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苏芙 《德国研究》2005,20(1):65-68
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传教士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而这些传教士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来自德国.他们向德国展示了中国绚烂的文化,也把欧洲文明与先进的科学技术带给了中国.尽管他们之中不少人扮演过不光彩的侵略者角色,但在中德早期文化交流上,他们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来华的众多传教士中,郭士立是最受争议的一位。他对在华传教事业贡献颇多,却受到同时代其他传教士的指责。他是勤勉的福音传播者,却也是积极协助殖民国家侵略中国的帮凶。本文尝试从身份建构和身份冲突的视角出发,对郭士立的在华传教活动进行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3.
17 世纪中叶,当一批欧洲和德国来华传教士探究中国传统文化时,却有一位从未到过中国的德国修士亚·寇希尔在罗马钻研中国语言和中国宗教。他视中国语言和宗教习俗是模仿的结果,其谬误既因不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更因其掌握史料的欠缺,以致造成主观推测和臆想。为此,本文在肯定他为德国研究汉学先驱的同时,也对其谬误作了中肯的分析与匡正。  相似文献   

4.
1895年甲午战争后结束到辛亥革命前的十余年时间,出于各自的现实需要,中日双方采取了合作的姿态,在这个背景下出现了中国近代留学日本的热潮.结合中国近代历史背景和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日关系的特点、中日双方对留学的态度和政策,对中国近代留学日本的热潮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中国近代留日潮形成的原因,对理解近代中国留日现象以及近代日本对中国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12月2日至3日,"德国的中国能力与中国的德国能力"国际研讨会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中德大楼成功举办。此次会议由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德国研究中心和中德学院联合主办,德国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系和德国汉诺威莱布尼茨孔子学院协办。同济大学副校长江波博士与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董琦教授分别致辞。江波在致辞中回顾了同济大学对德交流的悠久传统与现况,并指出在十九大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背景下,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  相似文献   

6.
德国商业登记法律制度的沿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谢非 《德国研究》2000,15(3):21-25
文章介绍了德国商业登记法律制度的沿革与变化,着重分析了1997 年以来对该制度的改革,以及引发此改革的背景,还提出了德国商业登记制度 对中国商业登记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东人达 《德国研究》2004,19(2):37-41
20世纪初,德国东部基督教新教姊妹会的女传教士来到贵州省大方县传教.她们的传教努力成效不大.但却在推进中国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方面作出了显著的成就,并在社会慈善活动方面也有建树.本文对此将作详细叙述.  相似文献   

8.
如何在华投资成功?这是欲在中国市场有所作为的德国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从投资前的准备、中国市场与消费现状、德国公司的优势等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了具体、客观的分析。作者认为:保证德国企业在华投资成功的前提条件是充分的准备工作,它应包括化相当的时间调查中国市场、了解投资的条件与机会,以及选择可能的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9.
在危机背景下,随着德国在欧盟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对欧战略的调整,以及中德两国合作的日益紧密,德国在中欧关系中凸显出了某种领导角色。本文在分析德国在中欧关系中的角色变化及其原因的基础上,结合案例并运用领导力的三种维度阐释了德国在中欧关系中发挥领导角色的方式及其局限性,并指出西方质疑德国利用其在中欧关系中的角色而牺牲西方的共同战略利益以及德国对此的反应。文章最后提出了中国应对德国在中欧关系中角色变化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对德国经济与社会的影响以及德国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丁纯  瞿黔超 《德国研究》2009,24(2):17-24
肇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对德国的经济、社会产生了严重的冲击。在发达国家中,德国属于受冲击程度中等的国家。具体表现为:相较于关英,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重于金融;对投资的冲击先于消费;出口和制造业受累较重;总体经济受冲击的程度低于美英,但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加深。这是德国的制度安排、经济结构、社会发展、改革和欧盟的影响等因素所造成的。本文在就危机对德冲击的路径、影响表现以及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德国政府的应对举措和思路,并对危机背景下德国经济的复苏前景进行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1.
张雨露 《德国研究》2007,22(1):37-42
随着德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人口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促进家庭和谐发展对于解决这个问题举足轻重.本文主要分析了德国的家庭现状,介绍了政府的家庭政策并对争论的焦点以及目前家庭政策中的利弊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2.
Das Konzept des ?Multikulturalismus“ erscheint zur Analyse von Gegenwartsgesellschaften ebenso wegweisend wie diffus, was nicht zuletzt auf die Uneindeutigkeit des Kulturbegriffs zurückzuführen ist. Es werden zunächst die Konnotationen des Kulturbegriffs in den beiden avanciertesten sozialphilosophisch ausgerichteten Theorien des Multikulturalismus bei Charles Taylor und Will Kymlicka herausgearbeitet. Beide Theoretiker erweisen sich als Repräsentanten eines ?homogenitätsorientierten“ Multikulturalismusmodells kultureller Gemeinschaften. Es zeigt sich, dass dieses Kulturverständnis im totalitätsorientierten Kulturbegriff der Tradition Herders wurzelt, dem ein neuerer bedeutungsorientierter Kulturbegriff entgegengestellt werden kann, welcher die Identifikation von Wissensordnungen mit Gemeinschaften aufgibt. Damit kann ein alternatives Modell des Multikulturalismus formuliert werden, das auf dem Konzept ?kultureller Interferenzen“, das heißt der simultanen Wirksamkeit unterschiedlicher ?background languages“ in Kollektiven basiert, und das zwischen der Struktur impliziter Wissensvorräte und den Selbstbeschreibungsdiskursen von Kollektiven differenziert.  相似文献   

