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三罗马说"与"中国论"是俄中两国在民族意识转型时期出现的一种自我身份定位的学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两者并非菲洛费依或石介个人的观点,而是一个群体乃至整个民族对自我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观察和投射。它们是日用而不知的文化观念,是对自我、他者认知的一种符号体系。在"第三罗马说"的"我-他"对立认同建构中,他者是认知自我的前提和必要条件,缺乏他者,"我"的身份辨认则无从谈起,在对他者的征服或救助中,自身的地位和作用才得以彰显。而"中国论"中的"我"与"他者"并非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自我封闭的华夏自我中心主义占主导地位,"我"的作用和地位是文明程度和道德伦理确定下来的,无需对他者给予过多关注,甚至无须与之交往,他者未必是被认知或被征服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人之自我的寻找——加缪与贝娄对读一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龙 《法国研究》2009,(1):16-22
20世纪西方的两位文学家加缪和贝娄关于人之自我的寻找这一现代著名命题都进行了精深的描述和思考。加缪以形而上的体验确认人之自我与世界、与他者之间存在“荒诞的墙”,故强调坚持自我,承认并坚守人生自我的限度,可以说悲剧性地触及了人生存在的真实底线;贝娄则在社会文化层面注意到人之自我总会不期而遇他者的介入,寻找自我这一行动在精神上常常会演变成对他者的寻求,从而树立起某种超越自我的终极性追求。二者相参照,呈现出人生存在的复杂处境。  相似文献   

3.
雅克·德里达将"自传"称之为"自传书写",轻视以自我为中心从生到死的传统自传叙事。他主张:自传并不是客观的自我书写而是主观地书写自我与他者的联系;自传并不是叙述自我思想概况而是详细介绍自传作家本人的作品概况;自传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纪实书写而主要是虚构书写。我们认为,雅克·德里达所论述的自传话语,在解构了传统意义上的自传理论的同时,又是对既有理论的重新建构,从而形成了其全新的"自传批评话语"。  相似文献   

4.
在日前召开的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增强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勇当先锋,敢打头阵,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这既是基于特殊时期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线作战的新特点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也是着眼于统筹推进"四个伟大"的新任务对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提出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黎跃进 《南亚东南亚研究》2021,(2):106-115,156,157
耶谢巴尔是印度现当代进步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创作以现实主义的描绘,关注祖国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他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长篇小说《虚假的事实》,以印度独立前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情节和艺术的形象体系,以文学虚构叙述,重新建构印度的"民族自我",是后殖民语境中印度民族自我的"寓言"。小说在印巴分治、教族冲突的民族灾难反思中,提出正视现实,清理殖民统治带来的文化后果,革除独立政府新权贵的种种弊政,经过历史风雨的洗礼后,建设一个进步繁荣、平等团结、理性奉献、自力更生、代表民众利益和愿望的新的民族自我。这个"民族自我"在小说主人公达拉与和布兰身上得到"寓言"式的体现,达拉的经历和命运是印度民族的象征性写照,她勤勉温雅、宽容仁慈、正直清廉的性格,是新的"民族自我"的人格化。小说的构思也艺术地体现了寻求"民族自我"的突出特点:在历史框架中虚构情节,民族知识分子聚会,本土风习描写,坚信民族光明前程的结局。小说在表现耶谢巴尔一贯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同时,鲜明地体现了探讨"民族自我"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当前,美国的焦虑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危机或困境的产物。美国精英阶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通过一系列的话语策略塑造了一个"邪恶的他者"的虚幻概念,以此烘托"完美的自我",并将二者不断地实质化、绝对化。"他者"想象深深植根于美国的历史与文化之中,时至今日其潜在的影响依然巨大。正是在"他者"想象的诱导下,当前美国国内族群之间的焦虑情绪不断上升。不仅如此,美国还把对于"自我"和"他者"的二元对立的身份想象投射到全世界,进入21世纪以来,在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尤其是中国经济和军事实力不断增强的形势下,"邪恶的他者"的想象方式使得美国表现出更加明显的"霸权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7.
七日谈     
《新民周刊》2012,(46):10-10
这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总理的手很温暖,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是说不完的。总理跟我们握了手之后就上车了。语出云南彝良村民梁永兰。温家宝在彝良地震后视察时,梁永兰等人向他反映当地违规征地,后一度被当地政府处以行政拘留。  相似文献   

