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琨 《党的文献》2011,(4):117-118
不久前有人撰文称,第一个喊"毛主席万岁"的人是蒋介石。该文说: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曾六次高呼:‘毛主席万岁!’"文章最主要的根据是《大公报》的报道。它说,1945年10月9日,《大公报》刊登了一则张治中设宴款待毛泽东的消息。在酒席上,毛泽东作了希望建  相似文献   

2.
《广东党史》2011,(2):55-55
谁是第一个喊“毛主席万岁”的人?有人说是1949年3月,毛泽东设宴款待黄炎培等20多位知名民主人士,第二天毛泽东与黄炎培畅谈,第三天北京市市长叶剑英在国民大戏院开欢迎会时,黄炎培高呼:“人民革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也有人认为是1950年4月27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的《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中的最后一条:“伟大的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万岁!”其实,都不对。第一个喊出“毛主席万岁”的人,是蒋介石。  相似文献   

3.
1946年,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到延安采访,在与毛泽东交谈时,毛泽东谈到了蒋介石。 斯特朗问道:“主席,你除在重庆谈判时见过蒋介石外,过去见过他吗?” “见过。”毛主席回忆着说,“那是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  相似文献   

4.
《党的文献》2010年第5期发表《"毛主席万岁"口号的由来——访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副主任张素华》一文,用文献档案澄清了1950年《庆祝五一劳动节口号》中"伟大的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万岁"并非毛泽东自己所加的事实,还历史以本来面目。该文还查证,1943年1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召开边区劳动英雄大会,吴满有等劳动英雄在给毛泽东的献词近中日,最笔早喊者出在了查阅"毛延主安席万岁"的口号。  相似文献   

5.
《支部生活》2010,(9):53-53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谈判,史称“重庆谈判”。在谈判期间,蒋介石曾6次高呼“毛主席万岁!”  相似文献   

6.
<正>1946年到1949年的3年间,中国大地风云变幻:先是蒋介石把毛泽东赶出延安,后是毛泽东把蒋介石赶出大陆。回顾这场浩大的战争,人们不禁感叹:"毛泽东用兵真如神!"《孙子兵法》云:"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毛泽东改为:"知彼知己者,百战百胜。"毛泽东重视的"知己",包括保卫工作;"知彼",那就要靠情报工作。中共领导人中不乏有人用谍亦如神。秘密电台"钓鱼"毛泽东撤离延安,却不肯离开  相似文献   

7.
霞飞 《党史纵横》2004,(4):18-19
四、到1966年11月中旬,毛泽东已经不高兴接见红卫兵了,但红卫兵不走,他又不得不最后两次接见红卫兵。这两次接见实际上已是走形式了。此时围绕“文化大革命”的斗争也展开了。到1966年11月中旬,在北京的红卫兵更多了,要求毛泽东接见的呼声更高了。无奈,毛泽东决定当月的11日接见红卫兵。这是毛泽东第七次接见红卫兵了。接见时,整个仪式与上次大体相同。被接见的红卫兵有200万人。当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城楼时,广场上立即欢腾起来,一片“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一片“红宝书”的海洋。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首先对在检阅台上的一些中央负责人说:…  相似文献   

8.
正1945年8月14日—23日,蒋介石3次给延安发电报,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并且把邀请电报在广播电台反复播放,以显示他的和谈"诚"意。但他却不做任何和谈准备,因为他认定毛泽东不会来重庆。不料,8月24日,毛泽东接到第三封邀请电报后,复电说:"鄙人极愿与先生会见,商讨和平建国大计。"造成蒋介石这种被动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民党驻延安  相似文献   

9.
晚上7时30分,毛泽东带女儿上天安门看礼花晚上10点,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高呼“人民万岁。”凌晨2点多,毛泽东想喝麦片粥凌晨4点多,毛泽东开始吃饭翌日早8点20分,毛主席发出了鼾声  相似文献   

