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视线     
《当代贵州》2011,(32):8-8
中国留美学生数量急剧增长 11月14日,美国国际教育学会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2010至2011学年,中国留美学生人数比上一学年增长22%,达到近15.8万人。中国已连续第二年成为留美国际学生的最大来源国。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6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8月4日,美国向联合国正式提交了退出意向书。美国的行为不仅对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努力造成了巨大打击,而且对全球气候治理及其背景下的美欧关系及中美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国际社会在齐声谴责美国罔顾国际道义和大国担当的同时,也把领导全球气候治理的希望寄托于中国身上。这种突然变化给中国带来了严峻挑战,需要中国理性应对。  相似文献   

3.
数字     
《党课》2014,(24):60-60
1.37万人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布鲁斯·艾尔沃德日前表示,全世界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数已达1.37万人,而死亡人数超过5000人。27.4万人美国国务院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美各高等院校2013—2014学年共有88.6万名国际学生,其中中国大陆学生约占31%,已达27.4万人。中国大陆继续成为美国高校最主要的国际学生来源地。  相似文献   

4.
数字     
23.5万美国教育机构最新报告称,全美高校2013年招收近82万名国际学生,约有23.5万名来自中国,比上一年增加21%。  相似文献   

5.
事件     
<正>《国际战略形势与中国国家安全》蓝皮书发布近日,国防大学在北京、新加坡分别以中、英文版同步发行《国际战略形势与中国国家安全2014—2015》蓝皮书。今年的蓝皮书在总论国际大变局的同时,评估了乌克兰危机、中东危机、南海争端、美国亚欧战略平衡等重要问题的战略影响;分析了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东盟等国际组织的发展趋  相似文献   

6.
“9·11”事件及美国对阿富汗实施军事打击 ,给国际形势和格局造成重大影响 ,也使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趋于复杂化。从总体上看 ,目前我国面临的的国际环境依然是机遇大于挑战。一、“9·11”事件为我国国际环境的改善提供了有利条件和难得机遇1、“9·11”事件为中美关系的缓和和稳定提供了良好契机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 ,在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看来 ,中国已成为对它们构成严重挑战和威胁的国家。 1999年 ,在美国防部和中央情报局的战略报告中 ,中国取代了俄罗斯成为对美国“威胁度”最大的…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政治舞台风起云涌。在此阶段,美国《纽约时报》对中国西藏予以了极大关注,在涉藏问题上作了大量歪曲和不实报道,对美国民众乃至国际舆论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其中,拉萨骚乱、达赖系列活动、西藏人权问题是其关注的焦点。通过对《纽约时报》在涉藏问题上的报道分析,可以看出:国际政治形势对西藏问题有深刻影响;西藏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因素;达赖是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的反华工具;美国对社会主义中国的认识思维具有一贯性。  相似文献   

8.
陈晋 《新湘评论》2023,(22):51-53
<正>历史不会重复,但总在押韵。——马克·吐温(美国作家)我说中国许多人对取代美国没有那么大的兴趣,结果会上的人都笑了,说谁能相信呢?我只好反问:“难道国际社会真的希望中国成为美国吗?世界需要再出现一个美国吗?”这回大家又笑了。美国代表有点不快,说:“美国怎么啦,美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大家笑得更厉害了。  相似文献   

9.
国际要闻 1月11日,为期两天的波黑重建问题国际会议在布鲁塞尔降下帷幕,与会的50个国家、30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审议了波黑重建的优先方面,并确定今年国际社会提供的重建资金总额为14亿美元。 据新华社1月15日消息,美国著名女作家、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海伦·斯诺11日在美国一家养老院病逝,享年89岁。海伦·斯诺的《续西行漫记》为中国人民所熟悉。去年6月,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曾授予她“人民的好使者”称号。  相似文献   

10.
<正>4月10日至12日,一场名为"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蒋介石的故乡浙江顺利举行,这是大陆首次以蒋介石为对象的国际研讨会。讨论会邀请了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及  相似文献   

11.
一   除了对美国的直接影响之外,“9&#183;11“恐怖袭击事件对世界的间接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导致世界主要国家力量的重新组合;二是导致日本军事态势的转型.从以苏联为领导的国际共产主义威胁转到当前跨国恐怖主义威胁,威胁概念发生的变化导致了全球国家力量和地区政治结构的重新组合.俄罗斯和中国曾经是美国在冷战期间的主要敌人,但在反对恐怖主义的斗争中,俄罗斯和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变得愈加紧密,因为反对恐怖主义也是俄国和中国国内事务的头等大事.由于邻近前塔利班政权控制的阿富汗,“9&#183;11“恐怖袭击事件对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竞争以及对它们各自与美国的双边关系的影响更加复杂;然而,这两个国家都成功地为国际反恐联盟提供了自己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张桢  庄严 《兵团党校学报》2021,191(4):56-60
本文重点探析了我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面临的形势以及对策.百年变局下,美国依然掌控着国际传播的话语霸权;国际反华阵营不断扩大;"中国威胁论"沉渣泛起,"中共威胁论"甚嚣尘上.西方媒体主要通过"明枪暗箭"齐发的舆论攻势全面诋毁中国.为了有效应对西方掀起的舆论战,应理性客观看待西方对华认知的调查结果;主动设置议题,展示真实立体全面并且可亲可敬的中国国家形象;适应大变局的时代趋势,构建传播多元主体协同的国际传播体系;构建西方涉华的舆情预警监测机制与风险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3.
王金艳  何玲 《理论学刊》2008,4(4):28-31
建国初期,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这增加了新中国争取国际社会承认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毛泽东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以及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争取国际社会承认的方针政策;新中国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争取国际社会承认的首要目标,双方不经过谈判直接建交,而把部分亚洲民族主义国家和部分西北欧资本主义国家作为争取国际社会承认的重要目标,双方经过谈判后建交;新中国争取国际社会承认的基本经验是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国家,把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区分开来处理.  相似文献   

