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青年》2008,(5):48-48
《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近日下发,国家扶持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将扶持对象由过去的“4050”人员扩大为大龄、身有残疾、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连续失业一年以上,以及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的人员。  相似文献   

2.
灵活就业容量大、进出门槛低、灵活性和共享性强,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本研究基于 2020 年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对灵活就业人员群体的工作状态和职业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研 究发现,灵活就业人员对工作总体上呈现较为满意的状态,但面临着学历偏低、工资水平较低、工作时间较长、 权益保障不到位、晋升通道不通畅等问题。研究建议,政府和企业应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更多在职培训和重新 深造的机会;政府应高度重视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权益保护,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发展;发挥技能鉴定和职 称评定对灵活就业人员的激励作用,打通灵活就业人员的晋升通道。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各地出台多项措施,突出抓好重点就业群体扶持工作:加大保障力度,为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点对点就业服务;出台优惠政策,为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保提供便利;简化办理手续,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失业补助金、社保补贴等。  相似文献   

4.
新就业形态下的灵活用工对传统的用工形式带来了巨大挑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新就业形态的灵活就业人员在职业伤害保障方面还面临许多困难,需要有关部门从强化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责任、提高劳动者的参保和维权意识等方面入手,建立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为其提供必要的保障,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劳动就业,工会应侧重做好就业保障方面的工作,维护好在职职工的就业权。为此,工会应当着力促进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搞好源头参与,为实现就业保障提供法律和政策支持;加强职业培训,增强职工的就业竞争能力;协助企业开辟多种渠道,搞好富余人员分流安置,尽量减少下岗和失业;强化对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监督,把好职工流失关;积极参与处理好有关就业方面的劳动争议,保障职工就业权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6.
信息超市     
《工友》2009,(3)
南京14条新政稳定劳动关系当前,南京市将劳动保障工作的重点放在积极扶持和扩大就业方面,通过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促进零就业家庭人员实施就业;提高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推  相似文献   

7.
受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发严峻。本研究在梳理高校毕业生就业相 关理论的基础上,从毕业地、高校类型、学科及家庭因素等方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了总结。研究认为, 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劳动力需求收缩、就业稳定性变差、“慢就业”现象升温及就业歧视加剧等, 原因主要是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性失衡、用人单位适合毕业生的岗位稀缺、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及就业服 务缺乏针对性等。研究建议,为改变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应完善促进就业创业政策,加强就业服务和权益保障, 建立健全教育与就业的联动机制,提高高校就业工作实效性,同时毕业生也应顺应变化转变观念,制定职业规划, 培育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张丽宾在《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第45期撰文认为。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就业保障的理论及制度。作者对我国建立就业保障理论和制度的迫切性,以及我国就业保障制度的发展、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就业保障制度的思路和建议。(一)完善就业保险、失业救济和失业福利制度。一是要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提高失业保险金水平;缩短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促使失业人员尽快就业;改革缴费制度,规定缴费基数的上下限。  相似文献   

9.
今年5月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的通知》(劳社部发【2001】8号)。为了使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能够了解到再就业援助行动的具体内容,我刊特邀请全国总工会保障工作部的同志对开展再就业援助工作的有关问题予以解答。———编者  相似文献   

10.
随着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结构和用工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一部分职工被推向社会,自谋职业,成为灵活就业人员。他们在就业和维权等方面遇到了许多新问题。规范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关系;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