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今年46岁的刘秀芹,是十师一八三团十一连的一名普通职工,说起她,在团里无人不向她伸出大拇指。刘秀芹出生不久患上了小儿麻痹症,造成她一条腿残疾,正如茁壮成长的新苗遭到暴雨击打一般,开始了人生中黑暗的时光。她在成长期间备受"关注",同村的小孩有时会故意嘲笑欺负她,从此她变得特别自卑,父母曾为她日夜担忧,担心她以后的生活该如何度过。一个偶然的机会,刘秀芹认识了徐文忠,他不嫌弃她身  相似文献   

2.
说出农四师七十五团一连女职工王敏婷,无人不知,她是该团惟一的一家蔬菜大棚种植户,靠种植蔬菜脱贫,走上了致富路。 她今年44岁,1992年以来一直承包土地。由于自然灾害,自己经营不善,又加上粮油价格下调,造成歉收,到1999年,累计倒挂账1万余元。1999年底回陕西探亲,参观了当地的蔬菜大棚,受到了启发。回团后她根据团场蔬菜供应不足,没有温棚的现状,决心搞蔬菜温棚。2000年她向亲朋好友借款1  相似文献   

3.
微黑透着粉红的面肤,清亮的嗓音带着河南口音.晶亮的眼睛透着精明,这就是农七师电力公司园艺场的承包户薛凤娥。这位38岁的下岗女教师在短暂而坎坷的4年里,成为园艺场果品蔬菜种植的冒尖户,是1.5亩大棚蔬菜、20亩蟠桃园、40亩葡萄园的主人。 1999年9月,对于薛凤娥来说是个不幸的日子,有着12年教龄的她,因园艺场小学的撤销而成为下岗者。12年,有多少支粉笔在她手中化为纷飞的理想;有多少学生是她看着长大。薛凤娥想不通,情绪极为低落,但她没  相似文献   

4.
正从一个笑话,到一个神话,章艳艳用了15年。15年里,原本学财会专业的她,却成了农业生产的行家里手;本是帮父创业,却建成了占地2000亩的农业园区;本是产量至上的年代,却一根筋地钻研蔬菜的质量;本应追求经济效益,却舍弃自身利益,带着乡亲们共同致富……在辽阳新特现代农业园区的一间蔬菜大棚里,我们见到了刚刚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辽宁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的章艳艳。干练、爽快是她给人的第一印  相似文献   

5.
秋林公司的面包有名,女儿小时候爱吃,每次到秋林都要买上几个.有一次她吃完后还依依不舍,舔着手指头担忧地问:"做面包的被提拔了,就得卖面包了吧?那我就没有好面包吃了."我听后哑然失笑,不知此话从何说起.后来才知道,女儿的班主任课教得非常好,孩子们都喜欢她.可正因教得一手好课,被提拔成了教导主任,孩子们再也听不到她讲课了--于是女儿生出了对做面包的前途的担忧.  相似文献   

6.
家访农民工     
这学期转来了两位同学,其中有一位是借读生珊珊。她的父母都是外来农民工,整天忙于生计。这个孩子的学习虽然还不错,但性格内向自卑,不大说话,班上一些调皮学生总是喜欢欺负她,每次她只是偷偷抹泪而不敢反映。我问她几次,她不但不讲,反而哭得更加伤心。于是我怀着一丝担忧,决定去珊珊家走访一次。  相似文献   

7.
已经是黄昏了,丈夫还没有归来,王纯素抚摸着年幼的儿子和女儿,站在门口,焦急地企盼着,心里平添了几份担忧。她的担忧不是没有根据的,自9月下旬搬到这个新家——武昌黄土坡中段27号以来,瘦削的丈夫更加衰弱了,低烧一直未退,常常咳嗽不止。 “嫂子,进屋吧,别冻坏了孩  相似文献   

8.
周琼珍是八十六团的一名女职工。2001年,她种植170亩棉花收入2.5万元;发展3.5亩大棚蔬菜,收入1.2万元;饲养5头母猪,收入3500元;栽培花卉收入2000元。她靠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走上了一条致富路。 1996年,她随丈夫从甘肃来到八十六团,团场两费自理、租赁承包深深吸引了她。当年,她承包了30亩棉花,从备耕一开始,她就像个陀螺一样飞速地旋转起来。她勤学好问,吃苦耐劳,从播种、放苗、田管到病虫害的防治,项项措施落实到位。通过  相似文献   

9.
为了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最近,我们到祁阳、东安、道县、宁远、新田、芝山、冷水滩等县区作了一些调查。在调查中,我们深深感到,如何适应市场需求,发挥本地资源和区位优势,大规模地发展蔬菜生产,确是当前值得重视和研究的一个问题。一、发展蔬莱生产,利国利民,势在必行(-)发展蔬菜生产,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雳要。蔬菜是一项永不衰败的产业。在为温饱而担忧的年代里,农民是“瓜菜半年粮”。在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的今天,城乡蔬菜需求量越来越大。在进入小康社会后,作为天然绿色食品的蔬菜…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17,(10)
<正>王秀芝是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蔬菜研究所所长。在长达30年的辣椒育种生涯中,她作的35000多条育种数据记录,整整记了100多本,图片近万张。她参与选育的辣椒"蒙椒4号"和作为第一选育人选育的"赤研"系列15个辣椒新品种,在内蒙古、广东、陕西等14个省区推广种植,面积达410万亩。她研发的这批新品种,极大地推进了辣椒良种产业化进程。在新品种选育初期,她从零开始搜集各种  相似文献   

