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1年11月,卿尚友调到乐至县良安镇任党委书记.到任那天,在与200多名乡村干部的见面会上,他说:"乐是来当'官'的,是来向大家学习的,是来为老百姓办事和服务的.以后群众有什么事,尽管来找我,就叫我老卿或卿尚友就行了!"他这朴实的话语、真情的承诺,大家听起来很入耳,觉得他是个跑田坎的"当家人".从此,大家便对他"老卿、老卿"地叫开了.  相似文献   

2.
从群众有困难的每一件事情问起,开展“问事”活动。乡镇干部同群众有最直接、最广泛、最密切的接触。只要乡镇干部都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帮助群众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就一定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满意、拥护和高兴,也就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只有这样,“群众利益无小事”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当前,关键是要做到“八问”:一问收入增加了没有; 二问子女上学了没有;三问生产生活有困难没有;四问实用技术掌握了没有;五问行路难、吃水难解决了没有; 六问家里还有没有其它困难;七问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实了没有;八问党员干部作用发挥了没有。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以来,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团结就是力量"专题学习教育活动,在村(社区)"两委"换届后,在全省深入开展了"开门一件事"活动,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办实事成效凝聚民心、以解难题成果汇聚民力,以"一件事"撬动"大干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相似文献   

4.
正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扎实开展"三基"建设,在村(社区)"两委"换届结束后,我省深入开展"开门一件事"活动,切实解决一大批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活动开展以来,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以办实事成效凝聚民心、以解难题成果汇聚民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截至目前,全省新一届村(社区)"两委"已办理实事好事133690件,  相似文献   

5.
毛阳 《当代贵州》2020,(1):66-66
自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印江自治县紧紧围绕"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通过建强完善组织、管理、服务三大体系,推动全县主题教育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走深走实,把搬迁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办实办好,有效增强搬迁群众的归属感安全感幸福感。完善组织体系建设,群众操心变省心。  相似文献   

6.
党员一件事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从根本上说是干部工作走群众路线、坚持群众公认的问题。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当前干部人事工作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7.
背景介绍 原载1934年5月25日《红色中华》第193期第4版.该版刊发了《浙江定海农妇反对法西斯蒂抽编后备队》的报道,配登了"反对法西斯帝战线"标语.报道指出:"法西斯蒂抽编后备队,为的是准备进攻苏区,所以这一次斗争,明显的带着反对国民党五次'围剿'的性质,沿海一带的劳苦群众,在国民党残酷的剥削之下,革命斗争在普遍的...  相似文献   

8.
从解决好群众的“小事”、“实事”、“难事”着手,达州市在“万名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活动中,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一年多来,全市各级干部和党员,帮助群众协调增收项目5832个、资金28.33亿元,解决生产生活问题28746个,架起了干群连心桥。◆乐做小事,让群众感受真心“跑卫生局帮李海英的婆婆盖大病补贴的公章,到民政局、社保局帮六组陈中元办理其家属的丧葬费领取……”通川区审计局干部郭明建的“民情日记”记下的都是诸如此类的小事。目前,达州有1.5万余名干部深人村组、社区为群众解决一件件小事。  相似文献   

9.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期、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利益格局的调整期,群众工作的困难与日俱增,挑战前所未有。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群众工作中的"失忆"问题;进一步搞好调查研究,解决群众工作中的"失聪"问题;进一步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解决群众工作的"失位"问题;进一步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群众工作的"失效"问题。  相似文献   

10.
研究新问题、探索新途径 在实践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远固 《探索》2012,(1):18-22
社会转型期党群干群关系出现四种新情况:群众多元,代表群众不易得到"普遍"认同;利益多样,代表群众不能只讲"经济"一项;公权私用,多种方式寻租引发群众强烈不满;本领恐慌,党员干部"群众工作"能力急待提高。针对新情况,重庆在四个方面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针对群众多元,缩小三大差距,在统筹城乡中密切群众关系;针对利益多样,"五个重庆"、"民生十条"在兼顾各方中密切群众关系;针对公权私用,开展"三项治理"以反腐倡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针对本领恐慌,建立"三项制度",开展"三项活动"提升能力服务于民。由此总结出新探索、新实践对党建工作的四点启示:研究群众多元、利益多样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实现利益统筹兼顾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基石,规范党政机关廉洁从政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保证,增强党性、提升能力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正所谓的"吃拿卡要",是指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过程中,利用职务便利向群众索取好处的形象体现。所谓"吃",主要是接受服务对象的宴请;所谓"拿",一般是凭借手中权力,不管群众愿意与否,强拿硬占群众的物品;所谓"要",通常是主动地采取提要求、暗示等方式向群众要钱要物;而"卡",则是有意刁难群众,给来办事的群众制造障碍,"卡"的目的多是为了"吃、拿、要"。一些党员干部错误认为"吃拿卡要"是小节,是人情往来,即便是违纪也属于轻微。因此,在"吃"  相似文献   

