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散文创作也和写诗一样,都致力于意境的创造。晚清美学大师王国维说:“文学之工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深浅而巳。”(《人间词话》)近代散文理论家林纾也说:散文写作要“后文采而先意境”。是的,意境是散文的艺术生命,它的有无或深浅,往往关系着散文美学价值的高低与得失。那么,何谓意境呢?按我国传统理论的说法,即指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写对象融合为一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是实境和虚境、象内和象外的艺术统  相似文献   

2.
国际大法宫倪征燠,一生历经了晚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时代.  相似文献   

3.
穿梭于封建"道统"和"政统"之间的知识分子,因为国家的衰朽和社会的动荡,趋向社会边缘化.科举的废止,打破了知识分子赖以支撑信仰的工具性循环;心灵的煎熬和变异,表露为浓郁的社会沉思和人生悲叹.异域文明的输入,解构了"道统"话语的桎梏;中西文明的对比,为广大知识分子提供了返观自身的时代命题.边缘化的生存境遇,造就了晚清小说的繁荣,也改变了知识分子社会诉求的既定轨迹.晚清小说以其鲜明的时代表征,书写着一代知识分子痛苦灵魂的锐变过程和图谋富强的普泛心路.  相似文献   

4.
晚清小说理论外部规律学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英在《晚清小说史》中指出:“晚清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是一个最繁荣的时代。”与此同时,小说理论也有了显著的发展。晚清小说理论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它以其广阔厚实的内容、新颖独到的见解、较完整的体系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形成了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最高峰,在中国文学理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祖国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5.
《清议报》是晚清报刊中影响力较大的一种,更由于梁启超在《清议报》开辟"诗文辞随录"栏以实践其"诗界革命"主张,而在报刊诗词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清议报》发表诗词作品的作者中,康有为、蒋智由尤其值得关注,这不仅是因为两人发表的诗作数量最多,更因为其作品最能体现其时"诗界革命"的理论主张。两人在晚清十年间的诗学思想演变轨迹也能够凸显时代变局中士人阶层的心路历程。康有为的诗作则是其流亡海外之后积极为保皇事业而奔走的游历、交往与心迹的真实显露;蒋智由的诗作最能体现"诗界革命"的主张,而他在晚清十年中的思想与诗学转变也为理解晚清士人阶层提供了一份可贵的样本。可以说,《清议报》诗词真正拉开了晚清报刊诗词发展与演化的大幕。  相似文献   

6.
在1898年维新变法前后,中国发生了关于如何评估法家的激烈论战.以张之洞为代表的一方,出于捍卫传统纲常礼教的目的,对法家大加责斥.而以章太炎、何启、胡礼垣为代表的另一方,则坚定地为法家辩护.他们赞扬法学之善,包括法家“以法治国”的主张、富民强国的功效等,并极力反驳张之洞等人士苛待法家的言论,促成了法家在晚清的第一次解放,从而开启了法家之学在近代复兴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民国时期三位法学家的理论入手,通过分析他们的理论,发掘他们主要因应的社会、法律问题,从而指出他们的法律理论几乎都沿着晚清的礼法之争,试图在理论上为西方法律在中国社会的有效性及其正当性,提供理论支持,代替西方法律只有政治支持的局面,以期最终莫定西方法律在中国社会的基础.同时,通过检讨他们的理论的有效性,指出他们的法律理论在中西之间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湘军集团与晚清吏治有着密切的联系。太平天国起义发生前,后来成为湘军头目的曾四藩等人即主张整顿史治以消弥革命;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过程中,湘军头目在其权力范围内积极整顿吏治,作为与太平军对抗的政治基础;但是,基于阶级和历史的原因,湘军头目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晚清吏治问题,而且湘军的崛起本身又对晚清吏治的进一步败坏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百年中国宪法视野中人民权利的发展和变化,经历了异常曲折的道路:从晚清时代的无名无实,到民国时代的有名无实;从新中国初期的名实比较相符但尚在起步,到社会主义曲折发展过程中的名实不符或名实微弱,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名实日趋一致并不断巩固扩大.这些发展和变化,留下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中国人民实现和发展自己权利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10.
晚清宪政改革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一场重要的政治实践活动,是中国由传统君主专制政治向近代宪政民主政治转型的重要标志。从实质上说,晚清宪政改革是统治者在内外危急形势下被迫采取的制度移植措施,以挽救其自身统治为目标,但由于中国社会深厚的传统积淀,晚清社会既缺乏实行宪政的政治胚胎,又不具备实行宪政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土壤,从此意义上说,晚清宪政改革的失败具有其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杜桂萍 《金陵法律评论》2006,(6):130-136,141
清代乾隆年间徐燨创作的《写心杂剧》,在杂剧史上是一部具有"范式"意义的作品.其体制形态上由"代人立言"到"自我登场"的转变,改变了以往杂剧创作追求"自喻"的表达方式.通过自我抒情言志和高扬主体精神的"写心"作法、因自传性艺术演述凸显出来的特殊意味,以及与晚明小品灵动自然、清新隽永之艺术格调的同构对应等,都充分显示出《写心杂剧》既徘徊于雅俗之间,同时又为普通文人提供了特殊的话语空间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南宋遗民词人蒋捷的作品大多描写个人身世飘零的凄凉命运,善于选择青竹、风荷等一系列意象,触目伤怀,寄托遥深,表达出深重的故国沦亡之悲.其词风独特,悲凉中蕴含郁勃之气,又能以流丽之笔抒写深沉愁绪;想象丰富,造境奇幻;一些语言浅俗、明丽的作品已显示出鲜明的散曲化倾向.蒋捷词的创作对于清代词风也产生了诸多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芙蓉 《金陵法律评论》2006,(2):133-138,160
清代女性的小说通俗文学是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女性身份和女性意识的产物。与西方女性小说比较,可以更加清楚地观照其特征。清代女作家虽然已经具有了呈现自我意识、实现自我价值的冲动和愿望,但在与男权文化的抗争时却表现得软弱无力。这既与女作家身处的时代社会有关,又受制于她们自身对男权文学陈规的顺应和屈从。对韵文文体的社会文化含义的深刻认同、女性自我意识的遮蔽、人文精神的缺失、审美功能的淡化,构建了清代女性通俗文学写作的悲剧性情境。  相似文献   

