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事审判实践中,被告人和证人在法庭上不同程度地改变原陈述的情况比较突出。多数法官因对庭前供证缺乏信赖而认为一般应当使用当庭供证,公诉机关则对法庭过分注重庭上供述而忽略庭前供证的做法提出不同意见,并就这种做法实际可能导致鼓励翻供,对抗司法追究并影响打击犯罪的后果表示担忧。本文试就如何看待和使用与当庭供证相矛盾的庭前供证进行探讨。一、当庭供证与庭前供证的证明力比较客观性是刑事证据的第一要求,对书面供证与当庭供证证明力的评断,首先应比较这两类证据各自对案件事实真实反映的可能性。被告人口供和证人证言均属…  相似文献   

2.
受贿案件公诉难度比较大,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在法庭上经常会针对证据中的薄弱环节提出异议,使得公诉证据的证明力受到动摇。笔者在多年公诉实践中多次遇见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在庭上提出以下三个问题,许多同行也反映这三个问题不易答辩。下面笔者对此谈些个人体会,以抛砖引玉。   一、“‘初查’材料不能作证据使用”的答辩   初查材料能否作为定案证据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较大争议。检察机关一般情况下不把初查材料作为主要证据移送法院。但对立案后受贿人即拒不认罪或检察机关无法向主要证人调查取证的案件,检察机关一般要将有关初查材料…  相似文献   

3.
醉酒型强奸案件一般多发于相识者及相熟者之间,双方在“是否违背被害人意志”方面往往各执一词,形成“一对一”证据状态。案件审理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常识、常情、常理”法则,并借助间接证据构建完整证据体系,运用辅助证据增强司法确信,进而得出唯一结论,排除合理怀疑。庭审时,面对被告人的拒不认罪,要秉持客观公正立场,通过结构及技巧性讯问,科学合理布局示证、答辩体系充分还原事实,以法庭教育释法说理共促达成社会共识,实现指控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被告人供述、证人证言是职务犯罪案件特别是贿赂犯罪案件的主要证据形式。由于其具有言词证据固有的可变性强的特点,以及职务犯罪案件本身的特殊性,翻供翻证现象大量存在。这大大增加了主要靠言词证据定案的职务犯罪案件审理的难度,  相似文献   

5.
检察机关刑事案件法庭示证系统简称多媒体示证系统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与新的庭审方式的结合,它为检察官出庭支持公诉,打击犯罪提供了先进的科技手段,并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我市检察机关在使用多媒体示证系统出庭中,采取庭前“三见面”、庭中“三配合”、庭外“三延伸”的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坚持庭前“三见面”,确保多媒体示证系统的使用效果为使多媒体示证系统的使用更加科学、规范、合理,我们坚持“庭前三见面”,即:1.与案件见面。我们对拟采用多媒体示证系统出庭的案件由部门领导把关,根据案件的证据收集情况进行筛…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明确规定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为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种证据,这无疑肯定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证据效力。但是,该法第四十六条却又同时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充分确实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这条规定可能使人产生这样的疑问:被告人口供的证据效力究竟如何?为此,笔者认为,正确认识被告人口供的证据效力,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刑…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刑诉法第 4 6条规定 :“只有被告人供述 ,没有其他证据的 ,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没有被告人供述 ,证据充分确实的 ,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我国渎侦工作由于过重地依赖于犯罪嫌疑人的口供 ,即初查立案后接触犯罪嫌疑人 ,然后以供述为线索再收集其他证据 ,如果有出入 ,再继续讯问对证 ,使一些已经立的案件陷于被动。这种供—证—供式侦查模式与高检院提出的加大渎职侵权检察力度的决定精神不相符。可以肯定地说 ,由供到证式侦查模式是一种比较落后的方法 ,存在着严重的弊端。随着人权观念的增强及渎职侵权犯罪日益…  相似文献   

8.
庭前证供的证据能力即是庭前证供作为一种证据(主要是控方证据)被法庭所接受的资格。庭前证人证言和被指控人的陈述作为证据的一个种类,是具有被法庭采纳的可能性的,并不因为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如传闻法则)而排除在法庭之外。然而对于某个具体案件而言,其进入法庭以后,最终得以作为控方指控被告人犯罪的证据或者证明被指控人无罪、罪轻的证据被法庭所采纳,就需要具有相应的证据能力。本文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庭前证供作为一般证据的证据能力的角度所应具备的自身属性;二是从证据能力规则角度对庭前证供的证据能力加以界定。  相似文献   

9.
被告人品格证据是被告人人身危险性的重要表征,也是审理性侵犯案件的重要参考依据.由于被告人品格证据本身、法官认定被告人品格证据的心证以及被告人品格与性侵犯案件事实的相关度等方面存在着模糊性,因此,有必要从模糊视角审视性侵犯案件中被告人的品格证据,并构建性侵犯案件中被告人品格证据的运用程序,以期为性侵犯案件取证难问题找到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翻供、证人翻证情况比较突出,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就我院而言,1997年至1998年6月,共办理贪贿案件19件20人,被告人翻供的12人,证人翻证达15人。因贪贿案件主体特殊、影响大、涉及面广,处理不好翻供翻...  相似文献   