10.
黄瑶 《党史博览》2018,(8):40-43
正毛泽东提出和平建国路线图1945年8月28日至10月11日,毛泽东在重庆同国民党谈判。这期间,毛泽东和蒋介石会面11次,直接面对面长谈三四次,有时谈话时只有他们二人在场。经过这些超近距离的接触,毛泽东对蒋介石的观感是:我看蒋介石凶得很,又怕事得很。他没有重心——民主或独裁,和或战。最近几个月,我看他没有路线了。只有我们有路线,我们清楚地表示要和平。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有许多爱将,杜平是其中之一。原中顾委委员、南京军区政委杜平老将军,生前曾多次动情地和我们讲述他跟随毛主席革命的~幕一幕,特别是他与毛泽东接触中的几个“第一次”,让他终生难忘。他深深地感到了人民领袖的伟大英明、可亲可敬。第一次看见毛泽东社平1930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就很想见到朱德和毛泽东。那时,朱毛在江西、湖南一带名声很大。他在湖南长按群治大学读书时,经常看到蒋介石当局通缉朱德、毛泽东的命令。这年6月,组建红军第一路军时(后改为第一军团),杜平所在的红军第6军改为第3军。改建之前,在离江西永…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后,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其中一些优秀的共产党员还在国民党内当了"官",以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两党的党内合作。毛泽东就是其中的一位。若论他当时在国民党的职务,要高于与他同在国民党内当差且成为他后来的政治对手蒋介石。随着政治局势的发展,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的地位直线上升,远远超越了毛泽东。  相似文献   

13.
正"文革"期间盛行呼喊及写口号。各种集会、文章、大字报甚至检讨书,大都有几个口号。口号基本分为颂扬毛泽东、共产党和斗争阶级敌人两大类。最常用的两个词,是"万岁"和"打倒",爱憎分明,反映了"文革"的特点。生产建设、处理工作方面的口号,也是以"抓革命"为前提的。最常用而又最长的口号,一个是:"我们最最敬爱的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一个是:"敬祝我们心中的红太  相似文献   

14.
正张治中是蒋介石的心腹重臣,又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交谊深厚。毛泽东称"他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为维护和促进国共合作曾三次到延安的经历,至今仍被传为佳话。迎接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了夺取抗战胜利果实,消灭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采纳了美国大使赫尔利的策略,于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给延安连续发了3封电  相似文献   

15.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毛泽东应蒋介石的邀请去重庆谈判,44天中与蒋介石会谈了10次。事后,陈布雷问起毛泽东,蒋介石说:“毛泽东此人不可轻视。他嗜烟如命,手执一缕,绵绵不断,据说一天要抽五十支烟。但他知道我不吸烟后,在同我会谈期间,竟然绝不抽一支烟,我对他的决心和精神不  相似文献   

16.
到底谁是第一个喊出"毛主席万岁"的人?这有几种说法:一是1949年3月的一天,毛泽东设宴款待黄炎培等20多位知名民主人士,第二天又与黄炎培畅谈.第三天在北平市市长叶剑英召开的欢迎会上,  相似文献   

17.
我觉察到毛泽东和蒋介石这两个人在谈到他们的国家时,所用的手势和语言,似乎都表明他们国家的命运是和自己浑为一体的。这两位领导人在历史上同时出现,一位成为胜利者,一位成为失败者。说来也奇怪,毛泽东和蒋介石在许多方面都很相象。他们都是东方人;毛泽东一生只有两次离开中国,1949年和1957年,他先后两次去莫斯科会见苏联领导人。蒋介石也只有  相似文献   

18.
在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马山镇境内马山东侧的斜坡上有块巨幅植物标语"毛主席万岁",曾被世界吉尼斯大全上海总部命名为"植物标语‘中国之最’"。据了解,"毛主席万岁"这块植物标语栽植于1959年,由100多万株柏树组成,南北总长764.8米,占地总面积276.9亩,平均字高235.2米、宽142.6米、占地50亩。近观苍松翠柏,青山掩映;远望字体苍劲,气势恢弘。历经近半个世纪的风吹雨打,这5个大字依然青翠、清晰。"毛主席万岁"这个口号是人民的心声,曾经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  相似文献   

19.
有一次,毛泽东主席让卫士们把他书房的沙发搬走。在毛主席休息散步时,卫士们开始搬沙发,但试了几次,都搬不出房门。毛主席回来后,看见沙发仍在原处,便奇怪地问:"沙发怎么没搬出去呢?"  相似文献   

20.
罩振,湖南桃源人,早年东渡日本求学时加入同盟会,是孙中山先生的战友。孙病逝后,他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代理中央宣传部长,后改任立法院副院长。因他对蒋介石背叛革命的行径极为愤慨,因此长期受歧视和迫害。他在中国历史的转折关头,曾与毛泽东有过两次极不寻常的握手。第一次,是在蒋介石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时,他与毛泽东在黄浦港握手话别,忧心如焚,互道珍别。第二次握手是在毛泽东飞往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期间,老友相逢,情不由己,潸然泪下,由此招来杀身之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