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法院系统进行的民事(包括经济)审判方式改革,历经几载,经过全国法院干部的不懈努力,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在,我们沿着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轨迹探寻,总结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经验,发现问题,提出今后努力方向,继续推动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发展,应该说是很有意义的一项工作。回顾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之初衷,当时改革的方向是革除不符合现行民诉法规定的习惯做法,认真贯彻民诉法所制定的各项原则。当时提出的口号是,改革不突破现行法律的规定。具体地说,就是在现行法律的框架内改革,当时流行的说法是审判方式改革是对现行法…  相似文献   

2.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是我国民事诉讼活动的一项重大变革,涉及民事诉讼模式的转变和新的诉讼运行机制的确立、笔者拟从分析我国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人手.在考察德美两国诉讼和解制度后,探讨法院调解制度完善的方向,推动审判方式改革向纵深发展。一、法院调好制度程序设置上的主要问题及其负面影响程序的价值就是确保实体处理的公正,程序不严格是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的主要弊端。庭前调解的规定不合理。首先,庭前调解适用于法院认为法律关系明确、事实清楚的所有民事案件。①但在审判实践中,对什么是法律关系明确、事实…  相似文献   

3.
民事二审程序应确立禁止不利变更原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上诉不加刑是刑事诉讼法明文规定的基本原则之一 ,民事诉讼是否有相对应的原则呢?我国民事诉讼法虽无类似规定 ,但对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处分原则、上诉权、上诉审查范围进行分析 ,我们可得出结论 :民事诉讼二审程序中实际已确立了禁止不利变更原则。但对该原则在理论与审判实践中的认识不甚明确 ,故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以审判方式改革为契机 ,在民事二审程序中切实确立禁止不利变更原则 ,实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一与刑事诉讼中的上诉不加刑原则类似 ,民事诉讼中禁止不利变更原则也是指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的审判原则上不能将上诉人置于更加…  相似文献   

4.
民事二审程序若干问题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事二审程序的良性运作对于充分发挥二审法院审判监督职能.确保裁判公正具有重要的意义。要进一步完善民事二审的运作机制,仍不乏有值得探究的问题。在此,笔者拟就四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关于二审法院的审查范围问题关于二审法院的审查范围,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第151条明确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最高人民法院于1998年6月29日下发的《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35条亦规定:“第二审案件的审理应当围绕当事人上诉请求的范围进行…  相似文献   

5.
论刑事法官的审判思维 以应然与实然为研究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院是法律的首都,法官是帝国的王侯。"在法官职业化语境中,作为法律帝国王侯的法官以行使国家审判权为专门职业,并具有独特的法律思维。当法官的法律思维成为裁判具体案件的思考方式时,法官的法律思维即为审判思维。在审判工作中,法律经由法官之手转换成个案场景中的裁判,这一过程法官的审判思维成了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人民法院组织法》第11条规定:“各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会议由院长主持,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可以列席。”法律的这一规定是基于检察机关在国家权力分配中的定位即法律监督,“检察官的职责不单单是在于刑事被告之追诉,并且也在于‘国家权力之双重控制’。”检察长列席同级法院审判委员会这一制度,是中国司法制度的特色之一,是实现审判监督方式多元化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建立科学合理的审判管理体制是从根本上治理裁判不公和司法腐败的需要,也是司法改革的长期发展目标之一。以行政方式进行审判管理的案件审批制存在严重弊端,应当坚决取消。实行法官独立审判是审判活动规律的要求,不存在法律上的障碍,它是法官队伍建设和公正审判的基本条件之一。程序性司法权是审判权的基本组成部分,程序性司法是法院的重要职责,通过纠正违法程序确立程序审查优先的公正审判原则,制约法官职权,对治理程序违法和审判权交易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曾娜 《法治研究》2012,(9):127-131
近年来,为约束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法院在司法实务中日益重视公共政策的运用,在个案审理、司法解释及司法建议中经常可以发现公共政策分析。从审判实践看,法院一方面对行政机关的政策判断采取尊重的立场,另一方面出于有效履行审判职能的考虑,坚持对公共政策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为减少公共政策适用中的负面性,法院应确立以下两个界限:不能背离法律规范的明确含义以及不可放弃法的基本价值。  相似文献   

9.
谈法官认证     
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举证、质证的法律原则,而对认证本作出明确的规定。认证已成为当前庭审方式改革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就认证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旨在推进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顺利进行。一、认证的构成要素民事诉讼中的认证,是指审判组织对法庭出示并经质证的证据材料进行审查、采证的一种民事诉讼活动。认证的主体是审判组织,认证的对象是在法庭上出示并经质证的证据材料,认证的内容是对认证对象的审查和确定效力。(-)认证主体认证的主体是审判组织,即对民事、经济纠纷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组织,包括合议庭和独任庭,具体…  相似文献   

10.
近一个时期以来,在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中,由于受到法治现代化即法治英美化思潮的影响,一些学者对我国刑事审判法律监督制度存在的合理性提出了种种质疑。持这些观点学者认为,在对抗式庭审方式确立后,出庭检察官既要承担控诉方的诉讼义务,同时又具有法律监督者的身份,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者对刑事审判的监督与其同时作为公诉机关的地位是相互冲突的、互相矛盾的;检察机关监督法院审判工作,实际上使检察权凌驾于审判权之上,法院受检察机关的监督,法官就缺乏权威,裁判也不能具有终局性。本文拟在探讨我国刑事审判法律监督基本特征和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对质疑刑事审判法律监督正当性的观点作出积极的回应。  相似文献   