11.
一、扎实充分的庭前准备工作,是胜诉的基础 1.选择好案件中的承办人和公诉人。 2.把熟悉案情溶于执法监督之中。 3.思想换位,防患未然。 4.高度重视专业知识在职务犯罪中的作用。 二、善于使用证据,是庭审胜诉的关键 1.用证据证实被告人的供述。第一,要适时出示证据。在被告人翻供、不供的时候,必须掌握好出示证据的时机,有针对性地及时出示证据,就能够清晰的查明和证实一个事实。同时,有效打击被告人的幻想。第二,查明翻供的理由,证实其翻  相似文献   

12.
一、刑事庭审示证中出现的问题 (一)公诉方庭前移送证据和庭上举证有所保留 对于检控难度较大的案件,尤其是被告人不供认、翻供或证据较为单薄的案件,有些办案人员在庭前保留关键证据不复印移送法院,以便在庭上亮出“撒手锏”,让辩护律师措手不及。《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规定:“对于主要证据为书证、证人证言笔录、被害人陈述笔录的,可以只复印其中与证  相似文献   

13.
方工 《法学杂志》2004,25(4):71-72
现在许多检察机关在出庭支持公诉时,常常使用多媒体示证系统配合出示证据。所谓多媒体示证系统,是指将出庭所需要宣读、出示、播放的证人证言、书证、视听资料乃至物证照片等等证据材料,按照出庭示证所需顺序,分门别类地输入多媒体电脑,有的案件还要制作一些动画图解,或者制作一些文字说明,以便对案情加以解释,待到庭审时,配合公诉人示证,将这些证据展示在大屏幕或墙面上,供旁听群众观看。  相似文献   

14.
法庭调查是审判活动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审核起诉书认定的事实所根据的证据,以及当事人提出的其他证据,查明案件事实、情节,为判决奠定基础.我们在审理上诉案件时,发现有些办案人员在法庭调查阶段,对与本案有关联的证据不进行认真核对,只是公式般地机械地完成法庭调查中几个特定的项目后,即宣告法庭调查结束.有的甚至在被告人把主要事实否定的情况下,不查究翻供的原因,也不审核被告人翻供或辩解是否有道理,是否符合案件的实际情况,而听之任之.然而在法律文书中却写“被告人对主要犯罪事实供认在案”或“供证一致”.一起以田某为主的五罪犯强奸案即是一例.  相似文献   

15.
司法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单供单证的案件 ,即 ,对某一案件的事实 ,嫌疑人与证人 ,嫌疑人与被告人之间各执一词 ,相互对立。而除此之外 ,案件中再无其他证据佐证。或者至多只有一些不能形成完整证明锁链的间接证据。对此我们习惯于称为“一对一”的证据 ,对于此类“一对一”证据的案件历来是我们审查案件的难点 ,对此 ,笔者试图从“一对一”证据的特点及审查和运用上谈一点粗浅认识 ,以求教于同仁。一、“一对一”证据的概念及类别所谓“一对一”证据 ,是指案件某一事实的当事人是两个人 ,而这两个人所提供的证据是完全相互对立的。这种证据种…  相似文献   

16.
证据能力和证明力是证据的两个属性,也是判断证据能否认定案件事实的关键;在审查案件时,严格地把握证据的这两个属性,践行法律公平正义的精神实质,既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又取得了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三结合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刑诉法实施一年来的情况表明,被告人拒供案件比以前大量增加。被告人拒供案件往往具有案情复杂,查证困难,直接证据少的特点,因而,庭审中控辩双方的冲突会更激烈。如何出色完魂对被告人拒供案件的出庭公诉,已成为公诉人现在和今后所面临的重要挑战。笔者结合个人的体会,谈点对这类案件出庭公诉的体会和看法,供同仁参考。一、发现利用矛盾,巧妙进行讯问公诉人在庭审中的一切工作,无不是为了证实被告人实施了起诉书中指控的犯罪事实,讯问被告人的目的也正在于此。被告人是对案件事实最清楚、最了解的当事人,其如实供述,无疑非常有…  相似文献   

18.
翻证是贿赂案件在诉讼过程中遇到的一个较常见、较难突破的一个办案障碍。突破这个障碍应具体案件具体分析,办案实践中一个基本的规则可在不同的案件中灵活运用:比如内心确信,找翻证原因,找翻证破绽,找客观证据,找询问策略等,可以迅速高效、顺利地突破案件。  相似文献   

19.
共同犯罪中的被告人同陂告人之间能不能相互作证?从理论上讲,被告人与被告人之间不能相互作证。这是因为:1.被告人的陈述都是口供(口供是六种证据的一种),而不是证言(证言也是六种证据的一种,证言和口供是两个不同种类的证据)。2.证人必须是第三者,共犯既是本案件当事人的一方,他就不能兼做该案的证人。在同一案件中,既是被告人,又是证人,这在法律关系上是说不通的。3.如果同案被告人是用同一程序进行同案处理  相似文献   

20.
司法实践中,受贿案件"零口供"的现象日益增多。相比较而言,对于被告人翻供还可以通过对比审查原口供与翻供之言词真伪或者查证原口供所提供的线索以回证原口供,但对于被告人零口供却不具有这一有利情势。因而面对被告人"零口供"导致受贿案件定性看似证据不足的表象,如何审查和认定证据以逾越被告人"零口供"这一人为设置的障碍,则是证据审查中的一大难题,笔者以武某受贿案为例,尝试对该题的探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