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邓小平的法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它不但涉及法制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关系,而且涉及法制自身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法制教育以及政法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其核心就是推崇法治,摒弃人治,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的根本转变,将中国建设成为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的国家。一、邓小平法制思想的特点邓小平的法制思想是在中国社会发展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型时期形成发展起来的。在这所有社会领域的活动都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一宏观主题的大氛围中,邓小平紧紧抓住时代的…  相似文献   

2.
《传承》2016,(5)
董必武是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先驱和奠基者之一。其法治思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诞生,于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形成,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得到完善和发展。董必武法治思想主要包括无法不成国家、依法办事、党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这些法治明理不仅指导了新中国法制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而且对今天中国社会的民主法治建设以及实现以宪治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六、新历史时期的法制建设和法治发展 改革开放的30多年,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法制建设最好的时期,也是由法制迈向法治转折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法制建设和法治发展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举行前的近20年,为这个时期的第一阶段,是新的历史时期法制逐步发展和走向健全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社区的兴起及法治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冰冰 《前沿》2008,(9):129-133
社区是公民社会的基层组织,是公民社会自治的基本部门,也是现代社会治理模式的体现和要求,在大都市中的表现就是城市社区。在现代性转型时期,中国城市社区的产生,尤其是作为和谐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基层组织,承栽了政府社会职能转变的要求和补充。因此,我国城市社区的法治建设就体现为:社会治理与法治的统一,制度建设与能力建设的统一,体制建设与意识建设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张婷婷 《人民论坛》2014,(8):138-140
中国法制节目记录着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对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促进中国的法治建设起着重要地推动作用。文章从中国法制节目在法治建设中的定位分析,法制节目的价值、电视法制节目与法治建设的协调互动三个方面分析法制节目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法制节目的现状和不足以提高法制节目的质量,促进中国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6.
伍玉功 《求索》2007,(6):115-116
农村法治是中国法治的“瓶颈”。对法治社会基础的再认识是我们解析农村法治建设困境的前提;在当下中国,农村与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差别决定和影响着中国法治建设的二元状态。鉴于我国处在传统农业国家向现代工业国家转型的时期、农村人口众多和农村社会主体法治意识不强等原因,农村法治在社会整体转型的特殊时期面临着法治困境,需要我们从整体性和差异性着眼探寻当代农村法治建设,寻求当代农村法治出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法制节目记录着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对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促进中国的法治建设起着重要地推动作用。文章从中国法制节目在法治建设中的定位分析,法制节目的价值、电视法制节目与法治建设的协调互动三个方面分析法制节目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法制节目的现状和不足以提高法制节目的质量,促进中国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8.
建设法治政府:中国近十年来依法行政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多方面的历史性成就。作为中国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行政也取得了显著进展。现就近十年来中国实行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背景、进展和趋势作些介绍,并谈些看法。一、中国法治建设和依法行政取得的主要成就(一)法治建设近十年来,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中国加快了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定。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基于对国家治理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他认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中国法制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发挥了全面指导作用,中国的法制建设也始终在马克思主义法学指导之下进行.无论在中国法制建设初期还是在改革开放时期,对于究竟是学习、移植西方法律制度还是建立自己独特的法律制度,一直存在争议,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立场、方法的指导下,法学研究和立法者树立了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初步建设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10.
胡建淼 《浙江人大》2014,(11):24-2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丰富和创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在中国的法治史上将起到里程碑的作用。法治建设经历两大飞跃依法治国这一概念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时被确立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党关于法治的理论和建设,经历了从法制到法治,从法治到全面法治的两大飞跃。首先是法制阶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发展人民民主、建设法制国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条件。"五四"宪法的制定,标志了中国第一  相似文献   

11.
<正>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发展,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来解决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对于推动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政府法制工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加强政府法制工作可以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保证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随着县域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经济发展中一些矛盾和  相似文献   

12.
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变必然是一个艰苦、长期的过程,未来转型的任务十分艰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变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应有之义,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正>一、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贯主张法治思想由来已久。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主张"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我国先秦时期韩非子也曾说"治民无常,惟以法治"。法治是社会有序运转的重要保证,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带领人民对民主法制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吸取"文化大革命"中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的沉痛教训,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大方针。1997年,党的十五大在总结我国以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法学是一个开放的、科学的法学理论体系.在指导中国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实现其中国化,而且也能够使其被中国化.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学,还将在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和法制体系的建设中进一步将其发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5.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未来十年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改革创新做了科学谋划。这十年,也正好是全国实现"中国梦"第一个"100年"伟大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决定》中涉及到民政部门改革创新、转型发展的内容很多,笔者认为要从五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一是适应建设法治中国的新要求,促进民政服务对象权益保障法制  相似文献   

16.
在农耕文明尤其是工业文明时期,对大自然的无限度攫取,酿成了生态危机。转变思维方式,寻求新的发展模式、新的价值观指导,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推进了立法发展,同时也对法治提出了新要求。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中国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原则谱系新范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变必然是一个艰苦、长期的过程,未来转型的任务十分艰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变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应有之义,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黄硕  张德淼 《求索》2013,(4):180-183
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定的国家大政方针。改革开放以来的正确决策,为中国以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中国特色的民主法治建设铺平了道路。改革开放三十四年来,从国家最初的卓有成效的立法建设,到后来实现由法制向法治理念的巧妙转变,再到当前执政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都是相辅相成、与时俱进的过程,昭示出中国在走向现代法治国家进程中的不懈努力和美好未来。以当代中国社会实践为背景而形成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以社会主义为本质属性的系统化的法治意识形态,创造了全新的法治意识形态,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法律思想和法治理论的内涵,为人类法治文明作出了重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一、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我国正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时期,转型社会对社会主义法制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特殊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既“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  相似文献   

20.
论从“法制”到“法治”的转变□唐德华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并确定其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是我国法制建设史上的新发展、新突破,是党执政和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由法制向法治的转变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时代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