15.
从清末民初与"五四"这两个阶段探讨中国儿童文学现代性发生过程中语言的变革及其启露的美学情境,必须从外来文学翻译的语言影响与本土创作的语言风貌这两方面来考察各阶段的得失.清末民初"使童蒙闻而笑乐"、半儿童化的语言姿态,是对封建训蒙读物的超越;"五四"时期"小儿说话一样的文体"、对"美"的崇尚,则标志着中国儿童文学以儿童性、艺术性为基点的现代性的获得.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南北议和的结果是清帝逊位,以禅让模式终结当时统治中国的清帝国。清帝《逊位诏书》成为帝国主权转移至民国的重要合法性文献,对中华民国建政意义深远。作为原帝国所辖领土的辽阔的边疆民族地区因此被当然合法地纳入民国法统之下,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一个完整继承清帝国的主权国家。然而西方列强及国内少数分裂主义分子图谋瓜分、分裂中国的野心不死。因此,在辛亥革命中,中央、边疆民族与列强及分裂主义之间展开了关于中华民族宪政合法性及国际承认的政治博弈,虽然最终我们基本捍卫了领土主权完整,但仍需保持警惕,应建构我们自己的理论话语以应对西方的理论挑战。  相似文献   

17.
关于清末宪政运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笃才 《中国法学》2002,(1):150-158
清末宪政运动是中国近代宪政史的开端。本文重新讨论了清末宪政运动中的三个问题,认为:清末预备立宪不是骗局,而是清末统治者认真权衡自身利害做出的政治抉择;立宪派领导的国会请愿运动不是乞求统治者的恩赐,实际上是一场同清政府争夺立宪主导权的斗争;清末君主立宪虽然失败,清末宪政运动的方向仍然应当给以肯定。  相似文献   

18.
周潇 《金陵法律评论》2007,(2):133-137,153
"清空"被清代浙派词家标为艺术至境,对"清空"艺术的追求,在不同作家手中呈现为不同的风貌.中期的宗主和巨匠厉鹗在审美趣味上偏好"孤淡",取境萧疏,意象冷寂,用字寒瘦,形成清幽冷峭的特色;浙派早期领袖朱彝尊则趋向"傅采",形成深情绵缈的风格.这是由于二人在性情品操、生平经历、爱情生活、文化底蕴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从浙派"雅正"、"清空"的论词标准看,樊榭词才是其真正代表.  相似文献   

19.
明代末年以研讨八股文兼及诗文创作的文社大量兴起,明末文学家大多经过文社的培养而享誉文坛,社团文人成为文坛的主要文人群体.作为备科举考试的社团文人,在社团内接受科举考试训练和八股文创作的学习,同时又从事诗文创作.社团文人的科举思维对他们的诗文创作具有深刻影响,形成明末文坛以六经为根柢的儒者古文.社团文人创作往往借鉴时文法入古文,或者借鉴古文法入时文,使明末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具有不同以往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20.
清代官员在一些司法实践中,有时会采用到"动用鬼神"的方法。通过比较两名清代著名官员蓝鼎元和汪辉祖的动用鬼神的司法实践及他们关于鬼神的思想观念,可以发现,这种"动用鬼神"的司法实践虽然表面相似,但其背后的理念可能并不一致:蓝鼎元纯粹是在"利用鬼神",而汪辉祖则相信鬼神介入司法的力量,希望得到鬼神的帮助。实际上,清代官员的司法实践,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其鬼神信仰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