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超  卢劲杉 《检察风云》2006,(18):54-55
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了“关于追授王荣辉同志‘模范检察官’荣誉称号的决定”,本刊记者赶赴安徽省灵璧县人民检察院,采访了王荣辉同志的家人和生前同事,听到了他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生动事迹,尤其是他以艰苦换原则,以勤俭换廉洁,以自律换尊严的三大精神深深感动了记者。  相似文献   

2.
2006年3月9日,灵璧县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局长王荣辉在参加宿州市反贪追逃大会后的返程中,因车祸不幸遇难,走完了他51年的人生历程。3月16日,是王荣辉出殡的日子,数万名群众自发地伫立街头、路口为其送行。告别仪式上,偌大的礼堂内江淮法治2006·7·下外是黑压压的人群,人们在以最  相似文献   

3.
3年前深秋的一天晚上,我主办的灵璧县尤集粮站副站长程某挪用公款一案到了审查工作的关键时刻。我带领一组人突审程某,另一组人随时准备外出调查取证。王荣辉局长坐镇指挥我们作战。犯罪嫌疑人十分狡猾,回答问题避重就轻,特别是对关键问题搪塞不答,而该站账目缺失、混乱,很难查证涉案事实。两天的紧张奔波,再加上接连熬夜,坚持到凌晨两点钟,我就感觉身心疲惫,精神沮丧。我对王局长说:“太难了局长,我看案件成不了,不办算了。”王局长一听脸顿时拉长了说:“你作为一名侦查科长,遇到这点困难就吓趴了,以后还怎么带领全科干警攻坚克难办大案!”…  相似文献   

4.
约会     
不久前,我和另一位男士约会, 其实那还是我丈夫的主意。有一天他说: “我知道你很爱他。”我很惊讶,立刻争辩道: “但我爱的是你呀!”“我知道,但你也爱他呀!”我丈夫要我去看的男士是我的父亲,他已经“寡”居了9年,然而忙碌的工作和身为人妻人母的责任,令我招架无力、分身乏术,以至很少有时间和他相聚。那晚,我打电话给他,邀请他第二天和我一起吃晚饭和看戏“有什么事吗?这段时间你还好吗?”他声音颤颤地说,父亲是那种  相似文献   

5.
梁雨润,曾荣获全国2003年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的光荣称号,他的事迹闻名遐迩,感人至深。我和他认识时间不长,但在工作上打交道还不少。梁雨润任职省委、省政府信访局副局长,我任职省委保卫处处长,在处理省委大门前的群众上访工作中我有幸与他有过多次的近距离接触。我深切地感到,梁雨润是个  相似文献   

6.
父亲与法官     
正我的父亲为人诚实,工作起来很勤奋。他有一次向法官解释了为什么他希望免去他参加陪审团进行义务工作的原因。"法官大人,我的小食品杂货店是维持我妻子和8个孩子生活的惟一支柱。如果我来做陪审员,我就必须停业,这是我无法承受的。""琼斯先生,要是别人都像你一样,会出现什么情况?"  相似文献   

7.
不图高官厚禄只为伸张正义倪老是我在东吴大学法学院读书时的老师,也是我在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工作期间的同事和住外交部宿舍时的邻居,因此,交往颇多,让我受益匪浅。在平时闲谈中,他告诉我,幼时喜欢看小说、听戏,尤其是有关打官司的,特别敬佩铁面包公和清官海瑞。他说,这对他以后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高密市人民法院柏城法庭副庭长姚玉忠,1991年从部队转业分配到高密市法院工作。今年50岁的他在基层法庭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10多年,成为市法院在基层法庭工作时间最长、年龄最大的法官。他勤勤恳恳,默默耕耘,严于律己,廉洁执法,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党叫我干啥,我就干啥,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姚玉忠转业到地方工作时,面对将要从事的工作,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党叫我干啥,我就干啥,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1994年,因工作需要,高密法院准备派人到条件比较艰苦的仁和法庭工作。姚玉忠…  相似文献   

9.
我是牛玉儒同志的秘书。作为牛书记身边的工作人员,很多人都问我:“牛书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刚到他的身边工作时,我觉得,他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勇气的人。跟随他工作3年后,我深深感到,他更是一个时刻不忘爱与责任的人。越是在困难面前,越是在矛盾之中,他越是能够施展出高超的领导才华,越是能够彰显出动人的人格魅力。现在,我想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大家一起走进牛书记的精神世界,共同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0.
张勤 《知识产权》2006,16(6):7-7
郑成思先生溘然离我们而去了。这是中国社会科学界的重大损失、中国知识产权界的重大损失。我也失去了一位我非常敬重的学者、师长和工作上的帮扶者。郑先生是我认识的第一位、也是最重要和受益最多的一位知识产权界的学者。他在中国知识产权界的崇高声望无可置疑。三年前,我刚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工作时,郑先生的名字就已如雷贯耳,于是,我决定专程拜访这位德高望重的专家。我们在他的家中见面,那是一间老式的三居室,陈设简陋,郑先生在他堆满书籍的书房里接待了我,印象中他是一位清癯和蔼、博学睿智的长者。我们具体谈了些什么已模糊不清,但依…  相似文献   