8.
可以这样说,保尔·艾吕雅是从超现实主义运动中脱胎换骨而来的最好的诗人。超现实主义解体之后,他的诗风变化很大,有时我们甚至会忘记他曾与这个运动是息息相关的。当然多年创作活动留下的痕迹是难以完全洗刷掉的,即便是这首最有名又最易懂的《自由》也带有极深的超现实主义的烙印。作为诗人,艾吕雅永远也不会忘记二十年代他与布列东、阿拉贡、苏波、佩菜(B.Peret)、德斯诺斯等人一起活动的情景,  相似文献   

9.
<正>"我夫妇都是残疾人,原本生活困难,谢代表知道我家情况后,特地请我们去他的企业工作。现在我们夫妇一个月有3000元工资,过年过节都有福利。我们和正常人一样活得很幸福,很有尊严。"在省人大代表谢运良公司工作了两年的残疾人陈新亮夫妇满脸自豪。谢运良曾任郴州市第三届、四届人大代表,2013年当选为省十二届人大代表。多年来,他始终心怀敬畏和感恩之心履行代表职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代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真谛。  相似文献   

10.
中篇小说《心的阴翳》是尾崎红叶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它以迥异于作者之前的构文方式,描写了盲人按摩师佐之市对富家小姐久米的执念暗恋与苦恼,以及久米面对恋情的人生抉择与萌生的"心的阴翳"。文章在耙梳楫理先行研究的基础上,以小说所述"阴翳"的主体内涵为考察对象,通过对《心的阴翳》文本进行重新考察,来探讨在江户传统文学和欧化风潮交错的时代背景下,尾崎红叶创作出此篇小说的真正用意所在。  相似文献   

11.
佐藤春夫的中国题材作品《星》是以中国闽南地区的民间传说"陈三五娘"为框架改编而成的,该作不仅寄寓了佐藤春夫个人的情感体验,同时也阐发了他的"东洋"美学。文章通过《星》与"陈三五娘"故事原型的比较分析发现,该作对"陈三五娘"故事做出3处改动,从中可见,第一、佐藤春夫的中国趣味仅仅是他的亚洲意识的载体;第二、东西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成为他的中国观的认知基础;第三、他依据达尔文的进化论这一西方近代主义的认知模式评价中国、判断价值优劣。由此可见,"中国"在近代日本历史上被严重地符号化乃至意识形态化,成为近代日本知识人试图对抗西方文明入侵,实现自我认同的手段和工具。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随笔史上,法国的蒙田和美国的爱默生是两座无法绕过的丰碑。他们用随笔铸就了本民族的精神底蕴,审视了人类自身本质,也因而成就了自身不朽的大师地位。蒙田终其一生写就的三卷本《蒙田随笔》首开随笔文体之先河,深刻影响了以帕斯卡尔和培根为代表的欧洲随笔的演进;爱默生,这个"美国版蒙田",于大洋彼岸的美洲大陆延续了蒙田开创的这种文体,缔造了美国精神,被誉为"美国的孔子"。本文从创作动机、创作形式和创作价值三个方面解读了这两位大师随笔作品中体现的人本主义主题和思想。人性化的"自我"是贯穿二者随笔的核心概念。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自我,是他们随笔的根本理念。这种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在随笔自由随意的文体特征中找到了最佳书写形式。而正是因为这种我手写我心式的思想和写作最能唤醒读者的自我,并与之对话,他们的随笔从而得以穿越时空成为人文思想的经典。  相似文献   

13.
三十年前,繁星满天,大江南北有很多"改革之星"和他一样"红得发紫",紫得家喻户晓;如今,月明星稀,在他同时代的"红人"年广九、步鑫生、马胜利、冯根生、禹作敏相继挫败、淡出、落寞、老去后,唯独传奇老人吴仁宝一直以他的"集体经济"的高音符唱到最后。  相似文献   

