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当代卓越的政治领袖中,毛泽东属读书大家。别的不说,一部武英殿本《二十四史》,三千多卷,洋洋四千余万言,他不仅通读了一遍,而且对重点史册、篇章反复读了三四遍。他强调,研究中国历史,“必须扎扎实实地把《二十四史》学好”。毛泽东读书,一是兴趣使然,二是为现实计。  相似文献   

2.
黄禹康 《党史纵横》2009,(11):10-11
在当代卓越的政治领袖中,毛泽东属读书大家。别的不说,一部武英殿本《二十四史》,三千多卷,洋洋四千余万言,他不仅通读了一遍,而且对重点史册、篇章反复读了三四遍。他强调,研究中国历史,“必须扎扎实实地把《二十四史》学好”。毛泽东读书,一是兴趣使然,二是为现实计。他在阅、批史书的同时,常常把从中获得的史料连同自己的心得绘声绘色、富有哲理地运用到他的谈话、  相似文献   

3.
快乐大叔 《党课》2010,(17):104-105
长久以来,人们对帝王的关注度一直很高,尤其是在当代,影视作品只要和历史沾上边的,多是帝王将相的表演舞台,别的不说,光是康熙、乾隆就不知被人们翻来覆去地演绎了多少遍。其实,历史上许多帝后皇妃都不简单,她们或才智过人或多才多艺,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最卓越的政治领袖中,毛泽东属读书大家。别的不说,一部武英殿本《二十四史》,三千二百多卷,洋洋四千万言,他不仅通读了一遍,而且对重点史册、篇章反复读了三四遍。在他看来,《二十四史》是一部帝王将相史。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他反感这种修史原则,但作为学者、政治家、军事家,他对这部史书的情感却是极其浓厚的。他强调,研究中国历史,“必须扎扎实实地把《二十四史》学好”。毛泽东读书,一是兴趣使然,二是为现实计。他强调活读《二十四史》,从历史的后院走到现实的前院,借史喻今,借史明理。他在阅、批这部史书的同时,还不断地把从中获得的大量史料连同自己的读书心得绘声绘色地、寓以哲理地运用到他在不同场合的谈话、演讲、报告以及不同时期的著述中,这些自然比他对这部史书的批注内容还要丰富。  相似文献   

5.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友的日志中读到了于娟的生命日记妣生未完成》的节选,那平淡而真挚的文字,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第二天,我立刻网购了一本,到手后,便怀着虔诚而敬畏的心情连夜拜读。一遍、二遍、三遍,真是好久没如此痴迷地读一本书了。作者于娟,复旦大学青年教师,海归博士,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2009年12月,她被确诊患了乳腺癌,  相似文献   

6.
《毛主席语录》是一本二十世纪六十生代红遍中国和世界的"红宝书",它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其产生与一个特殊的历史人物——林彪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2007年以来,为纪念恢复高考三十周年而作的回忆文章不断见诸报端。偶尔读到一篇《北大法律系七七级那班人》——那批人,当初来自四面八方,如今已经是星光灿烂,这使人慨叹不已。然而,更牵动我心思的是此文中一段并不显眼的文字。文中说:“当时法学著作很少。大量都是阅读文学、历史、政治著作,马恩的著作,大家都读过.而且不是一遍两遍”,“教员和其他教学资源的匮乏.反倒使北大的法学教育显得格外宽松自由”。甚至有人“在婚姻法考试时交了自己写的一篇小说以求代替,没想到任课老师也欣然接受”。我蓦然感受到,当时的境况与今日工业流水线般的课程设置、似乎周密严苛的学术规范、各种体制化的科研流程相比.已经是两重天地了。  相似文献   

8.
宣金学 《学习导报》2013,(20):47-47
对很多人来讲,早晨起床时总是要在两个“时钟”之间挣扎、煎熬一番。一个是吵了一遍又一遍、甚至可以当催眠曲听的闹钟,另外一个,则是听不见、摸不着,却能感觉到的“生物钟”。  相似文献   

