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官车使用的制度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是统治者统驭国家的重要工具,体现了一种威仪,更是大小官员政治利益分配的体现,成为促进国家稳定的政治活动规则之一。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官车对于官员来说,是代步的工具,更是身份和排场的象征。在中国历史上,关于官员们的公务用车有着一系列的制度规定,也历经了多次变革,这些制度和改革即使在今天看来,仍然可以给我们一些提示和启发。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各朝各代对官车的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不同级别的官员所乘车的类别和档次是不一样的,用以显示身份等级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管好公车     
有人说,中国要改革,要治腐败,就必须从车轮子开 始。此话虽有些偏激,但也说中了一些时弊。且不说前些日 子某个厂家专门制造了“处级”车,某些地方就连“官车” 停车点,也有级别之分。2002年底,某省召开经济工作会 议,就有一辆“官车”不服交警管理,偏偏要停在会堂的门  相似文献   

5.
日前,宝马汽车首次入围中央国家机关汽车协议供货商名单,这意味着,世界顶级品牌宝马成为了中国“官车”。  相似文献   

6.
《支部生活》2006,(1):37-37
为了改变官员“屁股底下一座楼”的状况,许多地方开始公车改革了。在评论种种改革方案时,先看看国外的情况:韩国首都人口1000多万,拥有277.7万辆车,公车改革最重要一项措施便是把“官车”数量一下子砍到只剩4辆——市长一辆,三位副市长各一辆。“官车”绝不许任何人私用,在完成一天的公务后,必须返回市政府并登记就位。没有紧要公务,市长也经常乘地铁上班。  相似文献   

7.
《党的建设》2011,(1):47-47
公车就是官车的意思,其源于汉代,当时政府下令用公家车马来递送荐举的孝廉,后世人们把公车作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  相似文献   

8.
短波     
《廉政瞭望》2006,(11):16-17
公安部:《中国公安廉政宣言》;依法行政应当依据哪些“法”;中央否决“官车”升级换代;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逾亿人将直接受益;2010年我国人均GDP2400美元;和谐社会:性质定位和目标原则。  相似文献   

9.
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培植、释放和使用好制度资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笔者认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充分培植、释放和使用好制度资源,在自觉认识"制度问题更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掘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制度优势,让制度资源成为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走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一、应当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资源的坚实  相似文献   

10.
《求实》2021,(5)
乡村振兴是国家投入大量资源推动乡村发展的过程,为农村基层民主治理转型提供了制度空间,使得民主化村级治理的范围扩大且作用日益凸显。基层政府通过村民自治制度创新激活民主机制,从而推动民主参与向权力行使和监督环节深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资源的使用效率,农村基层民主治理的重要价值在于能够提高国家资源使用效率、促进资源供需均衡、降低资源使用成本和提高监督成效。  相似文献   

11.
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党中央在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方面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为实现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所采取的一个重要步骤。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提出,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令人耳目一新,为之振奋。为了深刻理解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内容和特点,首先应当弄清我们为什么要使用“国家公务员”这个名称,以及对界定我国公务员范围的一些考虑。这样,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国家公务员的地位和作用,深刻理解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含义,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2.
刘燕  保津 《新视野》2022,(5):81-86+103
科学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新发展理念对财政治理国家提出了历史新阶段的新要求,专项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匹配财政治理国家的责任和担当,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国家战略格局。财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绩效使用评价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财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的辐射效应和倍数效果,提高财政转移支付能力,增强国家财政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财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在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以及精准考核等四个层面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为此,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加强财政扶贫发展资金使用绩效,提升精准识别能力、加强资金使用绩效审计、发挥各方监督作用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等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校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实施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新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开始实施,初步呈现出政府、高校和学生的"三赢"局面,但同时也表现出一些缺陷与不足。完善国家奖助学金制,要从执行全程宣传制度、完善困难学生认定制度、规范评选制度、实施使用监督机制、构建全方位育人机制、建立评估机制等方面入手,实现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14.
如何界定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学界一直没有明确的、公认一致的说法.有的学者坚持使用"社会主义多党制"概念,并提出了一系列支持理由.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制度本身存在的争议不多,关键是如何从实质上去理解和把握这一制度.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是根本一致的。国家制度是大体,是决定性的、根本性的和全局性的;国家治理是小体,是被决定的、非根本的和非全局性的。国家制度的优劣好坏决定国家治理优劣好坏;国家治理的优劣好坏表现国家制度的优劣好坏。如果一个国家的国家治理活动出了问题、错误和罪恶,就表明国家制度存在缺陷,就可以归咎于国家制度存在缺陷、恶劣和罪恶。真正堪称好的、优良的国家制度,一定是这样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就是坏的和恶的国家统治者也只能做好事,而无法为非作歹做坏事。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官车大概是古代的官轿演变而来的.相当一级的官员因公务坐轿乘车本无可厚非,然不分公私,滥用公车,以及把公车作为腐败的工具,则不能视为正常.因此,就有了公务车的改革.新闻传媒报道,成都市率先推行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改革,目的是整治车轮腐败,这本是好事一桩,可车改中的种种做法却令人无法苟同.  相似文献   

17.
政策快讯     
我国将大力推进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近日表示,由于矿产资源不可再生,今后,国家将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要求,大力推进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进一步完善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完善矿产资源有偿开采制度。在完善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方面,对于勘查风险  相似文献   

18.
王丽 《奋斗》2020,(1):24-25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在党的历史上首次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全面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历史性成就,集中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深刻阐述了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新时代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它郑重宣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力量之源。全会在政治上、战略上、全局上系统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一重大政治问题,开创性地提出了"三步走"的总体目标和必须坚持贯彻的总体要求,擘画了新时代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宏伟蓝图。全会首次提出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在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强调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制度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固基石,坚定制度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从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出发坚持和完善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制度体系,由此开启了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20.
《探索》2016,(3)
现代国家治理需要建立现代国家制度,现代财政制度是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而财政公开透明则是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特征。通过上海财经大学7年来对我国省级财政透明度的一项年度调查和评估发现,目前我国的财政透明度仍然很低,大量财政信息没有公开。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较低的财政透明度源于各种制度障碍。要提高我国的财政透明度,必须主要通过制度建设,破除财政公开透明的制度障碍,提供财政公开透明的制度保障,将纳税人的资金筹集和使用信息完整、详细、确实、及时地呈现在公众及其代表的视野内,为公众及其代表监督和约束政府行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