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股票期权制度在西方有成熟的实践和理论 ,在我国公司实践中也已实行。股票期权是由期权与股票相结合的对经营者的长期激励措施。移植股票期权制度的法理学基础主要有股东权利论、效率与公平论和法律滞后论 ,我国法律并没有为股票期权提供法律空间 ,在股份来源和股票期权实现方面有法律障碍 ;宏观规划上应当借鉴外国的制度 ,结合本国的国情 ,并完善相应的配套建设  相似文献   

2.
经理股票期权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西方近20年来兴起的一种用来激励经理人员的报酬制度。股票期权创造性的以股票升值所产生的差价作为对企业经营人员人力资本的一种补偿,成功地将经营人员的个人目标与公司的长期利益结合起来。本文阐述了经理股票期权运行的法律环境,分析了我国实行经理股票期权的法律障碍,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收购是通过购买目标公司的股票而获得或强化控股权的法律行为,其主要通过发出收购要约的方式实现,本质也是股票交易行为.与一般的买卖合同一样,上市公司收购之股票买卖合同的成立也需要经过要约与承诺的过程.本文试图借助传统合同法的基本理论,从比较法的角度来考察证券法中的收购要约制度.  相似文献   

4.
我国实施股票期权制度的相关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票期权制度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我国也开始实施.我国在实施中,存在着许多法律问题,不利于该制度的推广,因此,相关法律问题的解决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信访制度的功能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信访制度具有政治属性和法律/准法律属性双重属性,因而也应当具备相应的双重功能.从制度现实和发展可能性看,这两种功能可以通过一定的机制良好融合、相互促进,本文初步给出了一个信访制度功能定位的整体设想.  相似文献   

6.
构建我国股票期权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 0 0 0年 1 0月 ,“中国联通”和中关村“联想”等 8家企业经财政部批准作为试点单位 ,实行“股票期权制”。随后 ,财政部又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选择企业 ,进一步推广股票期权制度。目前我国推行的股票期权计划与国际通行的股票期权制度相距甚远 ,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法律制度的障碍所致。本文首先对股票期权的概念进行界定 ,指出股票期权与期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股票期权制度及其立法现状进行剖析 ,并提出构建我国股票期权法律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7.
法律监督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及实现途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国方略在宪政体制中确立后,走政府推进型法治之路就成为治国模式首选,法律监督机关在推进法治国家形成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法律监督权的国家权力属性和监督属性两个层面具体探讨了实现其地位的途径,据此提出保证法律监督机关公正、高效行使职权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法律事实是法律适用当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不仅具有客观事实的属性,而且还带有规范性.因此,寻求法律事实的过程既是发现证据证明客观事实的过程,也是与法律规范密切相关的、需要分类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法律制度规约权力的常态下,教师惩戒权应明晰其法律属性.教师惩戒权应该是基于国家教育权的授权与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派生而形成的一种权力,存在于师生间的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的行政法律关系中.教师惩戒权本质上的权力属性并不能否定教师在如何操作层面的选择权利.应通过“良法”之治和人理结合,实现教师惩戒权的合法与合理行使.  相似文献   

10.
婚约“彩礼”返还之法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彩礼作为婚约的伴生物已存在了几千年,我国婚姻法对婚约效力的忽略导致了彩礼法律属性的混乱.为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规定了彩礼返还的3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司法实践中的不一致现象,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因此,有必要对彩礼的法律属性做进一步分析,确定其赠予合同的性质.婚姻法应明确婚约无效的规定,为彩礼的有条件返还确立法律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金融法律制度根源于金融市场运行中自发生成的交易规则,金融立法应该是演化的而不是人为设计的。完善中国的金融法律制度,应当确立一种以自发演进为主兼有人为设计的生成模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尾市交易操纵行为愈演愈烈,对我国证券法律法规及市场监管提出一次又一次挑战,对证券市场造成极大破坏,严重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合法利益。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归责于我国对证券市场操纵法律责任体系的失衡,因此对该体系完善刻不容缓。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务践行方面还不深入,因此必须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家完善的证券法律责任制度,以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证券市场操纵行为法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3.
自萨维尼提出物权行为理论以来,在世界各国就引起了较大争论,特别是在其存废问题上一直有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观点。物权行为在概念、效力、特征和价值等诸多方面均与法律行为不符,同时建立物权行为理论所要达到保护交易安全的目的也不能通过该理论而有效地实现。与其对物权行为理论修补,不如顺应法律发展的潮流,舍弃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4.
证券承销商虚假陈述行为在本质上是一种侵权行为 ,依法应承担侵权民事责任。我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应从因果关系、归责原则、责任方式等方面完善承销商虚假陈述民事责任 ,使法律规则具有可诉性 ,以利于司法实践中切实维护证券承销商合法权益 ,保护广大投资者投资利益 ,最终维系证券市场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5.
The transparency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reveals the extent of transactio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to traders. According to the relative trading position, it can be divided into pre-trade transparency and post-trade transparency. Using Shanghai Stock market high frequency trading data, this paper builds an econometric model and analyzes the market effect of two important changing pre-trading transparency events. The empirical result hows that the pre-trade transparency changing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market liquidity. The expansion from 3-layer bid-and-ask price to 5-layer obviously lifts the stock price, leading to the U-shape change in volatility and trading volume. However, the 5-layer bid-and-ask price expansion to 10-layer in level 2 shows no significant effect.  相似文献   

16.
论商业诽谤行为及其民事法律制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商业诽谤行为是一种公开对特定商事主体及其财产或财产的品质等进行诋毁 ,造成其经济利益损害的行为。对于商业诽谤行为 ,我国仅仅通过《刑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其进行禁止 ,具有一定的不完善性。只有立足于《民法通则》 ,对商业诽谤行为予以民事法律制裁 ,才能够全面完善对商事主体的保护 ,维护正常的商业交易秩序。  相似文献   

17.
在法律的经济分析中 ,交易成本是一个重要的分析工具。要揭示法律降低交易成本的功能 ,首先要解决交易成本的计量问题。交易成本的计量应以交易成本与交易价值的比值来界定 ,以此得出交易成本与交易次数之间的关系 ,从而为法律的经济分析提供一个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法律市场中行政立法成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立法成本是行政立法相当重要的课题,它关系到行政立法的效率和质量,关系到法治国家的建设,关系到社会秩序的好坏.在法律市场中,行政立法成本有着丰富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其可分为动态行政立法成本和静态行政立法成本.我国行政立法在成本控制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表现在行政立法生产成本高,机会成本高,交易成本高,边际成本递增.因而应从控制行政立法数量和质量、加强行政立法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优化有限行政立法资源等方面来限制行政立法成本.  相似文献   

19.
法律方法是法律适用中所要应用的各种方法。法学教育中法律方法的培养应居于核心地位。法律方法在法学教育中的塑造不能简单化为一种法律知识的传授,而是应将法律方法、法律素质教育融于法律职业技能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在讨论民法中的公示原则的意义时,学界大都强调其在物权变动和维护交易安全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而对公示原则在排他性财产权法律构造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认识上似乎不足。事实上,物权、少数具有排他性的债权以及知识产权的构造均体现和贯彻了公示原则。将公示原则定位为排他性财产权构造的一项基本原则,有利于我们在认识和掌握排他性财产权构造特点和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完善现有财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