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9,(11)
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论学说在中国的实践经历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否有助于人民富裕幸福是判断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之一、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的形态后,进入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形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成属性、价值指向和实践动力,是工具价值和目的价值的辩证统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价值和理论灵魂。  相似文献   

2.
把有劣迹的职工开除,如同向社会推出劣质产品 教育职工不要一切向钱看,首先应教育干部不要一切用钱管@设立“自觉纠错”和“自知之明奖”,开发职工自我教育意识 提倡“假积极”,实现“量变到质变”、“潜移默化”  相似文献   

3.
现代管理学研究表明,管理客体由诸要素构成,即人、财、物、信息、科技、时间、空间等,但具备一定素质的人是诸要素中最活跃、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在管理中,只有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才能依靠被管理的人,去组织协调物的要素和其他要素。因此,如何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通过有效的途径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是当前实践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从我国管理实践出发,提出以下七条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的途径。 一、把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建立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上 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心理的调节和支配下进行的。在对人的管理中,人们的心理是影响管理有效性的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21,(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多次阐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人民为中心"契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要求;契合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契合中国共产党的宗旨要求。"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价值主体和实践主体的有机统一,实现价值与实践的良性互动需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进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形成并发展的"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具有鲜明的整体性特征。这一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了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彰显了人民整体利益与人民个体利益的高度统一;彰显了人民长远利益与人民现实利益的有机统一;彰显了中国人民福祉与世界人民福祉的有机统一。深入系统研究这一思想的整体性特征,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政研会是群众性的研究团体,搞理论研究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理所当然的事未必就是不成问题的事。  相似文献   

7.
周延江 《理论探讨》2012,(3):174-176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了准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经济建设在党的全部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在全党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任务,也标志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在全党的确立.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在改革开放实践中逐步形成,其主要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享共富、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2)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把握好软硬件之间的平衡,既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改善和产业支撑,还要重视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以及政治文明建设[1]。以往,我们在"物的新农村"方面关注较多,忽视了"人的新农村"建设。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人的新农村"一词,会议强调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素质,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凸显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更高要求,对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偏向起到明确的规范作用[2]。  相似文献   

10.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核心价值理念,对指导中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基本向度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立场、两大基本动力、一个最终结果"的逻辑体系。以人民地位为中心是基本立场,是以人民利益为中心、以人民作用为中心、以人民满意为中心的现实起点与逻辑起点;以人民利益为中心与以人民作用为中心是价值动力与历史动力,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推动着"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实现;以人民满意为中心是最终结果,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目的与归宿,是检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实现效果的基本尺度。  相似文献   

11.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表现为人民战争理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引领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使中国人民"站起来"获得政治尊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成为衡量改革发展成效的标准,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使中国人民"富起来"赢得经济尊严。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就彰显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凝聚起民族复兴"强起来"的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丰富了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社会主义本质是一个动态的实现过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邓小平理论中"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发展过程所要实现的目标提了出来,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具体实践,也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时代表达。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深刻领会"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具有深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习近平从担任基层党的领导干部做起到成为党的主要领导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与实践同行。他一路走来,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因而他对党的这一根本宗旨的认识不是抽象的,而是生动而实在的。他关于党与人民关系的一系列论述,丰富了党的根本宗旨的理论,因而被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作者在中共中央批准召开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作者指出,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建设政治文明,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全面扎实地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作者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指导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实践已证明了市场取向的改革,是社会主义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怎样使理论与实践同步发展?吴敬琏在1992年8月4日《经济参考报》上撰文认为,要准确概括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属性的明确提法,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7.
朱伟方 《学理论》2009,(20):106-107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蕴含着丰富而又深刻的唯物史观,突出了生产力是最终决定力量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强调了以人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贯彻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有机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相似文献   

18.
探索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应当从抽象的原则出发,而应当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把理论和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就是说,要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以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中心。以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中心,当然必须全面、深入地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认为以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中心,就是不研究或忽视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那是  相似文献   

19.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下发展的基本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传承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精华,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创造性转化。本文从对"民""本"二字的阐释入手,定出解读民本思想的基调,然后进一步剖析古代民本思想的内容及其实质,揭示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在执政目的、政治主体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实现了对古代民本思想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果断地废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决定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次转移,从开始到现在.已经十三个年头了,转移的过程还在继续.如何加快重点转移的步伐,使之发展到更高、更新的阶段?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解决好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保中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