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湘潮》2020,(8)
正王立庵是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以下简称"一师")读书时的数学课老师。他对毛泽东的"偏科"现象给予了理解,并通过努力使毛泽东改变了对自然科学的看法。毛泽东称赞他是一个"知人善教的好老师",并与其一家结下了深厚友谊。知人善教的好老师1914年春,因一师与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合并,毛泽东到一师续读。在这里,毛泽东遇到了对他影响较大的老师杨昌济、王立庵等人。王立庵是毛泽东的数  相似文献   

2.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正赶上了1919年至1920年在中国出现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高潮,在湖南赴法留学工作中出力最多的毛泽东却最终留在了国内,他为什么没有赴法勤工俭学呢?这首先与毛泽东"为了实现目的,天涯海角都要去人"的想法有关。青年毛泽东和他那些志同道合的同志有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理想。特别是在这期间毛泽东在北京接触了李大钊  相似文献   

3.
1978年9月9日,为纪念毛泽东逝世两周年,《人民日报》在第1版发表了毛泽东的《诗词三首》.《贺新郎·别友》便是其中之一,并附有作者手迹,但没有词牌、题目和题写时间,似乎写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是毛泽东的离别感怀之作.1941年,曾当过毛泽东塾师的堂兄毛宇居主持编纂《韶山毛氏四修族谱》,他在"毛泽东"条目中写了"闳中...  相似文献   

4.
正"大跃进"运动,是毛泽东领导发动的,但他也是党内高层中较早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努力进行纠正的。从1958年冬发现"大跃进"运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一直到晚年,毛泽东在不同场合不下50次谈论这场运动的错误和教训。1959年2月27日在第二次郑州会议上的讲话稿中,毛泽东就有自我批评的话,并就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承担了责任。3月5日第二次郑州会议结束时,毛泽东同部分省委第  相似文献   

5.
1976年9月9日,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北京逝世.举行遗体告别时,人群中有一位身着戎装的老将军当众失声痛哭,他就是革命战争年代跟随毛泽东征战几十载、立下赫赫战功,并被毛泽东亲自定为"终身海军司令"的肖劲光大将.  相似文献   

6.
正在中国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中共中央领导与红军高级指挥员,戎马倥偬,连年征战,聚少离多,而罗荣桓元帅则属特例,他从秋收起义与毛泽东相遇,就认定了这位伟人,从此追随毛泽东开赴井冈山、开辟赣南根据地、反"围剿"、长征……建国后,他一直在毛泽东直接领导下工作,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病逝。据毛泽东的秘书回忆,毛泽东心中悲痛,夜不能寐,坐在桌前写诗,以抒  相似文献   

7.
王诚宏 《世纪桥》2008,(15):53-5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理论命题究竟是谁在何时何地第一次提出来的?是毛泽东?还是张闻天?笔者认为,是毛泽东。他在1938年10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并由此推动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8.
正被毛泽东称之为"小井冈"的张国华中将,是刘伯承、邓小平麾下的二野虎将。他1914年生于江西永新,1928年跟随毛泽东参加井冈山斗争。随后在他44年的革命生涯中,有17年是在西藏度过的:从1950年率部进军西藏,直至1967年调任四川省委第一书记,成都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他为西藏的解放和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人称"佛光将军"。  相似文献   

9.
1957年整风反右时,章士钊曾上书毛泽东陈述对自己的"批判不公";他的著作出版受到康生阻挠时,向毛泽东告状断然拒绝"改变原稿";"文革"时他反时打倒刘少奇,苦劝毛泽东"化豺狼为玉帛"……这些当时极为敏感和棘手的问题,在他和领袖的书信交谈中显得平淡如水,有的事情还奇迹般地得到解决。在那个大讲"阶级斗争"的年代,他们之间的书信往来和由此产生的传奇故事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0.
正1961年9月,毛泽东接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时,蒙哥马利称赞毛泽东是高明的军事家,用兵如神,并特别指出其运筹的淮海战役令人不可思议。毛泽东却说:"在我的战友中,有一个最会带兵打仗的人,这个人叫粟裕,淮海战役就是他指挥的。他也是我们湖南人。"粟裕是我军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他1907年出生在湘西会同县一个侗族家庭,1924年在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读书时接触许多进步思想而走上革命道路,1927年因遭受反动派迫害,在组织的安排下加入叶  相似文献   

