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节后,各地出现的"用工荒"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应对这轮劳动力缺口,企业纷纷采取各自的对策,其中工龄工资的设立作为"三十六计"之一也被提了出来。其实,如果把"用工荒"看作劳资双方的博弈,用人单位只是把工龄工资作为一种应对之“术”,依然摆脱不了每年一度的“用工荒”轮回。从“民工荒”改称“用工荒”,只能说明博弈的升级,难以回归以人为本之“道”。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我国"用工荒"现象的特点及产生的深层原因,说明了我国劳动力供求关系已经走向和逼近"刘易斯拐点"。进而分析了"用工荒"给我国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可通过倒逼机制,对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具有积极意义。提出了在"用工荒"冲击下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向内生增长和创新驱动转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用工荒”背后的企业劳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的春节刚刚过完,各大媒体上关于"用工荒"的报道已经数不胜数了。中国向来被认为是"世界工厂",我们的劳动力资源是"无限供给"、"源源不断"的,怎么会出现如此大范围的"用工荒"呢?我们的农村有着上亿的剩余劳动力,是什么阻断了他们与城镇里成千上万个工作岗位之间的联系呢?从铺天盖地的言论里,有人支招,要解决招工难问题,应从解决劳工待遇、保障机制及技术培训等方面着手;也有人说,劳工地位、劳工权益等这些问题要尽快提上台面上来,要改变"强劳资,弱劳工"的现状……应该说,"用工荒"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其中一个十分直接的原因,就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和基本待遇没有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4.
海外资讯     
《干部人事月报》2011,(3):75-75
欧洲也闹"用工荒"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欧洲企业如今都面临着严峻的工程师、技师、技术工人以及其他熟练专业人员短缺问题,整个欧洲大陆的空缺工作岗位已经多达400万个。 面对"用工荒",欧洲各国都采取不同策略加以应对。在意大利,内政部长罗伯托·马罗尼呼吁欧盟协助限制来自突尼斯的移民潮,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大》2011,(15):24-24
"农民工也向往当‘白领’,但其实,整个社会急缺的是‘蓝领’。"上海的全国人大代表、农民工朱雪芹直陈"用工荒"背后的结构性矛盾。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安平县,一个并不被大众熟知的小城,却因丝网产业发达而在丝网生产领域享誉全国。然而,在全球金融危机余波影响过后,经济逐渐复苏的"丝网之乡"却再次遭遇区域性"用工荒"等难题,安平丝网厂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7.
于宛尼 《传承》2011,(7):55
用工荒的真相比我们想像的要复杂,在一些地方,有被渲染的成分。无论对于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来说,还是对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而言,用工荒、招工难会不会扮演"双面神"的角色呢?《工人日报》(2011年2月24日3版)  相似文献   

8.
当前企业"用工荒",技工院校毕业生供不应求与"招生难"成强烈反差,如何吸引更多的初、高中毕业生到技工院校学习,并将他们培养成为受社会欢迎的技能人才,是技工院校的重要任务。本文拟就如何做好技工院校的德育工作,"以德促能",培养出更多"会做人、会做事、懂技术"的技能人才加以探索和总结,也是为技工院校的办学目标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李非 《中国人大》2010,(5):55-56
不论是珠三角地区,还是长三角地区,加工制造类企业"用工荒"已被媒体炒得炸开了锅。即使是加薪10%,仍难以招到员工。早在前些年,我国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就陆续发生企业订单繁忙时招不到工人的现象;而当时起步稍晚却势不可挡的长三角地区企业,并没有发生严重的缺工现象。  相似文献   

10.
珠三角、长三角等地节后发生用工荒。企业用工缺口有多大?务工人员为何拒绝回流?用工荒是否只是暂时现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4日发布的部分城市2010年企业春季用工需求和2009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用工荒局限于一定范围和特定时间段,但局部地区的用工荒有可能进一步升级。  相似文献   

11.
《就业与保障》2010,(3):36-37
珠三角、长三角等地节后发生“用工荒”。企业用工缺口有多大?务工人员为何拒绝嘲流?“用工荒”是否只是暂时现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4日发布的“部分城市2010年企业春季用工需求和2009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用工荒”局限于一定范围和特定时间段,但局部地区的“用工荒”有可能进一步升级。  相似文献   

