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及其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1年11月的第五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宣布在10年内建成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它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东盟和中国不仅具有经济上的意义,而且还具有政治和安全上的意义。但是,由于东盟和中国还存在政治制度、经济水平、文化以及其他方面的差异,各国对此的承受力不同。因此,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将会遇到一系列困难。  相似文献   

2.
20 0 1年 1 1月 ,中国与东盟共同签署了在 1 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协议。今年 5月 1 4— 1 6日 ,第三次中国—东盟经济高官会和第一次中国—东盟谈判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召开 ,双方就自由贸易区谈判的原则、模式、内容、时间框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并达到了预期目的。 6月 6— 7日 ,中国—东盟贸易、投资和发展合作国际研讨会在昆明召开 ,双方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并取得一定的共识。此外 ,中国—东盟经济部长会议和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晤将分别在今年 9月和 1 1月举行 ,预计双方将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问题上取得实质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CAFTA框架下的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利益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发展概况 2001年,中国和东盟就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问题达成共识,至2010年将建成CAFTA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并于2002年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进入了全新的历史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平均每年以21%的速度递增,  相似文献   

4.
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意义、问题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正式签署《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于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贸易上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展较为顺利,但客观上也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和制约因素。本文旨在对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现实意义、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进而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给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其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政治外交平台、经贸促进平台和区域合作平台的作用将进一步凸现.本文认为应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围绕自由贸易区的发展,锐意创新,着力塑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品牌,提升中国—东盟博览会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战略平台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办服务,满足社会各界及海内外人士了解中国和东盟各国有关资讯的需要,由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广西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吕余生,广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王士威共同主编的大型国际综合性年鉴《中国—东盟年鉴·2014》于2015年1月由中国线装书局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东盟年鉴》设有概况、动态、发展报告、东南亚国家联盟、中国—东盟  相似文献   

7.
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如期建成,推动了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快速发展,货物贸易在双边贸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的背景下,通过分析中国—东盟双边货物贸易发展现状,进一步探讨双边货物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为加强中国—东盟货物贸易合作提出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由广西社会科学院主办,广西东南亚研究会编纂的《中国—东盟年鉴2017》于2017年12月由中国线装书局出版发行。《中国—东盟年鉴》是一部国际综合性年鉴,着重收载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基本资料及区域内各国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信息,旨在为海内外各界人士了解中国和东盟及其成员国的基本情况、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中国—东盟次区域合作等提供一个窗口,以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相互了  相似文献   

9.
一、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继2001年正式确定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下简称“CAFTA”)计划之后,2002年11月4日,出席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和东盟10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0月17~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中国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中国广西社会科学院、中国广西北部湾发展研究院和东盟智库网络主办,广西社会科学院和广西北部湾发展研究院承办的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在中国广西南宁举行。本次对话会议以"加强新形势下的中国—东盟合作"为主题,下设"后金融危机:世界局势与中国—东盟合作、东南亚地区经济与政治、中国与东南亚关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状与前景、区域合作与中国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文化交流合作与壮老泰(包括岱、侬、掸、印度泰人)族群文化比较等6个议题。出席会议的有来自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美国、中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对进一步发展中国与东盟关系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提出了很有参考价值的建议。现把部分专家学者的论文和会议综述分别刊登在本刊2010年第11期和第12期。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俄罗斯学术界对俄罗斯文化起源问题的探究,俄罗斯西北部地区的文化特征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沃尔霍夫河位于欧俄的西北部,中世纪早期该水系曾加入南北贸易的大水路通道之中,成为东欧西北部地区海运(波罗的海)转河运所最先涉足的水域.可以说,沃尔霍夫河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波罗的海文化世界和大陆文化世界在此交汇.而拉多加城位于沃尔霍夫河注入拉多加湖的河口处,可以看成是两个文化世界的交汇之点.中世纪的拉多加城凭借着自身相对发达的生产实践、突出的文化表现等优势,成为沃尔霍夫河流域早期文明中的一个有代表性的点.  相似文献   

12.
2005年中东海湾地区形势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楚 《西亚非洲》2005,(1):10-14
伊拉克战争以来 ,美国推进“改造中东”战略成为主导中东海湾地区形势演变的主线和影响大国关系走向的重要因素。 2 0 0 5年 ,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继续聚焦中东海湾地区 ,“改造中东”战略将在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展开。与此同时 ,美国力量和资源的局限性亦会更多地暴露出来 ,借重多边的需要在上升。单边与多边的交错运用和有机搭配将是布什政府处理中东事务的突出特点。受此影响 ,伊拉克问题、中东和平进程、伊朗核问题等将会出现新的复杂变化 ,地区格局的演变和阿拉伯国家的政策调整也将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初,肯尼亚政治危机的导火线是奥廷加及其领导的"橙色民主运动"对总统选举结果强烈不满.当年的"全国彩色同盟"解体,分裂为"全国团结党"和"橙运"两大派,是双方矛盾不可调和的结果.奥廷加的崛起除得益于肯尼亚盛行的族性政治外,同他的改革派面貌和建立小族--地区联合阵线的主张与宣传活动有关.这次危机的解决和大联合政府的成立归因于来自国内外的巨大压力.非盟和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发挥了关键性的调停作用.大联合政府面临宪法改革、土改等诸多问题,但双方为了各自的既得利益,取得进一步的妥协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15.
东南亚地区是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较集中、活跃的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更是如此) ,而在东南亚地区,马来西亚国内更是华人社团林立,而且尤其活跃。至2001年6月,马来西亚共有华人注册社团7276个(其中包括华人政党组织)①。在东南亚,甚至在全世界,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的历史起源最早,其发展脉络也较为典型;而当前马来西亚华人经济、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与中国的联系日益密切,马来西亚华人经济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作用正在逐渐加强。马来西亚,特别是马来西亚华人与中国的教育、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马来西亚华人留学生在世界各国的华人留学生中占有…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农村弱势群体贫困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农村无论在经济、社会待遇、文化教育等方面在我国都属于庞大的弱势群体。吉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经济发展在我国属于中下游,解决此问题的对策为:要大力发展农业保险,稳定农业收入,增加农村教育投资,提高农民再就业机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业产业收入。  相似文献   

17.
18.
索马里局势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11事件爆发后,美国在全球打击恐怖主义。索马里是否会成为继阿富汗之后荚国的下一个打击目标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同时这也使本已处于无政府状态的索马里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本文结合这两方面的问题对索马里的和平进程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ques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cy in Nicaragua with emphasis on the period from 1979 to the present. The primary focus is on the role of democracy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Sandinista revolution including the 11 years of FSLN state power and the last four years during which the Sandinistas have been the primary opposition party. It is the primary contention of the article that a profound democratization of Nicaragua began with the rise of the FSLN to power in 1979. It also asserts that while democratization has not been definitely reversed during the conservative rule of Chamorro it has been weakened. The paper's primary conclusions run directly against those who argue that Nicaraguan process of democratization began only with the assumption of power of the UNO coalition in April 1990.  相似文献   

20.
拉美民众主义的发展可以说是20世纪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个亮点,而阿根廷的民众主义则是拉美民众主义的缩影。阿根廷的民众主义经历了罗萨斯时期和伊里戈延时期,到庇隆时期,阿根廷民众主义的发展进入了高潮。民众主义在阿根廷兴起的内因源于现代化进程中阿根廷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和变化。民众主义的兴起在一定时期加快了阿根廷现代化进程的步伐。可以这么说,阿根廷民众主义的兴起与其国内的现代化进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