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津支部生活》2014,(4):29-29
在我国古代,明太祖朱元璋的“铁腕反腐”广为后人所称道。为了大明王朝的稳固,他制重典、用重刑,严厉打击贪官的腐败行为,甚至大义灭亲,连自己的女婿都敢杀。  相似文献   

2.
正环保的要义,简单说来,就是要干干净净。环保部门,更是被视作官场净土。因为,大家都叫它清水衙门。刘向东的出现,让人有了被打脸之感。山西2亿贪官刘向东,是位真正的伪装者。他在任时被认为是铁腕治污的硬汉,敢与大老虎叫板。最近有媒体就披露了这样两个细节:山西省委原常委、副省长杜善学,曾是三晋政  相似文献   

3.
"贪内助"推波助澜,加剧了贪官的贪婪--这是我们以往所见到的案例的共性.可这个贪官不同,他不但有廉妻严父,还兼有诤友,然而,这一切都没能成为他保持廉洁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正贪官愿意把贪来的现金藏起来,这固然是怕被别人发现,但同时,也是一些贪官对金钱近乎变态的追求和无尽的索取。与贪官们将大量金钱藏在身边相对比的一个现象是,很多贪官对外却是以生活简朴甚至近乎吝啬如葛朗台一样的形象示人。如把1500万元公款埋在地下的秦皇岛市煤炭检验中心原主任李小林,平时生活低调,常年开着一辆长城皮卡,单位领导让他换台新车,他总是说"没钱"。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乾坤金银精炼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总裁宋文代被抓时,正忙活着装修即将开业的金银珠宝店。此时,他已经贪占了公司黄金约60公斤、白银1.4吨,还有数千万元赃款……宋文代2002年以来一直被举报,官司不断,连检察官都惊叹,他是"百查不倒、百炼成钢"的"双百贪官"。(据新华网)以往看贪官的贪腐程度,都以纸币为计量单位,这次干脆以金银重量来呈现了。宋文代腐败到这个程度,当然有其生存的技巧,解剖这个"双百贪官"的样本,我们可以得到一组映照某些国企管理混  相似文献   

6.
雨蒙 《党史纵横》2006,(3):54-55
如今的贪官,活得也累.当然,这个累并不是指工作上的,而是捞钱和对捞来的钱如何处置之累.江苏盐城有个贪官,叫李树春(原盐城市政协副主席),他在任响水县委书记时,据说夏天从不午休,不是去忙工作,而是在盘算一笔又一笔已经到期或快要到期的银行存款如何转存,用谁的名字,存到何处.因白天要工作,晚上忙应酬,只好牺牲午休时间了.案发后有人称其为"存折"贪官.现在,再说个"保险箱"贪官,此人名叫李福生,是吴江市国税局原局长.在任上他捞了数百万元的不义之财,存入银行后一有风吹草动,就胆战心惊.  相似文献   

7.
有一幅漫画,题目叫作"会上作报告,会后戴手铐",内容是某领导台上刚做完清正廉洁、惩治腐败的报告,走下台就被逮捕了。原来他就是一个大贪官。在干部队伍中,像这样骨子里腐败堕落、表面上却大唱廉政之歌的贪官不乏其人,他们于大庭广众之下,说起腐败来义愤填膺,廉语连珠,但往往"台上他讲,台下讲他",原因就在于他们只是口头上"唱"廉,而不是身体力行的"倡廉"。"唱"与"倡"相去甚远,难以划等号。原湖北省财政厅厅长曾  相似文献   

8.
曾任安徽省巢湖地委书记的周光全与其他贪官有一个共同点--既害怕因受贿被抓,又遏制不住自己的贪欲.不过,他又与其他贪官有不同之处,那就是:他在长期的受贿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有的受贿方式:风声紧时退回--风声过后再收--风声再紧再退.被人们戏称为"天气预报"受贿模式.  相似文献   

9.
<正>贪官一朝落马后,昔日围绕身边阿谀奉承的人和二奶、小三们常常是早就不知所踪,为他筹款、退赃、找律师的,有时候偏偏是那个被他抛弃的结发妻子。分开,只是一个新的幸福开始。这是百度离婚吧中被置顶的一句话,但绝大多数贪官在离婚之后,并没有这种"幸福的开始"。有时候离婚给双方带来的怨念,足  相似文献   

10.
贪官评论贪官,有时蛮有看头。看郴州"纪委书记第一贪"曾锦春对市委原书记李大伦的评论,就有这种感觉。据说,李大伦案发后,在湖南省纪检监察调研工作座谈会分组讨论时,曾锦春抢先发言说:"李大伦出事是迟早的事,他台上讲的一套,台下做的一套,表里不一,阳奉阴违,群众  相似文献   

11.
当下"官员外逃"已成为凸显的腐败符号,"贪官外逃"现象频发,并有蔓延之态势。"贪官外逃"在国内外产生了非常坏的影响,已经成为中国政府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面对"贪官外逃"的滥觞,以官员财产申报等制度建设为先导,积极构建封堵"贪官外逃"的监控网络,以形成阻隔"贪官外逃"的天罗地网,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体现了强烈的实践需求。  相似文献   