11.
1999年以来,茂名市中级人民法院认真贯彻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及省院《实施意见》,全面开展审判方式、审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和内外监督机制等方面改革,并逐步推进审判组织制度、法院内设机构的改革。一、开展“大立案”工作改革(一)制定了《茂名市法院案件流程管理规程》。前年11月份,该院制定了规程,对大立案工作作了明确规定。一是实行统一立案,所有受理的案件都由立案庭统一审查、登记、核准诉讼费、编案号、分流、移交各业务庭。二是规定诉前财产保全工作由立案庭负责。三是开展案件“四排定…  相似文献   

12.
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是当今司法界及法律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已成为人民法院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一段时期的试行,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所要求的公开审理,强化庭审功能,强化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强化合议庭和独任审判员的职责等这些举措,有利于促进法院的廉政建设,保证办案公正,有利于全面客观地调查收集证据和审查证据,防止先入为主,有利于提高办案效率,提高法官业务素质,执法水平和驾驶庭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但有的法院在改革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当事人的文化素质及本身条件的实际情况,全面否定经过长期审判实践积累起来的经验及依法确立的原则与制度,因而产生了一些超前的,不适合我国国情的甚至是错误的审判方式和方法,致使所审案件案情不清、裁判不公、武断粗糙,特别是体现举证、质证、认证这一环节之上,而举证、质证、认证是人民法院审判方式改革的核心内容,本文主要就这一环节所存在的问题浅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3.
反思之一:审判方式改革要名实相符。中国审判方式改革的提出,是在《民诉法》颁行、其所规定的审判模式急待落实,而需彻底清算《民诉法(试行)》所形成的旧有审判模式之时;审判方式改革的立法认可及全面启动,是在修订后的《刑诉法》颁布实施前后,改革的对象是《民诉法(试行)》和旧《刑诉法》所确立和形成的职权主义审判方式,改革的目的是弱化职权主义,强化当事人主义,并确立诉(控)辩式审判方式。而今前期改革的内容和目的业已得到立法认可,基于国家立法的权威性、确定性、强行性,此前处于争议、存疑、研讨、探索地位的审判方…  相似文献   

14.
检察长列席同级法院审判委员会(以下简称审委会)会议制度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监督职权。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法律规定存在着缺陷。各级检察院检察长很少列席同级法院审判委员会会议,使这项制度近乎虚设。为了改变现状.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相继发布了《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检察改革的三年实施意见》,将落实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会议制度作为改革的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15.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借鉴了大陆法系职权主义刑事审判方面在改进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在保持自身特色和长处的同时,充分吸收了当事人主义模式中能反映现代司法文明成果的成功经验,在完善我国刑事审判方面作出了重大改革。(一)刑事庭审方式的改革与审判公正价值的实现公正是现代法律制度追求的最基本价值目标,是法律的精神实质。审判是国家权力通过法律适用形式在解决社会纠纷领域进行的活动,是国家“为当事人双方提供不用武力解决争端的方式”。它的公正性是保持法律制度永恒生命力的前提和基础。而刑事审判是“法院以确定具体刑罚权…  相似文献   

16.
一、审判委员会“审批”案件现状 (一)审判委员会“审批”案件缺乏法律依据 审判委员会“审批”案件的现行有效的法律依据有二:一是法院组织法有关“审判委员会讨论重大的或者疑难的案件”的规定;二是刑事诉讼法有关对疑难、复杂、重大案件,合议庭“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规定。严格说来,上述两条法律规定不仅内容相互冲突,而且并不能当然得出审判委员会享有“审批”案件的权力。 首先,从规定的内容上看,法院组织法规定的审判委员会职权之一是“讨论”案件,没有有权作出“决定”之说,而刑事诉讼法规定审判委员…  相似文献   

17.
华锋 《经济与法》2003,(12):29-30
审判权独立行使已被现代法治国家作为一项普遍遵从的基本法律原则确定下来。我国虽然在政体上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是从国家权力行使分工的科学化、合理化角度出发,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角度出发,通过宪法、法院组织法、法官法以及三大诉讼法,已经确立了审判权独立行使的法律准则。然而,在审判实践中,法院独立审判和法官独立审判并未从立法上得到充分的制度保障,人们对法院独立审判和法官独立审判的认识也不尽一致。为此,笔者愿从有关立法状况和应有的确切含义角度对此问题做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8.
作者认为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中的“直接开庭”,不是改革,也不是新发明;“审理前的准备”许多国家民诉法都有规定,是民事诉讼的一个重要阶段,且经诉讼实践检验是正确的,不能予以否定;应客观评价审理前的准备,依法办案,保障民事审判工作正常运作。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不能完全脱离民事诉讼法,不能在诉讼法之外另搞一套,应在“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方略指导下,通过改革进一步丰富发展完善民事诉讼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事审判方式  相似文献   

19.
张延军 《行政与法》2005,(4):123-124
审判委员会是依据现行的法律规定在法院内部设立的重要的审判机制,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一项司法审判制度。其任务是总结审判经验,讨论重大或者疑难案件和其他有关审判工作的问题。审判委员会制度在其确立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尤其是建国时期,曾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法院机构改革的不断推进,审判委员会的弊端也日益显现以致阻碍了司法公正的实现必须对其予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法院组织法修改与司法制度改革论丛之三──关于审判组织的几个问题蒋惠岭审判组织的地位根据法院组织法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合议制,由审判员或审判员和陪审员组成合议庭进行;简单的民事案件、轻微的刑事案件和法律另有规定的案件,可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