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策》2006,(4):53-53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本文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性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今日海南》2005,(2):22-22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1982年“一号文件”与之后的连续4个中央关于农村政策的“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用名词——“五个一号文件”。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挤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  相似文献   

3.
《观察与思考》2006,(5):8-8
2月21日.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显示一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将迈出有力的一步。文件指出.“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4.
1982年,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并对当年和此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 1983年,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颁布。 1984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一号文件”。  相似文献   

5.
春节前夕,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发布。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无不牵动人心,因为它不仅是新年的“第一策”,而且对于新一年的政策走向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今年的一号文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工作,意义非凡。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深化认识并加以推进,以确保每年农村水利建...  相似文献   

6.
《今日浙江》2013,(3):5-5
近日,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是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年聚焦“三农”,再次凸显了中央对于“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沈翀  葛如江 《半月谈》2004,(6):54-56
上世纪70年代末诞生于安徽的“大包干”改变了中国农村的进程,直接导致了1982年第一个“一号文件”的出台。今年初,中央再次把第一个文件锁定“三农”问题。那么,我们究竟怎样才能把这个“一号文件”落到实处呢?本刊记者特意来到中国农村政策“风向标”的安徽省,寻求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8.
1978年农村改革以来,中央先后制定出台了6个一号文件指导农村改革,依次是: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一号文件。文件突破了传统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框框,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  相似文献   

9.
郑文 《半月谈》2005,(2):32-33
2004年末,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出台了新一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蹒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对农业和农村工作作出了部署。本刊汇编文件主要精神,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今日海南》2015,(2):6
<正>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2份中央一号文件2月1日由新华社授权发布。在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表明"三农"问题在中国"重中之重"的地位非但没有弱化,反而加强。在农村建设方面,一号文件要求,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其中有三大亮点值得关注:一是缩小城乡差距,2015年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二是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用5年时间使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央发布了10个有关应对"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这些文件同整个农村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中国农村发展历史性的变化和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取得了促进农村发展的基本经验。本文通过回顾改革开放以前的历史和重读这些中央"三农"一号文件来看我国农村发展,总结经验,把握继续发展的重点,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江西政报》2006,(4):1-1
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公开发表。这是2006年中共中央的“一号文件”,也是“十一五”起步后的第一个“一号文件”。《意见》的公开发表足以证明中央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心。用胡锦涛总书记的话说:“‘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政策》2005,(1):18-20
2004年,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突出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两大重点,认真组织,扎实推进,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好形势,呈现出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农村改革逐步深化,农村发展环境日益改善,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稳定的喜人局面。  相似文献   

14.
22.年前开始的连续5个中央一号文件,成功地指导了划时代的中国农村改革。2004年,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系于农村的关键时刻,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农村工作。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同20世纪80年代的5个中央一号文件比较有哪些创举和突破呢?一、高度重视“三农”的新举  相似文献   

15.
寿光是农业大市,全国闻名的“蔬菜之乡”。近年来,寿光市人大常委会致力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推动“三农”问题更好解决,从人大角度狠抓猛促,有力地推动了中央“一号文件”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6.
正当农民欢庆丰收、迎接新春的时候,新世纪连续第七个"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发表了。喜讯传遍大江南北、村村寨寨。冬天的脚步渐行渐远,一号文件像春风一样,温暖着亿万农民的心。  相似文献   

17.
《创造》2006,(3)
从1982年至今,有八个“中央一号文件”感动了亿万农民,尤其是2004年的“一号文件”下发,农业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之后,九亿农民深深感到握着锄头的手更加有劲了! 2006年2月21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份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将迈出有力的一步。2006年在全国范围取消农业税,粮食主产区要将种粮直接补贴的资金规模提高到粮食风险基金的50%以上。而在22年前,也许很多人还记得,有一队农民抬着一块印有七个金光闪闪大字的匾额走过天安门广场,在场的人们欢呼雀跃起来,他们异口同声地呼喊着匾额上的内容:中央一号文件好! 这一天是1984年的国庆节,在此之前已经有两个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中共中央”或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下发的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文件有几十个,这其中尚不包括国务院单发和以“两办”名义下发的其他文件。也就是说,中国农村改革26年间,这样的文件平均每年达两个以上。  相似文献   

18.
2006年2月21日,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灾份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是近三年来第三个有关"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从增加农民收入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们可以看出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越来越清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孔晨旭 《前沿》2010,(23):115-119
在我国步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时期,党和政府围绕走出"三农"困境这一命题而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中央一号文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战略,在思路创新、制度保障和实践路径上共同奏响了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三重奏,从而为我国和谐社会构建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出"三农"困境,挑战城乡二元结构开创了一条特色道路。  相似文献   

20.
曾芳莲  袁新秀 《传承》2013,(5):54-55
建国后,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毛泽东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其探索和谐社会的切入点,积极寻求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方式。回顾毛泽东为探索和谐社会所作的努力,对我们当前解决"三农"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