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万强 《党史文苑》2004,(7):40-41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与周恩来在北京握手,标志着相互敌对几十年的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解冻。尼克松在华期间,中美双方达成了多项共识,并发表了联合公报。尽管美国政府承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但仍不肯轻易放弃其在台湾的影响,将其划在了他们的“核保护”之下。台湾问题仍是横亘在中美两国之间的一道巨大障碍。1973年11月,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再次访华,谋求解决办法。正是他的这次来访,使周恩来遭受了一次不大不小的厄运。不速之客基辛格成为周恩来挨整的导火索基辛格这次访华受到中方高度重视。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亲自同他进…  相似文献   

2.
正1971年7月9日中午,担负美国总统使命的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一行6人,在中国外交部章文晋司长等人的陪同下顺利降落在北京南苑机场,受到叶剑英等人的迎接。当基辛格看到标语"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并听到陪同译员的翻译后,感到很不自在:莫非这就是中方对他一行的"欢迎"?当晚,周恩来到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看望基辛格并向他表示热情欢迎后,基辛格的紧张心情才有所放松。这条标语来自于毛泽东的"五二○声明"。  相似文献   

3.
<正>1981年6月,胡耀邦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后,说:"想问题,动手动脑,工作方法,我们要学主席;工作精神我们要学总理,他是全党的楷模嘛。"美国著名政治家基辛格在谈到毛泽东和周恩来时说道:"毛泽东致力于加快历史前进的速度,周恩来则善于乘时乘势。"胡耀邦和基辛格的评价,大抵可以说明毛泽东和周恩来各自的特点。周恩来善于从毛泽东尽快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战略高度来理解毛泽东的每一个决策,很多时候都参与了制定;同时更  相似文献   

4.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中国之行震惊了世界。时任中国外交部长的乔冠华和美国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受命共同起草《中美联合公报》。《公报》的难点是对台湾问题的表述。乔冠华反复思索着双方的分歧——我方坚持认为,北京政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只是中国的一个省,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美方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却只肯把撤军说成是一个目标。到了2月25日,双方仍各执一词。乔冠华这时又提出,只要提到撤出全部美军,中国就不再反对美国表示关心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基辛格则说,美方坚持撤军一定要有某种条  相似文献   

5.
徐忠 《世纪风采》2010,(9):10-14
1973年11月下旬,已经患了膀胱癌的周恩来和叶剑英因为同美国国务卿兼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的一次会谈,受到毛泽东和政治局的严厉批评。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不仅是我党的领袖,是全国人民所崇敬和爱戴的世纪伟人,在国外也有一大批的追慕者。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家、外交家、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就是其中的一位。在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基辛格博士作为两国高级会谈的先行官,曾与毛泽东有过多次会谈,深为毛泽东的人格魅力所折服,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毛泽东"身上发出一种几乎可以感觉到的压倒一切的魄力"。  相似文献   

7.
顾保孜 《湘潮》2013,(6):16-19
基辛格突然提出拜访要求,留下“整周”“隐患” 1973年11月10日至14日,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再次访华,这是他短短两年多时间里第六次访华,也是他就任美国国务卿后第一次访华。周恩来抱病接见了他和他的随行人员,与基辛格举行了多次会谈。  相似文献   

8.
(十)哲学对话……毛泽东说,我们两家出于需要,HAND-IN- HAND(手握手);基辛格想,同两个首都周旋,可以既干茅台又喝伏特加酒在双方达成互设联络处的协议后,毛泽东于2月17日晚会见基辛格,双方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坦率的交谈.基辛格把它称之为“外交哲学”的讨论.毛泽东是一位举世公认的哲学家,基辛格是哈佛大学毕业的哲学博士.两位大家谈起哲学来,自然都是如鱼得水.谈话是从美国的两位前总统杜鲁门和约翰逊不久前相继去世这件事开始的.  相似文献   

9.
<正>《人民日报海外版》11月1日刊登王平的文章说,美国联邦参议院10月30日通过"台北法案"。该法案据称是美国因应台湾的"断交潮"所设,主要内容大抵可概括为:其他国家不准跟台湾不好,否则将面临美国威胁。近几年,美国出台了一系列与台湾有关的法案,2016年重申  相似文献   

10.
1973年9月22日,曾为中美关系的改善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基辛格博士就任美国第56届国务卿。尼克松总统在基辛格就任仪式上说,基辛格是在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时刻,执掌这个部门的工作的;基辛格也是第一个在任命前就访问过北京和莫斯科的国务卿。这番话说明了基辛格在美国对外政策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梅兴无 《红岩春秋》2023,(10):50-53
<正>2023年7月,百岁高龄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远渡重洋,再度访华。52年前的1971年7月9日,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基辛格转道巴基斯坦,对中国进行了一次秘密访问,开始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基辛格由巴基斯坦飞往中国时,赴巴迎候基辛格的是中国外交部西欧北美大洋司司长章文晋,他带领一个4人接待组专程前往巴基斯坦,是第一个与基辛格握手的中国外交官。  相似文献   

