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台北“国史馆”出版的陈诚著《陈诚先生书信集家书》和《陈诚先生书信集与蒋中正先生往来函电》两书披露的档案资料,揭示了陈诚致电蒋介石营救邓演达的真相,并分析了陈诚与邓演达、蒋介石之间的复杂情感.  相似文献   

2.
正陈诚是蒋介石的得力干将。他有政治头脑,处事考虑周全,廉洁奉公,对蒋介石忠贞不二,所以他一直受蒋介石的重用。后来,陈诚成为国民党中仅次于蒋介石的二号人物。东征北伐,屡立战功陈诚(1898-1965),字辞修,浙江省青田县人。保定军校毕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浙江第2师当排长。1922年年底,邓演达奉孙中山之命,到上海选拔军事人才,陈诚得到这一消息后,立即跑到上海去见邓  相似文献   

3.
从《陈诚先生书信集家书》看,陈诚在解决两广事变和西安事变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既坚决维护蒋介石的领导地位,又对两广军阀采取了分化瓦解的政策,从而化解了中央军与两广军阀的矛盾;他根据蒋介石的命令,在西北用兵,达成了中央军进驻西安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蒋介石每每亲自部署一事,往往一夕数变,经常是尚未考虑成熟,就下达命令。上面接到命令,研究后刚刚通过实行,传达到下面,岂知蒋介石一时心血来潮又打长途电话给司令长官更动刚下达不久的命令。蒋介石这一套经常出现,弄得上下都无所适从。后来有几位聪明的前线高级指挥官,摸到了蒋介石的脾气。一次,蒋介石打电话给陈诚说:「辞修,你和伯陵研究一下,把李玉堂部抽出一个师填补某地。」大概隔了两小时,蒋介石又打电话给陈诚说:「李玉堂集团军全部移驻某地吧。」陈诚两次接到蒋介石的电令后,就是按兵不动。蒋介石是上午打的电话,陈诚一直等到晚间才打电话给林蔚商议说:「委员长两次电话要调李玉堂的事,要我通知薛伯陵。」林蔚说:  相似文献   

5.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以民族大义为重,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扣留了到陕西督战的蒋介石,同时软禁了在西安的南京政府军政要员陈诚、蒋鼎文等人,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史称"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6.
正16.西安事变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华北地区加紧侵略,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都被拒绝。1936年12月初,蒋介石到西安迫令张学良、杨虎城立即率部开赴陕北前线"剿共",张、杨决定发动"兵谏"。12月12日凌晨,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协调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囚禁了陈诚、  相似文献   

7.
<正>粟裕最眼馋的"兔子"盛怒之下的蒋介石,下决心拔掉陈、粟。一是将六成以上兵力用于华东,进攻山东方向的总兵力增至24个师、66个旅,共计45.5万余人。二是抽调精锐部队入鲁。叶飞回忆:"敌人号称‘五大主力’王牌部队中的三支部队都部署在山东战场。整编第十一师是陈诚的起家部队,整编第七十四师是蒋介石的‘御  相似文献   

8.
蒋利用陈做打手蒋家王朝是一个以蒋介石为首的封建法西斯军事统治集团。他亲自豢养陈诚、胡宗南、汤恩伯三条“狼犬”,培植他们成为保定系、黄埔系、士官系三大集团的头目。陈诚是蒋介石嫡系部队中最受庞信、最有权势的亲信人物,一度登上蒋家王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第二把交椅,其跋扈嚣张之气焰曾一时达到无可比拟之地步。陈诚之所以受到蒋介石如此深情宠信,爬到如此高的地位,决非偶然,而是有其一定的根源和条件的。  相似文献   

9.
他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他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他早年曾经是地地道道的共产党员;他曾经在国民党军内有"身穿黄马褂(黄埔军校)、头戴绿头巾(陆军大学)、‘土木系'(国民党军11师和18军)半个成员、陈诚的‘十三太保'之一"等诸多的护身符,是蒋介石身边的红人.  相似文献   

10.
张军 《学习月刊》2012,(9):49-50
1940年6月枣宜会战失利后.有鉴于鄂西门户宜昌已经失守、陪都重庆已在日军凯觎之下的现实.蒋介石决定重组第六战区.且将这副“守门”重担交到了陈诚手里.让陈诚担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兼任湖北省政府主席(实际上.陈诚在1938年即任湖北省主席一职.因军务繁忙.该职遂由严重先生代理)。  相似文献   

