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记门”、“短信门”等“涉官”事件,受到网络的热炒。引起深思的是各种“门”事件的传播机制和社会心理以及网络的“失控”显示出的多重意味。我们看到网络时代,网络信息发布门槛低、成本低、速度快、效应大,但管理的成本与难度却很大。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形成的“民间网络舆论场”,是一个新的公共空间,他已影响到社会现实的存在境遇,其中民间力量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如何引导其从芜杂的状态走向良性健全发展,已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2.
一、"XY门"的由来和汉化现今的新闻媒体总喜欢将某些事件称为"XY门",比如"拉链门"、"解说门"、"艳照门"等等。"~门"是英语后缀"~gate"的意译,理性意义表"政治丑闻",在感情色彩上含有贬义。在引入汉语之后,具有一定的汉语特色。  相似文献   

3.
在网络公共事件中,舆情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网络公共事件的发展方向和态势。面对舆情压力,政府如何回应成为一个关键问题。政治系统理论包含输入、输出、反馈三个环节,对分析网络公共事件中的政府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政治系统理论的框架下分析了"长春长生疫苗"事件的舆情演变,探讨网络公共事件的舆情治理过程。网络公共事件的舆情治理与政府回应密切相关,在输入、输出、反馈三个阶段,每个环节都能够缓和网络舆情,但如果引导不佳会产生诸多消极影响。政府部门应从输入、输出和反馈三个环节中掌控全局,避免网络公共事件的不良影响不断升级扩散。  相似文献   

4.
从“裸聊门”到“艳照门”,从“调情门”到“开房门”,今年论坛、微博等网络载体连续曝光基层官员“性丑闻”事件,引发舆论对官员“私生活”的再次关注。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网络已改变了我国社会舆情的生态环境,并形成了崭新的网络舆情场所。人民群众可以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看法,网络舆情已经演变成现实社会的反映和延伸,以及现实社会舆论的晴雨表。"秦火火"、"湖南城管打死瓜农事件"、"成都春熙路砍人事件"等都通过网络传播,制造极大的社会影响力。据2014年7月2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  相似文献   

6.
<正>在改革开放推向纵深时期,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凸显。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深度报道引起大众广泛关注的事件,如最牛"钉子户"事件、瓮安事件、邓玉娇事件、石首事件、广州最牛  相似文献   

7.
在汶川地震中,网络媒体是民众第一时间获得地震信息的重要渠道。都江堰"范跑跑"、成都"帐篷门"、万科"捐款门"、灾区"红砖门"等问题的暴露和解决,充分显示出网络舆论强有力的公益力量。网络媒体正以其及时性、广泛性、真实性、互动性、有效性和链接性,成为舆论监督的重要阵地。同时,我们也应正视网络媒体舆论监督中存在的信息可能失真、民意可能片面、情绪可能偏激的负效应,并从网络传播的自身建设和完善着手,把网络的信息传播和舆论监督纳入道德规范和法制监管的视野和轨道加以规避。  相似文献   

8.
逻辑上看,网络突发公共事件有效治理的前提和基础是科学认识问题实质与准确研判发展态势。利用"类+种差"的形式逻辑定义方法重新审视网络突发公共事件,可以建构一个更具解释力和包容性的中国网络突发公共事件类型谱。循此框架,通过对近年来网络突发公共事件的案例观察以及对现有资料的整理,发现当前我国网络突发公共事件的一些新发展态势,体现在愈益明显的线性化增长与非线性化演变趋势、愈发增强的虚拟仪式功能与现实转换功能、愈加显著的横向跨域特性与系统纵深特性、愈更普遍的少数人积极行动主义与多数人的懒汉行动主义倾向。基于此种认知与研判,网络突发公共事件治理逻辑要实现现代化转型,需要实现由碎化管理到协同化治理取向、静态化管理到动态化治理取向、控制式管理到法治化治理以及机械化管理到生态化治理取向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在近年来的公共事件中,媒体的作用可圈可点,一些事件通过媒体曝光,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有的甚至改变了司法部门的最初判定,于是出现了"媒治"之说.  相似文献   

10.
梁涛 《共产党人》2010,(7):40-40,42
2009年网络热点事件2009年,全国共发生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网络新闻事件11件,按发生时间顺序分别为"躲猫猫"、"跨省追捕"、"罗彩霞"、"欺实马"、"邓玉娇案"、"成都公交自燃"、"绿坝软  相似文献   

11.
《红旗文稿》2013,(10):40
当前,网络自媒体的发展使网络监督成为一种势不可当的潮流,网络举报成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信息源,一些贪腐官员在网民的攻势下"现形"。当然,网络举报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扒粪"中的"误伤事件"提醒我们,网络谣言、诬告陷害同样存在,网络也可能造成保证公众知情权和保护个人隐私权之间的  相似文献   

12.
"打伞"背后所反映出的下属奴性与官员特权,引发了此次"打伞门"的争议,放大了此次事件的负面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有权力、有漏洞的地方,就有腐败。无论是英国议员的"骗补门"还是美国的州长"卖官"事件,均表明腐败乃是一种全球性病毒,没有哪个国家能幸免。只不过  相似文献   

14.
网络作为信息载体和舆论平台是一把"双刃剑",若运用得当,能有效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反之则会直接引发群体性事件,或间接推动群体性事件向恶性发展。为此,政府要科学应对群体性事件,必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净化网络环境;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加强道德自律;强化网络阵地建设,弘扬主流旋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网络"恶搞"之风在高校盛行,大学生观看、制作恶搞作品现象呈现上升趋势。从视频到文本,从人物到事件,甚至红色经典、英雄人物都难逃被"恶搞"的命运。弄清网络恶搞在大学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的韩国可谓"屋漏偏逢连年雨"。在朝核实验,"萨德"入韩,三星、现代等大企业经营危机相继发生后,临近年底,又爆出令朝野震惊的"朴槿惠闺蜜门"事件。这一事件中纠缠着朴槿惠的悲情历史、好友干政、邪教谜团乃至韩国民主生态,难怪在中国也引起巨大反响。这么一个突破常识的丑闻是怎么发生的?看够了热闹,我们来看看门道。"闺蜜门"令韩国朝野震动经过梨花女大师生以及韩国媒体的追查,朴槿惠的"闺蜜"崔顺实参与国政运营、利用与总统的亲密关系谋取私利。  相似文献   

17.
切实关注网络民情民意四川省犍为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玲坚持"三清",充分把握事态。事件要清:第一时间全面、准确了解事件情形,及时跟踪事件的最新发展,把握最新动态,全面收集相关情况,切实做到心中有数。因果要清:认真分析危机发生的真正"病因"和可  相似文献   

18.
2007年6月30日,美国前副国务卿罗伯特·佐利克接替因"女友门"事件而辞职的保罗·沃尔福威茨出任世界银行行  相似文献   

19.
"出国考察门"事件看起来正在落幕。2008年12月4日下午,新华社记者从温州市委获悉,温州市纪委已查清"23人赴美培训团"的问题。经查实,该团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网络舆情冲突事件随着网络社会的兴起与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与日俱增。从冲突利益的整合制度、争议事项的裁决制度以及对抗行为的制动制度这三大制度的分析视角出发,既有的网络舆情冲突管理制度愈发难以回应新冠肺炎疫情下网络舆情冲突所展现出的爆发性、盲目性与民意性特征。对此,为最终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切实做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工程,未来仍需系统构建网络舆情冲突事件的预警监测制度、新媒体管控制度、处置培训制度以及健全明晰的网络舆情冲突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