14.
美国人权外交的特征和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概括了美国人权外交的特征 :理论上花样翻新 ,用道义掩盖真相 ;将人权问题经济化、政治化 ;人权外交与现实武力结合使用 ;“双重标准”界定别国人权。分析指出了美国人权外交的实质 :为美国的全球战略目标服务 ;在全球推行美国价值观念的需要 ;美国文化传统的内在要求。文章认为 ,对于美国的人权外交 ,中国一方面要注意和美国对话 ,同时在事关国家主权问题上要针锋相对 ;另一方面应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 ,建立有利于全球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相似文献   

15.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推进教育改革,"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课题组教师在课堂上推行教学改革。教师首先把中国放在1840年后国际环境变迁中进行讲述,变教材体系为教学体系;其次运用"课前三分钟"时事政治讲述,直面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和重大理论关切,解决学生疑惑;最后结合教学实践、问卷调查、教学反思,探讨如何在"概论"课上培养大学生的国际视野。此外,教师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进行立德树人,培养当代大学生站在世界的高度看中国,准确把握中国在国际格局演变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认识中国特色与国际比较,增强四个自信,进而培养学生拥有宏大的国际视野、远大的理想抱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  相似文献   

16.
魏杰 《学习月刊》2009,(9):22-23
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确实给中国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使中国经济因为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需求下降而出现了增长快速下滑的趋势。但是.中国经济目前所出现的问题.实际上并不完全是因为美国次贷危机而引起的.因为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还没有如此高的相关度。即使没有美国的次贷危机.中国经济现在也会出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来美国研究中共党史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发展令世人瞩目。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这个东方大国,投向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研究中国,解读中国,成为90年代许多国家政治界、学术界的热点。美国历史学家哈里·哈丁曾经这样写到:“中国政治、经济变化的复杂性以及中国在国际经济、战略和环境问题上所处的重要地位,迫切要求美国或作为美国社会整体,尽可能地得到有关中国最客观、最全面、也最准确的知识。因而,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应该在90年代付出更大的精力,去面对更为广泛的美国公众。”这位美国教授的坦言使我们注  相似文献   

18.
美国民主输出在国际法方面主要集中体现在国际人权保护问题上,国际人权保护机制构建自始就体现着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利益、价值观及文化。美国一直试图将人权保护普遍化、法律化、国际化,美国对国际人权保护法律体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理论和观念、作为国际人权保护机构的倡导者和领导者等三个方面,美国的民主理念、价值观及人权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人权公约的制定。但在国际人权保护的具体实践中,美国所宣称的民主的国际人权保护充斥着法律悖论,美国的国际人权保护是一种颇具欺骗性、隐蔽性的“法理霸权”。  相似文献   

19.
《求是》2015,(2):63
<正>在美国的衰落中,中国开始崛起。美国的衰落不是因为中国崛起造成的,而是因为自身的错误引发的。中国的崛起方式一开始即强调共赢,这完全不同于美国垄断式的霸权方式。合作共赢不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而强调互补式的相对获益,共同致富。中国追求可持续发展,这是谋长远的大智之举。中国不仅主张开放、不排他,在国际责任方面也在践行大国义务。中国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贡献最大,在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明确表示欢迎搭便车。这是一种大国胸  相似文献   

20.
可以说,南海仲裁案的发起者是美国,失败者也是美国。其失败之处在于:第一,由于截至目前美国并未下定决心因南海问题与中国开战,因此显得似乎不敢与中国开战。由此其实力会受到国际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质疑,其强国形象大打折扣,东南亚国家普遍会重新考虑如何确定本国与中国、美国的关系。第二,美国采取的挑唆某些小国借南海问题向中国发难、自己在二线见机行事的办法最终未能形成国际社会同声批判中国的局面,美国也并未动用武力为某些小国撑腰,因此有关小国会反思被美国利用是否值得。第三,事实证明美国围绕南海的行动并未改变中国在南海的存在。美国之所以在南海碰壁,既是因为在奥巴马执政时期形成了抓住一切机会遏制中国的习惯,但在与中国是战是和的问题上并未下定决心,也是因为美国政体的设计存在缺陷。美国选择在南海问题上挑衅中国,结局对其来说注定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