12.
2012年春节以来,不少企业再次陷入了用工的恐慌之中。今年的"用工荒"来得更早,情况也更为复杂。随着结构性招工的短缺,"用工荒"问题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蔓延至全国。纵观国内就业市场,一边是用工荒,另一边却是就业难;一边是转型带来"阵痛",另一边却是拐点带来的机遇。劳动力真是这样供不应求?用昔日过剩的劳动力又到哪里去了呢?用工究竟"荒"什么?"用工荒"的原因剖析首先,随着全国各省县市"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大,立足区位优势,狠抓落实,积极开展各类项目洽谈工作,不断掀起招商引资热潮,各地区落户企业越来越多,进一步加快工业化步伐,繁荣地方经济,而县  相似文献   

13.
去年,离年底还有三个月,“用工荒”就提前出现了一面是用人单位急呼招不到人,另一方面求职者抱怨找不到合适工作岗位人数缺口占98.3%,几乎应聘者接近于零,“用工荒”从季节性变为了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14.
转型期“用工荒”现象不断升级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洁 《理论月刊》2012,(2):145-147
自2010年以来,随着农民工大规模回流到迁出地,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持续的"用工荒"不仅已是无争的现实,而且具有了普通工人和中高级技工"双短缺"的特点。我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用工荒"不断升级的原因究竟何在?如何缓解我国社会转型期"用工荒"的不断升级?对这些关系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弄清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现状,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更好地推动经济的良性发展。本文从中国转型期的人口结构、人口流动的特殊性出发,结合中国劳动力结构和流动的总趋势,具体分析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用工荒"现象不断升级的实际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12年春节以来,不少企业再次陷入了用工的恐慌之中。今年的“用工荒”来得更早,情况也更为复杂。随着结构性招工的短缺,“用工荒”问题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蔓延至全国。  相似文献   

16.
《公安研究》2011,(6):92-93
周德文在《中国发展观察》2011年第3期撰文认为,自2004年国内首次出现“用工荒”报道以来,几乎每年春节前后,“用工荒”必然成为各企业、媒体、大众和学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相似文献   

17.
"用工荒",是春节后各大媒体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而"用工荒"背后的故事,则反映了打工者个人意识的觉醒。获得尊重、保持尊严,是新一代打工者的基本要求。"需要钱,但更需要尊重!"或许能让出现"用工荒"的企业老板认真思考如何留住工人,留住人才的问题。而政府在其中的作为,更为打工者所关注,正如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说的那样,"要有贫困群体向上流动的畅通渠道。"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15,(8)
<正>每年春节结束后,珠三角、长三角等地企业陆续上演"用工荒",且近年此情况更蔓延到中西部地区。从全国产业总体情况分析,今年传统制造业"用工荒"与往年相差无几,但服务业用工需求则出现猛增。近年来,每到春节结束后,传统制造业聚集的珠三角、长三角等地都会出现一个让企业"头痛"的现象——"用工荒"。3月19日,记者来到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的促进异地务工人员就业系列专场招聘会,只见外来务工人员熙熙攘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状况,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更为艰难,大量中小企业面临着突出的生存困境,而“用工荒”是造成企业生存困境的重要方面.当前我国“用工荒”现象反映了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深刻变化.应对“用工荒”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廉价劳动力时代逐步消失的背景下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客观必要性,同时要把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与推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结合起来,提升农民工用工企业凝聚力和员工的归属感,改变农民工城市“过客心态”.  相似文献   

20.
浙江农民工群体生活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很多地方相继出现了“招工难”、“用工荒”,其实这种“难”和“荒”在前些年也相继出现过。那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所谓的“用工荒”?造成这种“用工荒”的背后深层原因究竟是什么?农民工群体的生活状况究竟怎样?浙江是农民工大省,截止到2009年6月底,有农民工1800万。浙江对农民工在制度安排、政策设计上都作出了巨大努力,通过完善身份和情感认同促进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我们就以浙江省为例,以田野调查为基础,对这一问题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