13.
Der Beitrag diskutiert die Frage, warum Betriebsräte in Unternehmen mit ähnlicher rechtlicher, ökonomischer oder organisatorischer Struktur in jeweils unterschiedlichem Ausmaß an den Entscheidungen ihrer Geschäftsleitungen beteiligt sind. Im Anschluss an eine kritische Diskussion der motivationalen Basisannahmen des Mitbestimmungshandelns wird behauptet, dass Gerechtigkeitseinstellungen zur Formierung und zur Legitimation von Interessen gegenüber der Verteilung von Gütern und Lasten im Unternehmen beitragen. Je nachdem, in welcher Konstellation ergebnis- und ordnungsbezogene Gerechtigkeitseinstellungen von einer Belegschaft vertreten werden, ergibt sich eine andere Machtposition des Betriebsrats und somit ein anderer Wirkungsgrad der Mitbestimmung im jeweiligen Unternehmen. Inwiefern die postulierten Zusammenhänge empirisch Bestand haben, wird unter Rückgriff auf Daten aus einer Beschäftigtenbefragung untersucht, die 1999 in 21 Unternehmen der deutschen Metallindustrie durchgeführt wurde.  相似文献   

14.
王雅梅 《德国研究》2008,23(3):54-60
在欧盟内部的多级治理体系中,并存着两个层次的区域政策:欧盟区域政策和成员国区域政策。虽然它们干预的范围和对象不同,但二者是密不可分的。从共同体整体利益出发,通过协调欧盟区域政策和成员国区域政策进而有效地发挥其作用,是欧盟的重要任务。然而由于欧盟和成员国在区域政策权限方面一直没有明确的划分,导致二者之间的摩擦和矛盾,欧盟区域政策和措施常常受到来自部分成员国的阻力,这是欧盟区域政策和成员国区域政策协调的核心与特殊困难。欧盟协调共同区域政策和成员国区域政策的途径主要是要求成员国提交详细的地区发展规划和采取措施控制成员国的国家区域援助。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欧盟区域政策和成员国区域政策协调效应的发挥还需要欧盟和成员国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和配合。  相似文献   

15.
刘跃斌 《德国研究》2006,21(3):17-19
2004年5月1日欧盟吸收10个中东欧和地中海国家入盟,成员国的数量增加到了25个。由于扩大后的欧盟新老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差距较大,欧盟的财政预算分配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困难。欧盟财政法规体系也在一体化进程中显得比较滞后。本文试图从完善欧盟财政预算分配决策机制、分配的基本原则和监管制度多方面分析有关欧盟财政体制未来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6.
德国经济基本面评析:制度与运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乃新 《德国研究》2006,21(1):10-14
目前德国经济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低增长与高失业并存。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其成因既来自经济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的外部挑战,也产生于德国经济基本面制度改革滞后与运行机制摩擦加剧。问题的最终解决在于通过思想创新和制度改革,发挥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制度应有的优势,切实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从制度和运行两个层面改善经济基本面。  相似文献   

17.
欧盟结构政策的作用和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继平 《德国研究》2001,16(2):9-13
文章首先阐述了欧盟结构政策的目的和手段 ,讨论了现行结构政策的特点和效果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欧盟东扩的现实 ,探讨了结构政策目前存在的和将要面临的几大问题。文章最后对欧盟委员会针对上述问题的政策建议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Over the last decades labour has changed considerably; now individualization and personal enterprise are beginning to shape its character and meaning. In this way, labour has acquired a kind of narrative, which is shown in examples of online-recruiting by German companies. On the other hand, punishment nowadays does not focus on rehabilitation and is, it may be said, handled without any narrative. A comparison of both developments suggests significant changes in social integration and control.  相似文献   

19.
钮松 《德国研究》2010,25(1):12-18
德国中东政策与欧盟中东政策的相互影响是规范相互传递的过程。德国在积极引导欧盟制度建设的同时,展现其作为"欧洲的德国"的一面。德国的民事角色、经贸合作角色塑造了欧盟角色的一个方面,其规范与欧盟的发展需求相吻合,欧洲一体化的制度保障为德国规范的传递提供了有效管道,因此,欧盟中东政策表现出明显的追求和平、阿以和解、促进与中东的正常经贸交流等形式;欧盟积极促进民主人权价值观外交,并出现了向军事力量适度变形的迹象和实践,在欧盟内部长期被熏陶的德国主动接受并逐渐内化了这些规范,其中东政策表现出明确但又适度的维护民主人权价值观的倾向,以及通过在中东的军事行动突破来实现德国军事思想转型的迹象。  相似文献   

20.
德国经济走势综述及重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继平 《德国研究》2008,23(3):36-41
迈入2008年,在全球经济普遍下滑的背景下,德国经济走势也出现了波动和新特点。文章在概括德国经济总体走势的基础上,探讨了其背后的重要影响因素及与之相关联的作用关系。除了直接的短期因素组合之外,作者还特别分析了影响德国经济长期走势的一些根本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