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员干部之友》2006,(2):10-15
收入差距悬殊,甚至仍在进一步扩大,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10%的人占有全部社会财富的45%,且其中最富有的1%的人占有全部社会财富的35%,而最贫穷的10%的人只占有1.4%的财富——国家统计局2005年公布的这些统计数字,表明我们的收入分配差距已经到了社会能够承受的极限。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彰显出的是社会公平的缺失,金字塔形的社会阶层分布与倒金字塔形的分配制度,影响到的将是我国经济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如果我们到了两极分化,我们改革就失败了。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实现公平、公正意义下的“均贫富”,让所有的人共享发展成果,已成为我国当前制度和法律设计的重点,无疑也是对我们党和政府执政智慧和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2.
资讯     
《廉政瞭望》2010,(21):6-8
调查称“三大差距”致收入分配失衡 民盟中央目前在一项专题调研中指出,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行业差距是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失衡的根本原因,三者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并由此衍生出户籍制度、社会福利、教育资源、医疗卫生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成为收入分配改革的“拦路虎”。而要想彻底解决收入分配失衡的弊病,首先必须打倒这“三只老虎”。  相似文献   

3.
前一段时期,一批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对中国经济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对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的看法上出现了分歧。1992年诺贝尔经济奖得主芝加哥大学教授加里·贝克尔认为,中国的收入差距仍很小,因此,收入差距的扩大对中国有好处。而198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劳伦斯·克莱因教授却以墨西哥1994年1月吉巴斯地区爆发的起义为例,提醒中国的决策者应注意收入分配问题,不可掉以轻心,因为墨西哥的情形正是由于经济发展很快而财富的公平问题没有处理好造成的。在国内,对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也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中国目前收入差距虽然加大,…  相似文献   

4.
资政信息     
实现小康需缩小三大差别实现农村城市化在中国实现小康的过程中,最让人感到棘手的就是“三农”问题。国家统计局去年调查显示,还有1亿多人未达到小康。缩小收入差距另外一个影响小康水平的是中国收入差距过大。从基尼系数明显上升看,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比较突出。据胡鞍钢表示,目前中国居民收入实际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5,属于世界上收入分配不平等比较严重的国家。大力开发西部小康,中部则只实现78%,西部更低仅为56%,甚至连重庆市也还达不到小康水平。因此,中国的小康水平从地区分布上看,存在严重的不平衡。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  相似文献   

5.
《理论与当代》2013,(10):62-64
每到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都有一些问题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但持续关注、热度不减的问题并不多,收入分配就是其中一个。据人民网"两会"调查,近10年收入分配关注度始终居高不下,2013年又名列第二。调查显示,98%的网友认为我国收入差距过大,许多网友期盼国家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上"动真格"。收入分配到底怎么改,关乎每个人的利益,牵动全社会的神经。一、收入差距怎么估计对目前我国收入分配的状况,可以讲四句话。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提出了富民思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极大地调动了全民的创富热情;不久,我们党又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但也不得不看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对发展中的矛盾估计不足,导致一些地方和领域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影响了稳定和谐。十七大报告以“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依据,第一次明确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意味着那些只能凭劳动力赚取收入的低收入者,不仅能从再分配中获得利益,在初次分配中也能增进权益,切实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收入分配的失范与规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收入分配是民众和政府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着力打破收入分配上的“大锅饭”,提倡一部分人先富,合理拉开收入差距。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在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情况下,收入差距也拉大了。 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收入差距的扩大源于多种因素,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城镇非国有经济和农村非农产业的迅猛发展,对收入分配产生了如下影响。(1)城镇经济中市场作用比较充分的那一部分的比例在提高,而市场又内在地具有扩大收入差距的倾向。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相似文献   

8.
石春海 《唯实》2008,(1):91-93
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的特征。当前中国社会的公正集中表现在人们承担的改革成本与财富分配上。恰如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所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为此,报告强调要:“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程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并且作出重要政策调整:“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9.
李传柱 《唯实》2001,(3):28-3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逐步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鼓励和提倡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但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对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从“拉开收入差距”开始的。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的引入,使得中国居民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0.
最近20来年,我国已经从一个收入分配最为平均的国家,一跃成为贫富差距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持续的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已经积累了许多社会矛盾,有些甚至到了一触即发的严重程度,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必须针对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产生的原因,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改变这种现状。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与当代》2005,(3):57-59
经济学家们往往把国民收入总量比喻成“蛋糕”.而把收入分配比喻成“切蛋糕”。“蛋糕”的切割和分配是个变量.切多切少、切大切小、怎样分配很有讲究。改革开放前.由于“蛋糕”小.而且是平均分,人们心理比较平衡,相安无事。改革开放后.随着“蛋糕”不断增大,特别是由于切“蛋糕”的方法有所改革.“蛋糕”切割的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合理切割方法不断探索逐步完善的过程中.一个时期出现人们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现象就难以避免。面对这种状况.一些人感到心里很不平衡.甚至对能否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开始表示怀疑: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正确看待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呢?  相似文献   