11.
樊斌 《党史纵横》2010,(2):61-62
1949年5月,蒋介石自舟山致电陈诚,告有赴台之行,陈诚在24小时内未行复电,蒋只好改从高雄登岸,因高雄非陈的势力范围。孙立人、彭孟辑等赴高雄迎接,老蒋劈头第一句:“我在此地安全吗?”孙立人回答:“由我们保护,有什么不安全?”由此可见,此时的陈诚,对蒋介石人台,处于一种相当仿徨和踟躇的矛盾心态之中。  相似文献   

12.
卫立煌归来     
1948年初,由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国内的形势发生巨大变化,蒋介石政权日益不稳。在东北战场,国民党占领区缩小到长春、沈阳、锦州及附近十来个城市。第一任主帅熊式辉,因损兵折将,被蒋介石撤职;第二任主帅陈诚也连连败退,称病请求辞职。蒋介石无奈,只好把抗战后期曾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歼灭日军主力两个师团、一举打通中国与海外联系的中印公路的抗日名将卫立煌这张王牌打了出来。  相似文献   

13.
1949年上海战役失败后,逃台的国民党军政人员议论纷纷。当时,汤恩伯部队装备精良,然而只抵抗了十多天就全城崩溃。为了弄清失败原因,蒋介石指示陈诚在台北主持召开一次"上海防卫战"失败检讨会。7月2日,检讨会在台北一所宾馆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军政大员以及参加过"上海防卫战"的师级以上军官,  相似文献   

14.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在军队的数量、装备和战争资源等方面都占绝对的优势。蒋介石曾经宣称,只需3个月到6个月,就可以取得对中共的胜利。蒋介石的参谋长陈诚也吹嘘“也许3个月,至多5个月,便能整个解决”中共领导的军队。可是,蒋  相似文献   

15.
蒋介石把退守台湾当作他最后一步棋 蒋介石把退守台湾当作他的最后一步棋。这步棋他早在1948年下半年就开始准备了。他任命正在台湾草山养病的陈诚为台湾省主席,撤换了台湾原来的省主席魏道明。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前一年,陈仪担任了台湾问题调查委员会的主席。日本投降后,他来到台湾。试图在尽可能  相似文献   

16.
申喜平 《湘潮》2006,(8):26-30
1906年农历8月30日出生在湖南省邵东县周官桥乡司马冲村的左洪涛,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从此走上革命道路。同年,左洪涛经恽代英、萧楚女介绍,加入青年军人同志会,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淞沪战场右翼军总指挥兼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张发奎,亲自出马拜访北伐时期的老友郭沫若,请求他襄助,组建一个类似北伐军部队的政治部。郭沫若会同周恩来、潘汉年、刘晓等,很快就召集了左洪涛、杜国庠等34人。由于组建政治部遭到蒋介石、陈诚的反对,张发奎遂将政治部改为战地服务团。蒋介石、陈诚仍认为“名堂”太大,最后将战地服务团…  相似文献   

17.
“三位一体”力挽狂澜 “双十二”事变,张学良、杨虎城把蒋介石以及他的“剿匪”干将陈诚等抓起来,这当然是震动世界的大事件。 受震撼最大的首先是南京国民党统治集团。蒋介石被扣,南京政府突然群龙无首,陷于一片混乱之中。而反应最快的是亲日派何应钦。他既不是国民党的中常委,又不是军事委员会的常务委员,只是一个军政部长,得到蒋介石被扣的消息后,利用宋子文还在  相似文献   

18.
《党史纵览》2008,(4):56-56
卫立煌.1897年生于合肥.曾为孙中山卫士。北伐中.卫立煌骁勇善战.屡立战功.成为最年轻的“小营长”。1932年,蒋介石调集63万大军,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时任国民党军十四军军长的卫立煌与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并称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亿骨肉同胞的如此隔离 蒋介石在对国民党进行“改造”的同时,又在台湾执行了建立戒严体制,强化对台湾人民的专制统治。1949年5月19日,国民党在溃退到台湾的前夕,陈诚颁布“戒严令”,在台湾境内执行戒严,封锁各港口,限制出入境,对台湾实行“动员戡乱非常时期”军事管制。国民党逃台后,1950年4月26日,蒋介石修订颁布“惩治叛  相似文献   

20.
王凯 《党史纵览》2005,(3):43-45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大陆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国民经济陷入严重困难.此时盘踞在台湾的国民党,妄图利用这一机会反攻大陆,并着手进行一系列战争动员和军事部署,成立了以蒋介石、陈诚为首的"最高五人小组",发布了征兵动员令,将台湾民用"船舶、车辆动员编组",通过了所谓的"国防特别预算",在美军帮助下,在台湾南部地区进行以窜犯祖国大陆沿海地区为目标的所谓"昆阳演习".一时间,"反攻大陆"在台湾甚嚣尘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