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扶贫状元莫文珍□黎志隆田阳县那坡镇尚兴村村委会主任莫文珍带领全村225户1135人,从极端贫困的大石山区搬迁到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土山坡,闯出了一条异地开发的成功之路。199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023元,人均有粮138公斤。尚兴人从此告别了贫穷,走...  相似文献   

2.
潘家庄村是临洮县洮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共6个社,428户,1936人,耕地1356亩.199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400元,绝大部分群众在温饱线上辛苦劳作.如今,该村已成为临洮县新添镇的小康示范村、地级文明村,人均纯收入达1580元,人均产粮达300公斤,70%的农户过上了小康生活.全村现有大小汽车17辆,农用三轮车300多辆;有40户农户安装了程控电话;有14户农户建起了宽敞明亮的二层楼房,13户修建了清洁卫生浴池.潘家庄村富了,治安好了,环境美了.潘家庄村的村民们自豪地说:我们有一个替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村党支部.  相似文献   

3.
沸腾的山庄     
在武都县城西白龙江南岸的锦屏乡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村叫土门垭村,该村坐落在于旱缺雨的半山地带,全村102户群众,440口人,有土地398亩,人均不到一亩,人均纯收入935元,人均有粮300公斤.过去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村里人"吃饭靠天,吃水靠担",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相似文献   

4.
东关村是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的一个城郊小村,共有625户,2967人,耕地不足1800亩.到1989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还不足200元,绝大部分群众在温饱线上辛苦劳作,全村贫困面高居70%以上.1990年以来,东关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5年,在全县率先实现稳定解决温饱;1999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9年的200元提高到1200元以上,村积累由10万元增加到150万元.  相似文献   

5.
麻窝村地处织金县官寨乡北面,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织金洞约3公里,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绝壁合围,地若天坑的小村.全村辖6个村民组,共227户1007人,辖区内居住着汉、苗、穿青等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数的38.5%,实有耕地面积1640亩.早在10年前,这里不过是一个人多地少,靠传统耕作方式艰难度日的落后的小山村,全村没有一块水田,村民们靠着人均几分薄地种几垄红薯几把包谷为生,"一年辛苦半年粮,半干半稀度饥荒".90年代初,全村人均口粮不足200公斤,人均纯收入不足500元.  相似文献   

6.
大垭口村位于云县茶房乡东北部,属高寒山区。全村下辖8个村民小组、484户农户、2089人,是一个集彝族、拉祜族、傣族为一体的少数民族贫困村。199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仅为118.6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仅有450元,人均占有粮食仅有175公斤,全村特困户达307户、1351人,占总人口的65.2%。  相似文献   

7.
20多年前的陇川县陇把镇户岛村,到处都是黄土坡和杂草丛生的沼泽地,全村耕地面积只有2434亩,村民年人均收入仅有300元,人均有粮300多公斤。由于人多地少,村民全靠种水稻、甘蔗维持生活,单一的产业结构,让大家的日子过得很艰难。  相似文献   

8.
走进康县甘石坝村,提起县人大代表、村支书李进才,群众无不竖起大拇指.甘石坝村共有87户,410人,全村耕地面积550亩,且多是土薄地陡石头多的山坡地.1995年以前,全村仅有的财产是2000多元难以收回的欠账和存折上的几毛钱,全村人均有粮不足300斤,人均纯收入仅260元,群众生活贫困,村上的工作很难开展,领导班子处于瘫痪状态,是有名的后进村、难缝村.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李进才勇敢的挑起重担,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  相似文献   

9.
镇原县南川乡上庄村地处南川乡的西部,五指塬的"无名指"上.全村共辖13个自然村,386户,1771口人,现有耕地7535亩.2001年人均产粮75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18元.  相似文献   

10.
《江淮》2007,(10)
黄山区新明乡三合村有12个村民组、1432人,茶园面积4000亩。近年来,三合村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以做强太平猴魁茶品牌为抓手,发展茶叶经济,促进了全村经济社会发展。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1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00元,比2000年增长100%以上。2006年全村茶叶总收入达到2000万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  相似文献   