9.
杨义 《党的建设》2011,(12):61-62
毛泽东一生批阅《资治通鉴》十几遍,通读4000万字的二十四史。历史思维已经成为他的政治思维和诗词思维的重要运思形式,诗中蕴史,诗史合壁,出入古今,他的诗词饱含情怀。  相似文献   

10.
草木难寻     
住海淀时,最常去的是北京动物园和香山植物园。 迷恋动物园,因为它帮我确认了一件事,它反复地、一遍遍向我证实:生命是丰富的,物种是多样的……否则,我直怀疑世上只剩下人了。  相似文献   

11.
夜晚,我一遍一遍拜读习总书记《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直到把这首词背下来。吟咏之中,我感到习总书记与焦裕禄同志的心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12.
说经典     
梁衡 《当代贵州》2014,(26):64-64
正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经典就是经得起重复,常被人想起,不会忘记。常言道"话说三遍淡如水",一般的话多说几遍人就要烦。但经典的语言人们一遍遍地说,一代代地说;经典的书,人们一遍遍地读,一代代地读。不但文字的经典是这样,就是音乐、绘画等一切艺术品都是这样。一首好歌,人们会不厌其烦地唱;一首好曲子会不厌其烦地听;一幅好字画挂在墙上,天天看不够。许多人都在梦想自己的作品、事业成为经典,政治的、文学的、艺术的、工程的等等,好让自己被历史记住,实现永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又重读了一遍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四次全会和五次全会,以及在广东、江苏、浙江、上海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学习后,使我深深地感到:这些重要讲话,不仅深刻地表达了江泽民同志大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决端正党风、严惩腐败的坚强决心,同时也深刻地表达了江泽民同志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高度智慧。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论述的提出,从根本上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这一重大课题。历史必将证明:这几篇重要讲话,必…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1月,武汉,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数十场的掌声,一遍遍的谢幕,加演清唱,一票难求……,由河南省豫剧一团、东方今报、中机六院等单位联合打造的大型现代豫剧《常香玉》在江城大放异彩,一举囊括了本届艺术节“文华大奖”、“观众最喜爱剧目奖”、“观众最喜爱演员奖”、“文华剧作奖”、“文华导演奖”、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说每天要不断反省自己,以“正”其身。今天,我们的共产党人更应“每日三省吾身”,在党的纪律的约束下,对照党章的规定、国家的法律、人民的要求一遍遍、一回回地反省自己、解剖自己,从而知道哪些事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做...  相似文献   

16.
吴志菲 《党史纵览》2013,(11):29-32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儿骂……”中国民歌《茉莉花》在国内外重大活动中,一遍遍响起,蜚声中外。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首炎黄子孙都为之熟悉而自豪的旋律背后.还有着传奇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用干部切忌割韭菜杨子和一位在企业工作的朋友聊天,谈起他所在的公司,其不无幽默地说,我们公司除了看传达室、下夜的老头和病得起不了床的人之外,都当过一遍科长了。他掰着指头数了一遍,又说,公司七年时间换了五任经理,每个经理一上台,便重打锣鼓另开张,不但过去...  相似文献   

18.
陈晋 《红岩春秋》2009,(4):21-28
1973年.刚刚大病一场的毛泽东,已经整整八十岁这年夏天,他还劳费情思地做了一件词墨韵事。他让身边的工作人员把自己一生的全部诗词作品,重新抄写了遍。抄完后,他一一核对,对其中的一些词句作些修改。然后,让工作人员又抄写一遍,抄清后,又再次核对。  相似文献   

19.
同情     
十多年前,我供职于一所乡村中学。一次,陪校长去另一所乡村中学听课,讲课的正是校长高等师范函授班里的同学。课上得不怎么样,但礼节性的恭维还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下课后我们校长也就随意地夸了他的同学几句。那老师堆着一脸谦卑的笑,一遍遍口头禅似的谦让着:“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啊!”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所有52年历史的艺术学院、国内惟一培养电影专业人才的高等学府,北京电影学院已经为新中国电影事业培养了8000多名专业人才,桃李遍影界。52年的风雨沧桑,几代人的努力,使电影学院发展成为享有盛誉的电影教育的最高学府。回顾学院成立以来的历史,始终把培育社会主义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