14.
万物的声音     
近日,"万物的声音"在西岸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百余年蓬皮杜艺术中心藏品,从立体主义先驱、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领军人物到当代观念艺术前卫代表,众多艺术家代表作品将悉数亮相。深入20世纪初至今全球化背景下艺术先锋运动腹地,以"物"碰触历史时代脉搏,沉入聆听艺术背后的声音。  相似文献   

15.
吴雪 《新民周刊》2020,(17):54-57
一边是棘手难缠的疫情,另一边是竞选连任的压力,四年时间不到,一切都已经改变。看来,特朗普要想当好这个"战时总统",成为那个唯一拯救美国的人,必须拿出足够的政治智慧。"它要走了。它要离开了。它就要消失了。"4月29日,特朗普总统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再次开启了自我催眠式的回答。尽管他"病毒4月会消失"的迷之信念已经被现实打脸;"人体注射消毒剂"的诡异想法饱受非议,但这丝毫不影响美国政客将浪费了两个月的疫情应对,称之为"一个巨大的成功故事"。  相似文献   

16.
《新民周刊》2015,(47):80-80
这是一本"走脑走心"、极具小说质感的旅行文学作品。作者刘子超深入欧洲腹地,以精到的语言打磨旅途见闻,信手拈来各种逸闻掌故。他书写相遇与别离、出发与抵达、历史与现实、文学与音乐、美食与美酒,也审视那些逝去的灵魂、孤独的陌生人。笔锋中流转的幽默戏谑和温柔情怀,使得路上的风景闪烁出令人动容  相似文献   

17.
宋明炜 《新民周刊》2012,(50):85-85
或许,我们若要选择相信"更好"的故事,只是为了选择相信自己。与许多故弄玄虚的导演不同,李安给人的印象看似平和、中庸,很有些所谓东方人的谦逊、内敛。但每一次看李安的电影,都让人提着一颗心,因为在适度而唯美的表象之下,必定隐匿着某种奇绝的爆发力。他最早的"父亲"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郎雄先生扮演的老...  相似文献   

18.
《新民周刊》2012,(43):82-82
2012(第五届)中国汽车安全主题巡展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本次展会提出"技术是汽车安全发展的关键主题"。凭借着领衔时代的先进技术,德系车在展会中备受瞩目。承袭了德系前瞻安全理念与先进技术,上海大众全新朗逸汲取大众汽车领先的安全技术精髓,以"钢筋铁骨之躯"、"科技智能之心",构筑移动安全堡垒,为驾乘者带来细心泰然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前,学术界对于民粹主义崛起的原因分析大多基于认同政治的视角。波兰、匈牙利和捷克民粹主义政党的案例表明,认同政治和利益政治共同建构了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从认同政治的角度看,民粹主义政党淡化意识形态的左右之分,不断地强化身份"认同",区别"自我"和"他者",把自己装扮成一个民族主义和文化排外主义的政党。从利益政治的角度看,民粹主义政党尽管不再以阶级动员为主要手段,甚至尽力回避"阶级""阶层"等词语,但"人民"与"精英"的区分使其成功吸引了社会转型中的受害者。选举结果表明,中下收入者是民粹主义政党的主要支持者,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加剧的无产阶级贫困化和中产阶级的无产阶级化趋势为它们提供了丰沃的社会土壤。正是通过认同政治和利益政治的双建构,波兰、匈牙利和捷克民粹主义政党强化了底层民众的民族、宗教和文化认同,把草根性的政治参与转换成自己的认同基础。  相似文献   

20.
这注定是要被写入历史的案件。2012年之初,浙江东阳年轻女富豪吴英的"集资诈骗"二审死刑判决紧紧地牵动世人之心。很多人放下私情,关注公事,舆论界、法律界、经济学界出现了一股为吴英求情的热潮,呼吁刀下留人的微博绵延不绝,云集众多经济学家、法学家的法学界、经济学界多个专门研讨会春节一过即行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