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资讯     
《廉政瞭望》2010,(6):4-5
<正>"5000元立案"被评执法落后于立法最高检和公安部近日发布了关于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将被立案追诉。有  相似文献   

2.
杨涛 《求贤》2010,(7):53-53
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发布。根据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将被立案追诉。  相似文献   

3.
政策快递     
<正>信用卡恶意透支一万元可立案追诉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  相似文献   

4.
《实践》2015,(2)
<正>因非法行医被卫生行政部门行政处罚两次后,再次非法行医构成非法行医罪。根据《刑法》第三百三十六第一款的规定,非法行医罪,是指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擅自从事医疗活动,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中第五十七条的规定,[非法行医案(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造成就诊人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政策顾问     
《党的建设》2010,(7):57-57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5000元以上将被追诉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日前联合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规定明确,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  相似文献   

6.
《先锋队》2002,(5)
根据我国的法律和司法解释,腐败犯罪的中间人被界定为介绍贿赂犯罪嫌疑人,其行为属于刑法严厉打击的严重刑事犯罪。我国新颁布的《刑法》第三百九十二条规定: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介绍贿赂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介绍贿赂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1999年8月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中,明确规定了介绍贿赂罪的界定和立案条件:介绍贿赂罪是指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的行为。“介绍贿赂”是指在行贿人与受贿…  相似文献   

7.
<正>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不久前联合印发了《关于刑事立案监督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进一步完善了检察机关对违反规定不应当立案和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监督机制,确保侦查权的正确行使。  相似文献   

8.
<正>4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4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将于5月1日起施行。针对备受群众诟病的"立案跑断腿""年底不立案"等现象以及其他社会关切,日前,最高人民法院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规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传递了哪些"好消息"?  相似文献   

9.
罗启申 《学习月刊》2013,(14):14-14
一、刑事案件立案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表现1、案源渠道不畅,阻碍了刑事立案监督工作的开展。检察机关的立案监督权,应包含立案活动的知晓权(或知情权)、质询权和纠正权三部分。现行刑事诉讼法对立案监督只规定了质询权和纠正权,即"发出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通知书"(质询权)和"认为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通知侦查机关立案"(纠正权),而对检察机关关于侦查机关立案活动的知情权却未作规定。立法上的这一缺陷,是检察机关立案监督的信息渠道严重不畅的根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对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意见》于5月1日起施行。《意见》指出,对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案件,人民法院必须依法受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挠法院受理案件。《意见》规定,登记立案针对的是人民法院的初始案件,对上诉、申请再审和申诉,不适用登记立案。《意见》同时提出,  相似文献   

11.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不久前联合印发了《关于刑事立案监督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舰定)》,进一步完善了检察机关对违反规定不应当立案和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监督机制,确保侦查权的正确行使。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的广泛应用,使被追诉人的权利保障面临风险和机遇并存的局面。人工智能对被追诉人造成的权利风险主要来源于两类:一类是由人工智能的自身局限造成的,包括大数据侦查模式侵犯被追诉人个人信息权、算法运作的封闭性侵害被追诉人知情权等;另一类则是由人工智能引发公权力扩张引起的,包括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削弱被追诉人质证权、控辩双方信息不对等影响被追诉人辩护权等。这一系列被追诉人权利风险的背后,隐含着智能技术和司法原理的冲突,表现为人工智能对直接言词原则和审判中心主义的冲击和削弱。基于此,对被追诉人诉讼权利的保障将围绕填补传统权利和更新数字权利这两部分而展开,进而完善和严密被追诉人诉讼权利保障的屏障。  相似文献   

13.
供您参考     
对民企“原罪”不能笼统对待 针对河北省不追诉民营企业过时的“原罪”的规定,经济学家盛洪教授撰文认为,民营企业“原罪”的性质各不相同,不能笼统对待,必须谨慎地区别对待,既不能一网打尽,也不能一笔勾销。例如过去违法的“长途贩运”等行为,现在国家已经给予了合法地位,不能算是“原罪”,无所谓追诉。而当年制售假冒伪劣、偷税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人》2021,(3):29-29
截至1月29日18时,共收到提案807件。根据《提案工作条例》和《提案审查实施细则》等相关规定,经审查,共立案593件,其中,有199件同类提案合并为68件处理,清单式提案478件。未予立案214件,立案率为73.48%。立案提案中,委员个人提案479件,集体提案114件。  相似文献   

15.
2018年10月通过的新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但目前刑诉法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被追诉人的自愿性问题没有作出明确界定,导致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难以发挥应有效果。认罪认罚被追诉人自愿性的实体判断标准应当结合主客观方面,实践中自愿性的阻碍因素主要在于沉默权制度、证据公开制度和律师辩护制度等自愿性保障制度的缺失及不健全,以及撤回权、程序回转机制等被追诉人权利救济途径的缺失。当前,在制度保障层面,应当明确被追诉人的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权利,完善被追诉人知悉权,保障被追诉人获得律师帮助权;在权利救济层面,应当赋予被追诉人撤回权,建立程序回转机制,以保障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  相似文献   

16.
《正气》1997,(5)
我们是省监委派驻机构,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要给本单位违反政纪的国家公务员以政纪处分,但对立案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等政策界限掌握得不太准确,望能给予答复。王一民王一民同志:你提的问题涉及省监委派驻机构的职责与权限问题。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办理政纪案件程序的规定》(晋政发[1996]73号),省监委派驻机构对派驻单位任命的国家公务员违反政纪的,有立案权和一定的处分决定权。其立案程序控《规定》第四条、第五条办理,即派驻监察机构对派驻单位任命的正处级及其以下职务的国家公务员有立案决定权,其中对正、副处…  相似文献   

17.
《求是》2014,(16)
<正>鉴于周永康涉嫌严重违纪,中共中央决定,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其立案审查。中央的这一决定,体现了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的政治勇气。彰显了我们党"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坚定决心。党纪面前人人平等,党内没有特殊党员。对周永康的立案审查,再次证明了这一点。在社会主义中国,不存在制度笼子之外的权力,也  相似文献   

18.
刘禹 《先锋队》2011,(11):44-45
今年以来,沁县纪委研究制定了“立案预审制”,以规范初核件是否立案。该制度规定:所有违纪案件初核结束后,都应将相关资料先交审理室进行预审,审理室拿出意见后,提交县纪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是否立案查处。这一制度的推行,规范了立案标准.从制度上扼制了人情案发生,突破了一批大要案件,全面提升了违纪案件查处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面对刑事案件数量急剧上升的现实,我国司法界提出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但对于"宽缓"的刑事政策,在我国学术界和侦查实务界鲜有探讨。根据在刑事侦查工作中极易出现的问题,应以尊重和保障人权为前提,尽力避免"立案扩张"的做法,并严格规定和执行立案程序。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20,(1):66-66
2019年年末,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吉林省人民检察院原党组书记、检察长杨克勤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査。经查,杨克勤背弃初心使命,丧失纪法底线,以权谋私,以案谋私;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接受私营企业主宴请,超标准装修周转房,收受礼品礼金;严重违反干部选拔任用规定,卖官鬻爵,破坏地方检察系统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