公斤。"看到成片盛开、娇艳欲滴的金钗石斛,赤水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万恩  相似文献   

18.
正"黄老伯,在家没?我来给你送竹子钱。""在嘞,在嘞,胡支书。"近日,赤水市复兴镇复兴村党支部书记胡章贵将300元钱送到村民黄仁伦的手中。原来,黄仁伦夫妇前两天发现自家竹林里部分竹子被别人误砍了,于是夫妻俩打算到村里问个明白。正巧胡章贵来入户走访,老俩口便向他反  相似文献   

19.
申川 《当代贵州》2023,(Z1):68-69
<正>开辟全省竹林碳汇融资新渠道是对国发[2022]2号文件的具体落实,是开展碳排放权的积极探索,是绿色金融助力贵州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有力实践。“竹子是许多生活用品的加工原料,但它的价值远不止如此。”赤水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小微金融服务中心主任助理黄渊渊说,现在开启碳票授信,竹子生长区域的空气都可产生价值变现了。  相似文献   

20.
正美丽乡村是多彩贵州的组成。"治脏、治乱、治污"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赤水市凯旋村和民族村作为"全国生态文化示范村",乡村环境如何"美丽蜕变",村民还有哪些"美丽烦恼"和"美好期盼",环境整治有哪些实用有效的高招?记者深入这两个"国字号"生态示范村,求解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