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周恩寿,字同宇,也叫桐宇。生于1904年4月8日。他来到人世时,正是周家急剧败落的时候。他一周岁多时,父亲因买彩票中头彩,家中陡然有了经济收入,母亲便带着三兄弟一起去了清河县(今淮阴市市区及淮阴县一带)清江浦的外婆家。三岁时,因母亲病故,大哥恩来便带着二哥恩溥和他一起从清江浦返回淮安驸马巷老家。这时父亲在外地谋生,工资甚低,无法养家,而  相似文献   

2.
与爱同在     
有一年冬天,最疼爱我的外公忽然去世,一种难言的哀怆几乎吞没我的生活。在一个落雪的晚上,好友忽然提出要陪我喝酒,酒阑人醉的时候,他讲述了一段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大哥因病去世那年,母亲已经70岁。为了不让体弱的母亲过度悲伤,我们兄妹几人商量后决定向母亲隐瞒这个噩耗。由于大哥生前住在外地,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与母亲团聚,相信母亲是不会察觉的。尽管我们都避免提及大哥,但是一段日子以后,母亲还是念叨起来,说大哥是儿女中最孝顺的一个,为什么这么长  相似文献   

3.
早过了离休年龄却依然坚持在医务岗位的曾昭耆教授,曾任贺龙的保健医生十余年,与贺帅结下了深厚情谊。在北京医院宿舍楼他那简陋的家中,我们有幸聆听了他对那段难忘岁月的回忆……  相似文献   

4.
孝顺的门道     
康拉德·希尔顿是美国的连锁酒店大王。当年,他开始经营酒店时,母亲非常支持他,给了他不少帮助。当他赚了些钱后,就想买些礼物孝敬母亲。于是,希尔顿来到珠宝店,为母亲精心挑选了一副手镯。当他兴冲冲地将镶有钻石的手镯送给母亲时,母亲开心极了,把镯子戴在手上,看了好久。但让希尔顿困惑的是,母亲虽说很喜欢镯子,却从此把它放进抽屉,再没戴过。  相似文献   

5.
不眠的灯光     
《廉政瞭望》2014,(5):53
正4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给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全体员工回信,肯定创建24小时不打烊书店这一创意,希望将此打造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让不眠灯光引领手不释卷蔚然成风。图为4月18日,刘镇小朋友(右)在夜间来到这家书店与母亲一同读书,他选择了  相似文献   

6.
大哥     
曹春雷 《党课》2013,(1):106-107
他结婚了。婚礼上,他和新娘没有拜高堂,却拜了他的大哥——他的父母早已去世,是大哥把他拉扯大的。躲闪不及的大哥,很局促地接受了这一拜。这个肤色黝黑的山里汉子,坐了几天几夜火车,刚刚赶到了这里。  相似文献   

7.
在秋风送爽的日子里,退休后定居北京的邓苏生老人不顾腿脚残疾行走不便,来到了永定金砂西湖寨,在夫人的搀扶下,爬上了小山岗,踉踉跄跄地走到了生母范乐春的坟前。此时,伫立在秋风中的他,已是老泪纵横。 邓苏生是林伯渠与著名革命烈士范乐春的亲生儿子,他曲折传奇的身世,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悲壮生涯及其崇高品质。 他的母亲范乐春,永定县金砂乡人,曾任永定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土地部长。  相似文献   

8.
正毛泽民是毛泽东的大弟弟。参加革命后,他一直从事金融、财政、民政工作,被称为"红色管家"。走出韶山,经营红色经济,展露出色才华20世纪初,毛泽民读了4年私塾后,由于母亲多病,大哥毛泽东又长年在外读书和从事革命活动而没有时间顾家,他被迫辍学,跟父亲毛贻昌一起过着亦农、亦商、  相似文献   

9.
王亚南传略     
王亚南原名际主,号渔村,笔各王真、碧辉,现代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一九○一年十月十四日王亚南生于湖北省黄岗县城北的农村,父亲是个破落地主,母亲早逝。因为家道早已破落,童年时其父只希望他能识几个字,就送他到乡里的一个私塾读书。十二岁时,王亚南的父亲病逝。他的大哥是个进步青年,曾经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学生军,他见弟弟  相似文献   

10.
冬夜收税人     
一辆北京吉普车划破深夜的寂静,沿着冰雪覆盖的马路向着延寿县城外驶去. 王静涛坐在车里,思绪起伏.他刚刚从病重住院的母亲身边离开.他知道,母亲余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相似文献   

11.
一代伟人周恩来诞生的年代,恰是中国遭到强分割,中华民族存亡危急之秋。国仇家难,伴随着他的幼年、童年。周恩来自来到人世间,命运便极其坎坷,在他12岁以前,先后有过3位母亲。所幸的是,3位母亲都把人间最珍贵的母爱给  相似文献   