11.
《党风与廉政》2000,(9):13-15
在 圣地延安 ,这是一个曾经穷得出了名的小山庄。然而 ,两三年间竟奇迹般地走上了致富之路。全村人均产粮由240公斤提高到500公斤 ,人均纯收入由400元增加到1400元。村民们向贫困道过别后感慨地说 :“高庄致富 ,全靠咱市委书记高宜新。真的 ,如今咱有粮吃 ,有钱花 ,电通了 ,路平了 ,自来水进了家 ,学校也办起来 ,可给咱弄美了。”市委书记到山村 ,他说 :要抓基础设施建设 ,改变群众生存环境1997年3月20日 ,延安市委书记高宜新站在延安宝塔区梁村乡高庄村的山头上问村支书 :“村上人均基本农田有多少 ?”答 :“0 .2亩…  相似文献   

12.
穷则思变 深藏在黔中腹地万山丛中的贵州省织金县官寨乡麻窝村,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绝壁合围,势若天坑,整个麻窝村犹如一口3平方公里的大锅底,盛满了世世代代麻窝人的苦难与辛酸.直到20世纪90年代,全村人均吃粮不足200公斤,人均纯收入不足500元.成了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相似文献   

13.
兰州市安宁区安宁堡街道东门村位于兰州市新城区和国家级兰州经济开发区生态农业园区内。全村336户、1378口人,土地面积1048亩。特色产业以桃、枣为主,栽植面积达700余亩,年产鲜桃及红枣52万公斤。200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639元。  相似文献   

14.
正互助土族自治县塘川镇坪地村地处干旱浅山区,是青海日报社定点帮扶村。全村常年居住农户126户,总人口467人,全村精准识别扶贫对象50户184人。多年来,坪地村人均年纯收入一直增长缓慢,201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2600元,父老乡亲们一直处在十年九旱且产业单一的困境当中。2015年10月9日,在青海日报社党组领导语重心长的嘱托声中,青海日报社扶贫工作队前往互助县塘川镇坪地村,担当起了精准扶贫的重任。  相似文献   

15.
东关村是张家川县的一个城郊村,有629户,2942人,耕地不足1800亩.到1989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还不足200元,绝大部分群众生活在温饱线以下,贫困面高达70%以上.1990年以来,东关村在不断发展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5年在全县率先实现稳定解决温饱;2000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9年的不足200元,提高到1200元,村积累由10万元增加到150万元.最实惠的莫过于群众生活的巨大变化,30多幢颇具民族风格的"小洋楼"错落有致,村有大小客货车30多辆,大部分农户家都通了有线电视、程控电话,买了高档家具,东关村成为了全县的"文明村"和"首富村".这一切,与村党支部书记苏永禄的努力和奋斗分不开.  相似文献   

16.
高坪镇红塘村土壤瘠薄、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全村人均纯收入不到1000元.村支书郭荣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红塘村1973年就开始种茶树,村民有丰富的种茶经验,但由于规模不大、品质较差、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导致茶厂关闭、茶树被砍、茶农受穷.郭荣辉认识到,只有形成规模优势,提高科技含量,建基地、引业主、找市场,才能为村民找到增收的靠山.  相似文献   

17.
村民自治经济发展弥勒县西三乡小龙潭村,原是一个生产条件差,经济落后的彝族小山村。全村有219人、500亩贫瘠的土地,采取的是传统落后的耕作方式。1991年人均有粮不足250公斤,人均纯收入仅308元。人畜饮水相当困难,一年有半年时间要人背马驮到十几公里以外的花口闸塘取水度日。1992年,该村村民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按照省、州、县、乡的部署,民主选举出了28岁的常光亮担任村委会主任。面对群众的信任,结合本村群众生活贫困、经济发展缓慢的现实,他带领村委会"一班人",积极发动群众,利用群众的智慧、勤劳,一是实现了户均一个家庭水窖和一个地边水窖的愿望,解决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二是积极调整种植结  相似文献   

18.
1994年,息烽县被列为国定贫困县,当时有贫困人口14.04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70.33%,其中人均纯收入200元以下的极贫人口有7.4万人,占52.1%。县委、县政府始终以扶贫工作统揽工作全局,到1996年,全县85%以上的农户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农民人均占有粮食从1993年的297公斤提高到335公斤,人均纯收入由310元增加到1200元。1997年成为全  相似文献   

19.
隆德县山河乡王庄村位于山河乡西南2公里处,隆秦公路穿境而过。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共316户,1202人,有党员42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5亩,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442元,与全县其他乡镇行政村比较,农民生活水平仍然偏低。  相似文献   

20.
赵阳 《共产党员(沈阳)》2014,(10):F0002-F0002
浙江省宁波奉化市滕头村区域面积2平方公里。全村339户、865人。2013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75.6亿元。利税8.33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5.2万元.人均居住面积80平方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