12.
<正>北安市赵光镇北河村党支部在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中,探索实行"三公开"制度,做到"党员好不好、结果真不真、整改到不到位,群众说了算",进一步增加了农民群众的"话语权"和评议工作的"透明度"。公开邀请群众"民评"。民主评议过程中,在党员自评、互评以及领导点评的基础上,公开邀请群众代  相似文献   

13.
党的群众工作本质是"做人"的工作。提高群众工作能力,需着眼"三个结合":讲"大道理"与"小道理"相结合,提高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工作的能力;"面对面"与"键对键"相结合,提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对党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相结合,提高践行党的宗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宗言 《新长征》2013,(11):62-63
<正>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忠实执行者、实践者。他认为,党的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学生与先生"的关系,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只有首先善于做群众学生的人,才有可能做群众的先生"。他多次强调,"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要坚持群众路线的基本工作方法,要尊重群众、发动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一切工作都要以"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愿意不愿意,人民答应不答应"为标准。  相似文献   

15.
张惠春 《唯实》2014,(3):30-3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中,"群众工作观"思想就像一根主线贯穿其中。学习好、把握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众工作观"的重要讲话精神,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政治任务,更是今后做好群众工作的指导方针。一、习近平总书记"群众工作观"的基本内涵所谓"群众工作观",指的是党员领导干部对待群众工作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开展群众工作的行动指南。习近平在与中央党校第48期省部级干部  相似文献   

16.
<正>"心中有民"好担当。群众看领导是不是"心中有民",往往就看你是不是算"民生账",为"民生算账"。算"民生账",不一定能写进历史,却一定会刻在群众心中。如果说"群众心中有杆秤",这"杆秤"就是用来秤领导是不是算"民生账"的。你为群众着想,群众才会与你"合作";你眼里根本就没有群众,不为群众谋利益,不为群众着想,群众凭什么"听你指挥、跟你走"?只有认真听取群众的意  相似文献   

17.
《实践》2014,(5)
<正>古往今来,敢听群众呼声,喜听百姓心声的领导干部,便得民心。选派到基层的"第一书记"一定要敢听、愿听、听懂群众的不同声音,从中汲取民意、为民服务。敢听群众的骂声。"骂"字有斥责的意思。"第一书记"要带着感情听,从斥责声中听出群众的诉求,找准工  相似文献   

18.
《求是》2014,(17)
<正>作为全国基层组织建设年五个试点县之一,贵州省遵义县从2012年开始开展"双亲"(干部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把干部当亲人)活动。通过结"特殊亲"贴近信访群众、结"远亲"走近边远群众、结"困难亲"帮扶贫困群体、结"老亲"关怀空巢老人、结"娃娃亲"关爱留守儿童,探索出了一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服务群众、拉近党群干群关系、凝聚发展活力的好路子。今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以"双亲"活动为主要载体,进一步解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问题,切实打通  相似文献   

19.
2020年的春节,本该是万家团圆的日子,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每个家庭的生活。七师一三一团干群面对疫情,舍小家顾大家,当起了宣传员、服务员、快递员……毫不退缩,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服务群众,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助力加油,涌现出感人事迹一件件、一桩桩……刘勇:疫情就是命令疫情就是命令.  相似文献   

20.
做好群众工作,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法,都不能忘记一个前提,就是要让群众"找得到"。让群众"找得到",才能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忧,拉近同群众的感情,进而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而"群众找不到基层干部的过程,就是群众对我们干部积怨积恨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