11.
因为工作需要,我有幸在上海市检察院检察长鸿福同志身边工作了两年多时间。在我的所见所闻里,他有许多事是可以通过笔墨留下的。鸿福同志是个普通人,是党的事业造就了他的一生。他不追求灿烂与华丽,保持着平凡与踏实。正如他曾多次说的,我首先是一个共产党员,然后再是一个党的领导干部,请大家监督我,严格要求我。他的这种高尚品格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鸿福同志经常以谈心的形式与大家交流思想,互相勉励。为了提高各区县正副检察长和市、分院处长以上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1996年至1997年期间,市检察院先后举办了区县检察长…  相似文献   

12.
我叫赵梅,是福建省晋江市公安局政保科民警。今天我在这里向大家讲述因公牺牲的丈夫、晋江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深沪探组探长李乃森的事迹,心里既难过又自豪。我难过,是因为他正值青春年华却早早离我而去;我自豪,是因为他为党为人民为公安事业而牺牲,死的光荣。回忆和乃森在一起的往事,有热恋的甜蜜,有成家的幸福,但更多的则是他工作中的忙碌与辛酸。我是重庆市人,与乃森在中国刑警学院学习时相识相爱。1994年毕业分配时我不顾家里反对,毅然只身来到福建,与乃森一起到晋江市公安局工作。当时,我跟他说:“我一个女子,孤零零跟你到了这里,以后全依靠你了,你  相似文献   

13.
许光建法官于1992年担任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司长时,我刚分配到条法司,他是我工作后接触的第一位司长。我外公曾与许法官共事多年。所以,许法官既是我所尊敬的老领导,又是倍感亲切的长辈。他宽容大度、心胸豁达的人格魅力和职业外交家的风范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4.
《法庭内外》2011,(3):58-58
法官: 我因与丈夫感情破裂而诉请离婚,但丈夫却有意刁难,死活就是不同意。为将我搞臭,让我没脸见人,他竟然一再在网络游戏上发布言论,骂我是“妓女”“婊子”“人见人睡”,租住的地方是“鸡窝”,还公布了我的真实姓名、详细住址和电话,使我的工作、生活、精神受到很大影响。我要求他停止侵害,消除影响,他却说法院没有判决离婚之前,我还是他妻子,  相似文献   

15.
QQ1:刘律师,你好!我2010年来上海找工作,老乡介绍我去了一家饭店做服务员。这家饭店的老板四十多岁对我很照顾,我工作也很努力。大约过了三个月老板和我越来越熟悉,聊的话题也更加多了,他时常向我抱怨家庭生活不幸福,与老板娘性格不合,他说和我聊天很开心。不久,他就向我表达了爱意,说要和老婆离婚娶我为妻。我经不住他的热情,也希望在上海安个家,  相似文献   

16.
郑成思老师是中国知识产权界不可多得、知识产权事业不可缺少的领军人物,当他逝世的噩耗传来,许多知识产权界的同行感到震惊,十分悲痛。长期以来,郑成思老师与我交往颇多,堪称我的良师益友,许多往事令我难以忘怀。郑老师作为北京市高级法院知识产权法律顾问之一,对我们的各项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只要是法院邀请他做的事情,他从不推托。参加疑难案件的讨论会、对公开审判庭进行现场点评、多次在法官培训班上讲课、多次为法官编写的案例书做专家点评等,他不论工作多么忙,不计报酬多与少,每请必到,每件“份外”工作他都积极参加,…  相似文献   

17.
我的好丈夫     
我叫杨君艳,和东宁一样,也是一名政法干部。我和东宁共同生活了8年,作为妻子,我一直称他为东宁哥。 我和东宁认识时,东宁还是检察院的一名打字员。有朋友劝我:“君艳,你条件那么好,怎么找一个打字员呢?”我说:“他人憨厚实在,我就喜欢他这样儿的。”说实在的,东宁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实在的人。那时我还在乡镇工作,他的工作也很忙,我们两个只有周末才能相聚。  相似文献   

18.
泸家解忧     
我的困扰: 我和我的老公都是湖北人,2005年我们登记结婚,婚后,一起到东莞打工,直到2008年,后来,经过朋友的介绍,我到上海工作,我的老公还在东莞工作,现在,我和他提出离婚,但他不同意,我想要到法院起诉,在上海起诉可以吗?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上海市首批注册社工。2003年12月,我参加了闸北区社会工作者培训班,主讲人是香港注册社工,牛津大学博士,他所从事的职业正是香港和解中心的一名调解员,许多生动的个案案例就来自于他的调解工作实践。这次培训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日后的工作中,我就有意识地把社工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调解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20.
司法为民的楷模——记马锡五和马锡五审判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锡五这个名字在我国老一代司法工作者当中是耳熟能详的。他从1943年起就从事司法工作,一直到1962年去世,前后近20年,跨越解放区和新中国两个时代。他创造的群众路线审判方式曾经在陕甘宁边区和其他一些解放区广为流传,对新中国人民司法工作的发展也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从1951年到1962年,我在他的身边工作12年,对他的品德、智慧、作风深有感受。我认为,这位司法界的历史性人物、杰出的人民法官,他的司法业绩和品德风范,是值得向今天的司法工作者郑重介绍的。“法曹英贤”、“马青天”1962年4月10日,马锡五在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任内因病逝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