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与当代》2007,(11):19-22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2.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紧密相联的.我们要充分认识二者的紧密联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以党的先进性建设全面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或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虽然未能经历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没有专门论述社会主义全面发展问题,但他们的这个光辉思想却贯穿于他们浩瀚的巨著中,列宁、毛泽东根据自己所处的历史条件实践了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关于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已经成为我们党决策的指导思想,并见之于党的文献,付诸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5.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转变。随着1956年底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正式确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开始。在这样一个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绩考核指标体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以深化持续的重要保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运动的伟大目标,是从对资本主义社会畸形发展的批判中得出的科学结论。50年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文章根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党的十五大报告以及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比较系统地总结了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们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提出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以自由和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王兆铮 《实事求是》2002,2(6):20-24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 )一书 ,反映了我们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实践中所形成的新的理论成果 ,是党和人民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是需要深入全面研究的。本文拟谨就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同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略述学习体会意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重大的创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始终坚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 ,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的同时 ,始终十分重视加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个全新…  相似文献   

10.
王骏 《前线》2012,(10):26-31
当人类文明进入21世纪的时候,中华民族也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我们党在全国代表大会的文件中,第一次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部署。表明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人了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王勇 《党史博采》2008,(4):41-4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以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并首次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五大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2.
张荣臣 《党课》2006,(11):14-2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一再提出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则更是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具体部署。因此,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要完成自己的执政使命——团结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叶海芹 《理论学刊》2003,(5):108-110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任务。面对这一新的历史课题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在途径上应以树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正确理念为首要前提 ,以“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为主要方向 ,以改革创新和适度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切积极成果为基本途径 ,以制度化为建设目标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全面、健康、快速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远方 《世纪桥》2009,(13):69-69,8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正确认识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目标。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15.
王寿林 《新视野》2023,(1):29-35
党的二十大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立为党的中心任务,并做出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推进这五年的发展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根据党的历史经验和国家发展的现实需要,顺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以党的领导保证现代化建设,以人民主体推进现代化建设,以科学理论指引现代化建设,以正确道路拓展现代化建设,以开拓创新促进现代化建设,以提高质量成就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钱立洁 《党史博采》2007,(10):17-18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耍始终保持先进性,必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根本价值准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党员干部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始终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荣,以损害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耻,才能使党具有总揽全局的能力,从而承担起人民赋予的历史责任和使命.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以"八荣八耻"为座右铭,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思想道德基础,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7.
牢牢把握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立足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出发,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这就是: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必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根本价值准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党员干部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始终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荣,以损害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耻,才能使党具有总揽全局的能力,从而承担起人民赋予的历史责任和使命。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以"八荣八耻"为座右铭,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思想道德基础,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提出并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又一座里程碑,表明我们党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法治建设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贯穿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