12.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开始同中国领导人进行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谈,中美关系随之开始解冻,整个世界的格局也开始出现变化。实际上,为了这次震惊世界的访华之旅,尼克松事前进行了一系列认真准备,阅读了大量关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的分析材料。1972年2月5日,也就是在尼克松访华前夕,基辛格为他准备了一份备忘录,对毛泽东、周恩来的风格特点作了分析,对毛和周的关系也有涉及。时隔30余年,我们透过历史的尘烟,通过美国国家安全档案馆解密的这份备忘录,来追捉历史的谜踪。虽然由于当时意识形态的对立,备忘录中有些观点未必正确,但总的来看,基辛格已经为毛泽东、周恩来的个人魅力所折服,即便是作为对手,也不由自主为之所深深吸引……现将这份备忘录翻译如下,希望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美国人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3.
正1969年3月,中苏双方曾在黑龙江省珍宝岛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形势非常严峻,毛泽东为此提出要准备打仗,要立足早打、大打、打核大战的最坏准备。据说,毛泽东这一战略决定,源于同年8月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的题为《苏联欲对中国做外科手术式核打击》的报道。1969年8月20日,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奉命在华盛顿紧急召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向他通报苏联准备对中国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意图,并征求美方意见。基辛格第二天到白宫会见尼克松总统,他把苏  相似文献   

14.
横空出世的中国导弹部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伶  周飞 《党史博览》2002,(9):10-14
早在“文革”初期,一些西方敏感记者就在铺天盖地的大字报中有了惊人的发现:中国出现了一支新型部队———第二炮兵,这支部队的性质、任务值得关注。1984年,在新中国成立35周年的国庆大阅兵中,第二炮兵的导弹方阵,以其赳赳雄姿首次亮相于世人面前。它向全世界宣示: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已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美秘密会谈/美国在台湾部署有核武器/周恩来遇“核”不惊/毛泽东说,我们也要搞导弹、原子弹1973年11月11日,基辛格与周恩来举行过一次会谈。会谈记录第7页中,有基辛格这样一段话:“我想告诉你我们明年的计…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辑出版的《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收入毛泽东重要文献821篇,其中91篇系首次公开发表。本刊今年第2期从中选载了毛泽东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一组文献,受到读者欢迎。这一期再从这部文稿中选登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论述台湾问题的重要文献7篇(其中6篇为首次公开发表)。从中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一直在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作出不懈探索和努力;中国共产党关于反对美国借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反对"两个中国"和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立场和主张是一贯的。  相似文献   

16.
张家康 《党史文汇》2003,(12):30-33
中美两国建交已经25年了。基辛格曾经充当过中美关系的特殊角色,是两国最高级会谈的先行官。他与毛泽东有过5次热情的会见,进行过长时间的真诚、无拘束的谈话。毛泽东给他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粗心大意的西方人1969年,理查德·尼克松当选美国总统后,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谋求访华,并与毛泽东会谈,以实现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1970年5月,美国政府悍然出兵入侵柬埔寨,20日,毛泽东发表《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声明。尼克松读过毛泽东的声明后,愁眉不展,以为刚见缝隙的中美关系的大门,又将重重封闭,自己为此所作的…  相似文献   

17.
四、中美建交对台湾的影响 1969年10月,尼克松在联大公开表示愿与中共谈判。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队来华访问。7月,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驱逐台湾政府,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力。1972年2月27日,中美公布尼克松访华的《联合公报》。1975年4月5日,蒋介石病逝,它标志着一个时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与基辛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泽东与基辛格○王永钦不少人对基辛格博士的了解,是从他1971年7月秘密访华时开始的。周恩来曾称他是恢复中美关系的“先导”,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基辛格第一次访华,毛泽东没有同他见面,但是毛泽东密切关注着他这次来访的情况。不管每天会谈多晚结束,他...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与蒋介石生前都反对"台独",主张祖国统一.但是,他们对于祖国统一的认识有根本区别.毛泽东主张中国统一于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蒋介石则主张用所谓"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换言之,就是统一于国民党领导之下;毛泽东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认为美国的干涉是产生"台独"的根本原因,蒋介石则依靠美国"反攻大陆"、守台湾.尽管如此,由于他们在反对"台独"问题上有共同性,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前期反对"台独"的问题上,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霞飞 《党史纵览》2004,(6):28-35
毛泽东与蒋介石生前是对立的国、共两党领袖,他们都反对"台独",主张祖国统一.但是,他们对于祖国统一的认识有根本区别.毛泽东主张中国统一于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蒋介石则主张用所谓"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换言之,就是统一于国民党领导之下;毛泽东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认为美国的干涉是产生"台独"的根本原因,蒋介石则依靠美国"反攻大陆"、守台湾.尽管如此,由于他们在反对"台独"问题上有共同性,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前期反对"台独"的问题上,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