11.
正曾思玉,1911年生于江西省信丰县游洲堡庄,1928年参加农民暴动,1929年参加苏维埃赤卫军,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身经百战,功勋卓著,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在80多年的戎马生涯中他多次见到并聆听过毛泽东的亲切教诲。他是笔者的老领导,健在时曾多次接受笔者的采访,本文记述当年他与毛泽东鲜为人知的交往。"你们营团干部要注意狠抓连队建设"1937年4月,中央警卫一团与三团合编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是使用语言的大师,他在谈话、写文章和作报告中使用比喻非常多。1921年毛泽东在长沙人力车夫的夜校课堂上,他先写一个"工"字,下面再写一个"人"字,然后告诉贫苦工人们,如果把"人"和"工"有力地结合起来,那就构成"天"字——工人阶级团结起来力量可以顶天。井冈山时期,毛泽东非常重视根据地建设,他形象地比喻说:"革命要有根据地,好像人要有屁股。  相似文献   

13.
"十年京兆一书生,爱书爱字不爱名。"自喻"京兆书生"的田家英,曾任毛泽东秘书,跟随毛泽东18年。他才学深厚,卓有识见,为毛泽东起草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稿,一度备受毛泽东赏识和器重。这位"一饭膏粱颇不薄,惭愧万家百姓心"的诚实正直书生却在"文革"中厄运当头,蒙冤而逝。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的足球事业,一直受到历代领导人的关心和扶持。毛泽东:"13年之后要赢你们"据湖南第一师范的校志记载,毛泽东入校不久,就成为校足球队的守门员。他随队参加长沙地区的校际足球联赛,在整个赛季中力保球门不失,被称为"传奇守门员"。当年与毛泽东对阵的长沙师范学校学生陈子展回忆说,毛泽东头脑冷静,反应灵敏,对手的射门总是被他"没收"。  相似文献   

15.
彭绍辉:英勇善战的独臂虎将彭绍辉在47位荣获3枚一级勋章的开国上将中,是唯一与毛泽东同属湘潭县的老乡。他的家瓦子坪距离毛泽东家的韶山冲只有8公里。彭绍辉最初的革命萌动是在1926年夏参加家乡的农民运动,当时他是农民自卫军的一名战士。而他真正具有革命信念是从1927年夏追随毛泽东之旅开始。当时,正值长沙发生"马日事变"之后,农民运动处于低潮之际。茫然中,彭绍辉想到了自己崇拜的家乡英雄、湖南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毛泽东。  相似文献   

16.
"文化大革命"中,邓小平受到错误的批判,被发配到江西劳动。1973年,他被毛泽东接回北京,并又重新恢复工作。1975年,周恩来的身体状况日益恶化,邓小平实际主持国务院工作,他在毛泽东、周恩来的支持下,大张旗鼓地整顿全国各方面的工作。这一年,正义与邪恶、真理与谬误,进行了短兵相接的近距离较量,整顿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7.
<正>毛泽东一生读书无数,其中对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更是爱不释手。毛泽东从少年时代到人生结束,至少读了70年《三国演义》。他熟读《三国演义》,经常运用并赋予《三国演义》以时代含义,传播他深刻的思想。从小就是"三国故事大王"少年时代,出生于韶山农村的毛泽东就爱看书。当时在他老家湖南湘潭县韶山冲,《三国演义》还不多见,毛泽东第一次读到这部书,就爱不释手。毛泽东不但爱看《三国  相似文献   

18.
<正>毛泽东阅文读书不断毛泽东希望通过"文革"的大乱进而大治,发动之初并没有想到时间会拖得那么长。1967年他在巡视大江南北时说,"文化大革命"不能再搞了,明年春天一定要结束,然后召开九大。但事与愿违,1969年4月九大过后,运动愈演愈烈,局势的发展他已难以驾驭。九一三事件发生后,那几天毛泽东一直睡不好,也很少说话。1971年冬天以后,大叶性  相似文献   

19.
《湘潮》2020,(4)
正1950年国庆前夕,毛泽东在中南海设宴招待来自家乡湖南的客人。宴会前,他拉着一位面容清癯的老人的手,动情地向大家介绍说:"这是我的九哥。他家住在湘乡十四都,是我的姨表兄。没有他,就没有我。"毛泽东口中的"九哥",就是他的兄长加老师——王季范。少年毛泽东的良师益友王季范是湖南湘乡县人,其母亲文氏是毛泽东的姨妈。王季范是家中第二个儿子,在同族兄弟中排行老九,毛泽东亲切地称他为"九哥"。王季范从小受教于较有声望的萧竹轩先生,学习经史、  相似文献   

20.
《湘潮》2016,(4)
正长征出发前,毛泽东在"左"倾教条主义者排斥打击下处境困难。伍修权回忆说:"左"倾领导者甚至"打算连毛泽东同志也不带走,当时已将他排斥出中央领导核心,被弄到于都去搞调查研究。后来,因为他是中华苏维埃主席,在军队中享有很高威望,才被允许一起长征。"如果不是因为毛泽东还担任一定职务、在红军中有"很高威望",他可能连长征都参加不了。可以说,长征中毛泽东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