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知识分子素来具有强烈的爱国传统、忧患意识,尤其是当民族、国家危亡转折关头,这种意识就更为强烈。“七七”抗战爆发后,中国知识分子不论年龄,不分区域,面对民族危机、国家危亡,义无反顾投身于全民族抵抗运动,而不计较个人学术生命、成果得失。投身于抗战洪流朱自清在“七七事变”前只知潜心于学问,过着一种典型的学者生活。然而当卢沟桥事变枪声响起,朱自清迅速从国学迷梦中清醒过来,开始意识到中华民族除了抵抗,己别无他途。有一天,他的一个弟子要投笔  相似文献   

2.
张万杰 《长白学刊》2008,(1):137-140
"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关内的东北民众以"收复东北失地、打回老家去"为宗旨,开展了东北救亡的运动。至"七七"事变前后,运动得到了空前发展并收到显著成效。它不仅将东北流亡民众聚集于东北救亡总会的旗帜之下,而且还与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相结合,融汇到全国抗战的大潮之中。所以能够如此,与当时党的正确领导、国共合作的良好背景、救亡团体内部的团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抗战爆发前后党的地主富农土地政策变迁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穗 《湖湘论坛》2004,17(4):31-33
抗战爆发前后 ,党的地主富农土地政策变迁经过了 4个阶段 ,变迁的原因在于抗战大爆发前后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经过了由封建地主阶级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矛盾向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的转化  相似文献   

4.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这确实是深刻的社会变革。这种深刻的社会变革与党的建设是什么关系?这就是当前党的建设面临的  相似文献   

5.
企业是工人阶级最为集中的地方 ,企业能不能扭亏增盈 ,能不能保值增值 ,能不能安全生产 ,最终取决于广大职工群众。笔者结合工作体会 ,谈一谈党的“依靠”方针在企业中的贯彻落实。一、从历史层面上看党的“依靠”方针在企业的贯彻落实早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 ,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要“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在当时党的工作中心由乡村移到城市的历史环境中 ,他深刻地指出 ,要学会管理城市 ,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事业就必须依靠工人阶级 ,而且要全心全意地依靠。1950年邓小平同志《在西南局城市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提纲》中指出 :“必…  相似文献   

6.
1931年夏,罗登贤受党中央派遣任中共中央驻东北代表,开启了他在东北披荆斩棘的革命生涯。至1932年12月奉调离开东北,一年半时间里先后经历"九一八"事变、中共满洲省委遭到破坏、日本全面侵略东北诸多危局,他以勇于担当的革命品格和总揽全局的开阔视野重建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东北人民坚持抗战。  相似文献   

7.
鄢新萍  鄢松波 《理论月刊》2004,(12):16-17,42
80多年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始终是我们党致力于回答的一个重大问题。而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则只能是围绕着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这一核心命题来进行。本文通过对党的先进性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三个代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8.
王菠  董辉 《长白学刊》2015,(1):102-105
抗战时期,党坚持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团结、争取土匪武装抗日,区别对待不同性质土匪武装,坚决纠正党内关于土匪武装的各种错误倾向,在团结一切力量参加民族解放战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积累了彻底解决近代中国匪患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9.
《传承》2015,(7)
分析"双百"方针到反右的转变,必须结合当时的国际国内背景来考察。"双百"到反右的转变可以分内因和外因两条线来分析。内因是整风运动中知识分子的过激言论刺激了整风到反右的发展,外因是国际共运的新形势引起了毛泽东的警觉,对知识分子的不信任愈发增强。在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双百"方针破产,反右斗争出现。  相似文献   

10.
正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其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同志,同时凝结着党的集体智慧。它是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不断推进而形成发展起来的。本文结合党的成长和发展历史,对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的由来和形成轨迹进行考察和梳理。一、党的阶级性质和早期实践路径,使党从一开始就朝着密切联系群众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共产党认为争取抗战胜利的关键是进行全面的民族战争。1937年,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它是我党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反对国民党片面抗战的基本路线。抗战时期,中共在全面抗战路线的指导下,大力开展了争取国民党进行全面抗战的活动。1938年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公然宣称“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加紧了对国民党的政治诱降,同时以主要兵力投入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蒋介  相似文献   

12.
防止和反对腐蚀的问题,说到底,是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能否保持人民政权的纯洁性,维护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权利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在中国革命即将胜利的时候,毛泽东就能及时地为全党确立了防止腐蚀的正确方针,这除了我们党的性质、科学的指导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之外,还基于对执政后面临的新的环境、历史传统和权力两重性的清醒认识。它指明了党将长期面临着胜利后执政的考验。"三反"运动是在毛泽东亲自倡议和领导下开展起来的。这是我们党在全国执政后自觉地抵制和克服资产阶级对党的腐蚀,保持党廉政为民本色的一次成功实践。这场斗争提供的历史经验,是我们宝贵的历史财富,是值得继承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进行的第一次反围剿,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次战役的胜利,为党的军事战略转变提供了实践平台;为红军的运动战创造了新的军事原则;展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留下了生动的一笔。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捐弃前嫌,审时度势,从提出“抗日反蒋”到“联蒋抗日”,转变策略,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建立了广泛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空前胜利。其中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发展国共两党关系,实现第三次合作,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很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吸取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毛磊 《世纪行》2015,(4):40-42
<正>"武汉抗战"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受"西方中心论"的影响,长期以来得不到公正的评价。在纪念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重要时刻,还"武汉抗战"应有的历史地位就成为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武汉抗战"是八年抗战中相对独立的阶段"武汉抗战",既不是指武汉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局部区域性抗战,也不仅仅局限于军事范畴的武汉会战,而是涵盖了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守至1938年底这一时期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斗争。  相似文献   

16.
时代与形势的新发展、新常态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所依赖的执政环境的流变性。群众路线作为中国共产党延承至今的生命线,是党保持生命力、先进性与纯洁性的一大法宝。党的执政环境的流变性是党的群众路线创新发展的现实基础。党的大十八大报告中重申群众路线的重要性,体现了党对执政环境的流变性与新常态切中时弊的分析和把握。在新的世情、国情、党情下发展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坚持基本原则与实践内容的"不变"与"变",在对群众路线历史轨迹的回顾与现实境况的分析中,做出契合时代与实践的新诠释、新推进。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同志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学习《江泽民文选》,必须紧紧抓住党的建设这个关键,进一步深刻认识和科学回答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问题,更好地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使党始终充满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鲜明的特点和最突出的贡献,在于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综合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华,结合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对党的全部历史经验进行重新总结的结果。它正确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根本问题,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骆昭平 《传承》2010,(3):7-9
宣传文化工作在百色起义中发挥了思想上和舆论上的重要作用,是百色起义取得胜利的宝贵经验。百色起义前后党在宣传文化工作中,结合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运用具有民族特点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宣传文化形式,宣传党革命斗争形势、党的政治主张以及红军的宗旨,发挥了宣传文化工作在革命斗争中组织群众、鼓动群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宣传文化工作在百色起义中发挥了思想上和舆论上的重要作用,是百色起义取得胜利的宝贵经验.百色起义前后党在宣传文化工作中,结合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运用具有民族特点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宣传文化形式,宣传党革命斗争形势、党的政治主张以及红军的宗旨,发挥了宣传文化工作在革命斗争中组织群众、鼓动群众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