12.
国弱家贫童年苦,革命烽火初心启 萧劲光的家乡——赵洲港,在碧嶂屏开的岳麓山主峰右前方一处叫天马山的地方,与橘子洲隔江而望.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父母一开始给萧劲光取的名字是萧玉成,希望他今后玉琢器成.辛亥革命前后,萧劲光的大哥当了厨师,家境稍有改善.这时,萧劲光也到了上学的年龄,母亲便和哥哥们商量着送他去一所私塾读书.在...  相似文献   

13.
外出打工,被逼“入伙” 今年36岁的农民刘发全,家境比较贫困。两年前妻子和他离了婚,年迈的母亲又患了肺部肿瘤。为攒钱给老母亲治病,他于2005年夏天只身从山东沂蒙山区来到大连打工。  相似文献   

14.
说到贺龙元帅,几乎人人皆知;说到贺帅的爱将贺炳炎,今天的年轻人可能就知之甚少了。由于四十七岁就英年早逝,开国上将贺炳炎在人们心中的熟知度可能不高,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无疑是跌宕起伏的中国革命史的缩影。红军中的赵子龙贺炳炎,1913年2月5日出生于湖北省松滋县刘家场一个雇农家庭。九岁那年,他经熟人介绍,投师于武当一清道长门下学习凌霄剑法,后来  相似文献   

15.
长兄领上革命路毛泽覃生于公元1905年9月25日,字润菊,比大哥小12岁,8岁入私塾,13岁跟随大哥毛泽东在长沙湖南第一师范附属小学读书,同年参加新民学会。在大哥的管教下,他的学习成绩一直是班级前三名。小学毕业后,进入长沙私立协均中学读书。期间,毛泽东经常借些政治书籍给他看,向他灌输马克思主义。1921年,他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相似文献   

16.
<正>我叫张德伟,来自山东枣庄,现在十二师西山农牧场挂职党委常委、副场长,今年1月6日,我第一次来到我的哈萨克族亲戚卡力甫汉·加汉家,不仅感受到了少数民族特色风情,也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和温暖的家庭氛围。3月7日,我带着家乡的微山湖特产,再次来到了我的哈萨克族大哥卡力甫汉·加汉家。一看到我来,卡力甫汉大哥激动地拥抱着我,连连问我:"弟弟,你还好吧?"我们像久别重逢一样打开了话匣子。  相似文献   

17.
已故的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李先念,和许许多多寻常百姓一样,也有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虽然李先念很早就投身革命,与母亲相处的岁月并不太长,但母子俩心心相印,相互关爱,为世人留下了一串串生动感人的故事。 绊泼半碗油,李先念跪地认错。母亲打他又夸他 李先念的母亲李王氏,是个饱尝人间辛酸苦难的劳动妇女。她出生在河南省东南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16岁那年,她讨饭辗转来到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由于不幸的命运,李母曾几度改嫁,到她嫁给李先念父亲李承元时,已年过30了。李先念是她和李承元结合所生的一个幺儿。 李母因多次改嫁,先后做了十几次月子,身体十分虚弱。李先念来到人世间,没有母乳,靠已出嫁生儿育女、同母异父的大姐宝枝的乳汁喂养。在母亲和大姐茹苦含辛的照顾和抚育下,不懂人世艰辛、父母苦楚的李先念,匆匆度过了自己的幼儿岁月  相似文献   

18.
我的大哥     
我没有见过大哥,他牺牲时我还不满两岁。关于他的情况,是从我父母和祖父母那里知道的。大哥名叫张锡堂,生于1912年,祖籍四川长寿县合兴乡(现重庆市长寿  相似文献   

19.
<正>"文明新风进万家,夫妻恩爱人人夸,尊老爱幼新风尚,和谐致富奔小康。"用这句话来描述农四师六十一团农四连职工徐杰的家庭,真是最合适不过了。徐杰今年57岁,1960年跟随父母来到新疆,5年后父亲因病去世,一家五口的生活重担落在母亲身上。作为长子的他,几次悄悄辍学想帮母亲分担点重任,却遭到母亲的严厉  相似文献   

20.
门捷列夫(1834-1907)于1834年2月7日出生于俄国西伯利亚的托波尔斯克市.父亲是位中学教师.在他出生后不久,父亲就双眼因患白内障而失明,一家的生活全仗着他母亲经营一个小玻璃厂而维持着.1847年,双目失明的父亲患肺结核死去.意志坚强而能干的母亲并没有因生活艰难而低头,她决心一定要让门捷列夫像他父亲那样接受高等教育. 门捷列夫自幼有出众的记忆力和数学才能,读小学时,对数学、物理、历史课程感兴趣.他特别喜爱大自然,曾同他的中学老师一起作长途旅行,搜集了不少岩石、花卉和昆虫标本.他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中学毕业后,他母亲变卖了工厂,亲自送门捷列夫来到莫斯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