12.
<正>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剧中,贪官"丁义珍"外逃美国。他原本以为从此将逍遥法外,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然而,这位曾经的"副市长"却只能躲在阴暗的小旅馆,被迫到酒吧扫厕所,近在咫尺的妹妹不敢联系,行踪暴露后又被人胁迫送往旧金山继续做苦力,失去人身自由。外逃贪官的逃亡生活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丁义珍"。  相似文献   

13.
对于贪官,老百姓早就深恶痛绝,但庸官懒官同样可怕。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写了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庸官死后去见阎王爷,他洋洋自得地陈述自己生前如何两袖清风,自以为可以得到赞扬,不料却遭到了阎王爷的斥责,说他当官几十年,整日浑浑噩噩,从未给百姓办过一桩实事,倘"置木偶于堂,不饮不食,岂不远胜公乎"!由此可见,庸官懒官有时比贪官更可怕。虽然他们不像贪官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是个讲究孝道的国度,一个人是否孝顺父母,往往是坊间评价其人品、官方评价其私德的重要指标。"非孝子,不为伍",也是很多人的一条处世原则。因此,人们都很在意外界对自己是否为"孝子"的评价,包括那些因违法而身陷囹圄的贪官。而在日常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很是耐人寻味。时常听到有人对犯了事的某个贪官这样评价:"他虽然挺贪,却是个大孝子!"在多年的采访经历中,笔者也听到过一些贪官这样表白:"我可是有  相似文献   

15.
近来,有关贪官“迷信”的话题很是引人关注。据报载,原湖南省娄底市委副书记、纪委副书记罗子光“迷信”数字,他的前任的“坐骑”的车牌号码最后两位数是“17”,而他则强行霸占了单位里尾数为“66”的车牌号码。应该说,很多贪官都有一些个人“癖好”,但我们对于贪官的如上言行,不能简单地以迷信视之。对于迷信活动的本质,是人们在对自身命运感到无奈时的一种心理要求。贪官的如上举动,有多少人会相信是贪官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另一个被认为是“迷信”的贪官丛福奎,当别人送钱给他时,他总是不要,他要人把钱作为善款捐给女大师,人们说到他时…  相似文献   

16.
<正>从事反腐败新闻报道近20年,贪官是接触最多的报道对象之一,今时今日尤甚。一天突然发现,对这个群体的媒体叙述,随着这些年来方方面面的变化,发生了一些改变。简而言之,就是从贪官不是人,到人是怎么变成贪官的。上世纪90年代,那个时候的反腐案件总量比较少,在为数不多的反腐案件报道中,落马贪官跟我国古代民间戏剧中的贪官形象差不多,属于传统的"单细胞恶人型",套一句当时惯用的话,就是"其人其事,令人发指"。让人痛骂,这些贪官,怎么就那么坏呢!慢慢地,除了这种"简单粗暴"的贪官叙述,反腐报道开始揭落马贪官的"画  相似文献   

17.
卑劣的借口     
<正>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昊书太竟然"金屋藏娇"20年,而伴随他20年的"二奶"竟然小他23岁!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二奶"初为他的情人时,刚刚14岁……14岁,还只是一个孩子,张娇娜怎么会跟比她大23岁的"叔叔"走到一起了呢?是因为她的"英雄情结"被"叔叔"利用了——按理说,崇拜英雄的张娇娜对解救堂姐的公安局局长充满崇敬之情并不奇怪,奇怪的是,吴书太却借着与家境贫困的张娇娜"结对"资助,轻取"猎物"。许多贪官做贪腐事时都会给自己找借口。有贪官借口"拒  相似文献   

18.
正(1)李膺是东汉著名的大臣。因为他为政清廉,执法严厉,对贪官打击无情,所以每到一处任职,总有一些贪官吓得自动逃亡。他任青州刺史之前,青州是全国吏治最差的地方,可以说是无官不贪。(2)任李膺为青州刺史的命令刚下,他还没有到任,治下的70个县的贪赃枉法县令闻讯后竟然全部弃官潜逃了,正好为他重新任命一批清廉的官员腾出了位置。为此,李膺素有"天下模楷"之美誉。  相似文献   

19.
田艺欣 《先锋队》2011,(6):36-39
如今,包养情妇似乎已经成为贪官的时尚。据广东省纪委的调查统计,95%的贪官都有"情妇"。掌握着公权的贪官一旦包养情妇,权力就有可能成为谋取个人利益的工具。翻看过往的案例,总结其中规律,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贪官与情妇狼狈为奸,他们之间的"情"并不单纯与美好,他们之间的"情"是一种肮脏的权色交易,更是一种无情的利益共同体。所谓贪官的情妇,无一例外都是权力的情妇。  相似文献   

20.
贪官不如狗     
不法奸商和"涉黑"犯罪团伙的要犯玩弄贪官于股掌之间,喜欢用狗来形容贪官. 四川省简阳市某石化公司张经理利用市长王善武的权力发了财,可他把王善武看做一条"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狗.一次,张喝酒时竟不加掩饰地说:"简阳谁最大?王善武最大.可我喊他什么时候来,他就得像狗一样什么时候来.不信?试试."说着,他拨通电话,不一会儿,王善武就到了.原公安部副部长李纪周有权有势,然而当他被奸商收买后,就被认为"是饿狗,一根骨头就会跟着走."山西省晋城市委原组织部部长、高平市原副市长等人,被一个涉黑犯罪团伙拉下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