12.
《党员干部之友》2006,(8):10-13
早在前些年,民间就流传着一种说法——“银行加证保(证券、保险),两电(电力、电信)加一草(烟草),石油加石化,看门也拿不少”。话或许说得有些绝对,却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些垄断行业收入偏高的事实。如今,某些垄断行业与其他行业收入上的差距.已在社会上引起更为广泛的关注。200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指出“要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名列其中。7月初,中共中央再次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听取意见。2006年6月24日,历时12年的《反垄断法》终于进入人大的审议程序,标志着这股制约垄断的风暴开始触及到立法层面,让公众看到了政府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积极回应民意、打击垄断行为的决心,其出台后必将对垄断行业维持垄断利润、转嫁企业成本给公众的行为起到一定限制。最近一期的《学习时报》上,由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牵头的一项课题研究成果也指出,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6,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已经影响了社会稳定,而“垄断企业职工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收入过高”;一份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起草的名为“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文件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调节垄断行业高收入被视为“最紧迫”的问题之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也把矛头指向了垄断行业,酝酿中的相关方案设想通过经济和行政“两种手段”,对垄断行业过高的工资收入加以限制;6月23日,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张新立主持了一个参与方众多的“收入分配政策研讨会”,石化、烟草和银行业等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问题也出现在议题单上……可以看到,近期无论是人大立法议程还是部委动态,都显示出中央“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有效调节过高收入”的步伐正在加速推进——  相似文献   

13.
李振波撰文认为,造成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发展性方面,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导致的收入分配失衡;(2)增长性方面,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同要素对于经济增长贡献作用提高的速度和程度的不同所导致的收入分配差距;(3)体制变迁性方面,就是我国体制转型过程中,不同领域的市场化进展程度及完善程度不同所导致的收入分配差距;(4)收入机构性方面,就是由于人们收入的多元化所导致的收入分配差距。也有人认为我国六大矛盾凸现引起收入分配不公,即按劳分配的“局限多”;市场机制“缺公平”;城乡二元“人为割裂”;行业之间“的分道扬镳”;保障…  相似文献   

14.
崔志刚 《新长征》2010,(3):30-31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是我们党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中国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具有内外多重因素。市场机制不完善致使初次分配不公平,权力因素合法或不合法地介入收入分配领域,是收入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在国际分工中的低端地位,更加剧了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鉴于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加速阶段,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根本解决,不能仅仅局限于收入分配本身,更取决于国家发展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的实行和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不可避免地有所扩大,引起了人们广泛而强烈的关注。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第七部分在阐述就业和分配体制改革时,明确提出要“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题”。不可否认,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迅速扩大,已是一个得到证明的不争事实。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基尼系数看,我国总体居民基尼系数在1994年达到峰值0.389,而后有一定水平的下降(1996年是0.375,1997年是0.379,1998年是0.386),到1999年又回升到0.397,这个数字接近国际警戒…  相似文献   

17.
我们之所以要对“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问题加以重新认识,是因为理论界对这一问题还存在诸多不一的见解。尽管有些见解不乏合理之处,但仍不免存在一些不能让人苟同的地方。所以,有必要再讨论、再认识,以取得大家的共识。在“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问题上,理论界有一种十分流行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造成了国家财力分散,削弱了国家客观经济调控力。我们承认,近年来由于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的确造成了国家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下降。例如,“七五”时期,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16.2%、22.7%和61.1%,与“六五”  相似文献   

18.
《经济学消息报》1999年5月21日刊登《国家计委一学者来电称:有证据显示中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文章说,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一位室主任杨宜勇认为,中国当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90年代末,有人根据城镇居民抽样调查资料推算,3%的富裕人口占有居民储蓄存款的47%。杨宜勇认为当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存在五种表现:1.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1997年,中国城镇上10%最高收入户与下5%困难户家庭平均每人全部收入之比为4.71:1。1997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年纯收入5000  相似文献   

19.
《理论与当代》2008,(3):55-56
陈国军、殷耀在2008年第2期的《晾望》上撰文指出:收入差距日渐扩大的痼疾,虽被紧锣密鼓出台的民生政策不断校正,但转型期急剧变动的社会结构及尚存欠缺的调节机制,使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仍呈“全范围、多层次”扩大之势。分配不合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及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不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2005年行业最高人均工资水平是最低水平的4.88倍。普通职工,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私营企业的职工和农民工,劳动报酬不仅过低,而且增长慢。过大的收入差距,甚至使“平均工资”指标难以反映普通职工真实的收入增长状况。2002年至2004年的三年中,职工工资低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人数占81.8%。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指出,目前的城乡差距已超过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的深化,近年来,在分配领域,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已逐渐开始扩大,“九五”期间,这种差距将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 一、收入差距扩大的现实 目前,在我国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领域,所呈现的突出表现是全体居民的利益分化,在货币收入上的差距已开始拉大,并呈现继续扩大之势。以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指数的基尼系数来看,我国农村1978年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23,城镇1984年为0.16,到1988年,城市上升到0.24,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