11.
<正>吴秀英是2006年从河南迁到农九师一七○团六连的一名普通职工。她们来团场时间短,家庭经济基础差,再加上她几个孩子上学,婆婆患重病,生活很贫困。2008年,吴秀英得到"幸福工程"救助款7000元,她购买了生产资料,种了40亩地的油葵和一个温室蔬菜大棚,在连队领导及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她自己的精心管理下,2008年,吴秀英净收入1万余元。  相似文献   

12.
今年33岁的郑建华,是一三六团一连的农工,她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自己耕耘的黑土地上刨出了闪亮的金子,实现了她人生的价值。 前两年,郑建华继承父亲的业绩,搞起了蔬菜种植。在父亲的指导下,她不仅种植传统的蔬菜,还自筹资金6000元,修建了一个简易温室大棚,在早春时种上油白菜、菠菜和香菜,仅大棚一项,纯收入就达5000多元。另外14亩菜地,她合理安排种植结构,用10亩地专门种植韭菜,年纯收入2万元以上;用14亩地种植棉花,虽然去年受灾减产,但纯收入也在4000元以上。她见缝插针,利用地边、地角,点上冬瓜、茄子又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一年下来,这块土地就给了她2万多元的纯收入,加上丈夫开车  相似文献   

13.
营城子村是大连市近郊、甘井子区的重要蔬菜产地之一。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了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男人们纷纷离开了土地,或进乡镇企业,或进城经商,大片大片的菜田留给了妇女。恰在这时,营城子遭遇了百年罕见的蔬菜病害。白菜软腐病、青椒疫、西红柿灰霉病交替肆虐,地里的菜一烂就是一片。此情此景,村里的党员刘仁敏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走东家帮西家。但于事无补。她反复思考后感到:在科技信息时代,一个党员单凭朴素热情很难帮助群众解决根本问题。只有组织起来靠科技力量才是惟一出路,党员必须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于是她积极争取镇妇联支持,又和姐妹们商量,成立了营城子镇妇女蔬菜研究会。  相似文献   

14.
天山北麓,小拐平原。眼下室外是银装素裹,温棚内却是绿油油的一片,柔嫩的菜苗初放新芽。新年将至,处于玛河最下游的农八师一三六团一连蔬菜温棚里,一个稍胖的身影正忙碌地进行蔬菜育苗。她就是被团场职工誉为"蔬菜种植致富带头人"的女强人马群英。有着12年党龄的马群英,说起蔬菜种植有乐也有苦。  相似文献   

15.
正"年份英雄"发布词50年如一日,心系三农,寄情田野,躬耕蔬菜科研第一线,创立、发展和运用反季节蔬菜栽培理论和技术体系。她把最好的蔬菜科研写在大地上,把脱贫致富的"金钥匙"交到万千菜农手里,红水河畔"女财神"是她当之无愧的美誉。已经年过七旬的李桂莲皮肤黝黑,骨子里透着一股精气神。干活不输年轻人,对人总是笑容满面,热情  相似文献   

16.
正农民变市民,进城能就业,安居有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让苗乡侗寨群众生活得更美好。宋德美没有想到,自己也成了城里人。她的家原来在凯里市大风洞镇,过去在凯里打工,一个月房租费400元,再加上水电费要七八百元。最令她担忧的是,孩子无法享受和城里一样的教育资源。"现在好了,我们住进了城区安置点,就近就业,  相似文献   

17.
刘悦 《当代贵州》2022,(17):68-69
<正>戴着草帽,行走在田野里的步伐铿锵有力。耄耋之年的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原名誉院长李桂莲,每年至少有三分之一时间在田间地头度过,她扭伤过脚,摔断过腿,但对这片土地、对乡亲们的挚爱,让她从未想过要停下。她说:“只要走得动,就会一直干下去。”红水河畔是李桂莲事业的起点。上世纪70年代末的罗甸县,还延续传统的农耕栽种方式,每年种一季水稻,很少种蔬菜。  相似文献   

18.
<正>3月5日,农一师十三团首次种植蔬菜大棚的黄华梅在"核心户"———蔬菜协会会长王万梅的指点下,成功地将辣椒苗移植成功,她感慨地说:"学习‘核心户’,致富有盼头;跟着‘核心户’,赚钱少不了。"这个团充分发挥39个"核心户"的引领示范作用,使该团自营经济呈现出行行兴旺的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19.
<正>10月6日,在七师一二九团玖禧生态园张小红正忙着给服务员安排当天上午的工作。提起张小红,一二九团男女老少都会给他竖起大拇指,今年40岁的张小红是一名普通的团场女职工,但她理念新,敢于创业的热情和胆识并不亚于男性,1997年就开始了她的创业之路,从起初的开蔬菜水果店到仙雨酒楼再到玖禧生态园,她一步一个脚印走创业致富路。2015年随着团场连队转型,一二九团投资建设了玖禧生态园,有着经  相似文献   

20.
农七师一三七团十连蔬菜种植户吴桂兰去年养了4头猪,猪圈里的农家肥用于追施1.2亩蔬菜地。因没用化肥,她种植的瓜果甜、蔬菜香、卖价高,纯收入达1.2万多元,增加效益近200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