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辉忠 《今日浙江》2014,(16):12-13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把古村落保护好,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从2012年开始,我省决定全面开展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今年是全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关键要突出一个"精"字,真正做到策划要精心,工作要精细,拿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牢牢树立精品意识,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做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我思恋故乡的小河,还有河边那吱吱唱歌的水磨……"传统村落,承载着人们绵长的乡愁情思。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建设美丽乡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近年来,永安市人大常委会将传统村落保护列为工作重点,积极推动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取得比较显著的成效,不仅留住了"美丽乡愁",更激发出乡村发展新活力。  相似文献   

3.
《精神文明导刊》2014,(11):8-12
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不要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比如说“涂脂抹粉”,房子外面刷层白灰,一白遮百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  相似文献   

4.
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表示,在新农村建设中,要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防止以新农村建设等名义大拆大建占用耕地;要加强村镇建设用地管理,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要严格征地管理,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孙文盛强调,要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  相似文献   

5.
<正>江欣苑社区工作的理念可以用四句话、十六个字来概括:党建引领,多元共治,巩固基层,凝聚群众。而我们的目标和落脚点只有一句话、五个字,那就是:"为人民服务!"江欣苑社区是一个特殊的城中村改造社区,一是特殊的地点,在2007年1月份前,江欣苑社区周边都是农村,都是菜地和鱼池;二是特殊的环境,属于大拆大建大发展;三是特殊的居住群体,江欣苑社区的居民群众都是洗脚上岸的农民;四是有个特殊的为居民服务的团队,以本人为班长,我们一班人  相似文献   

6.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人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人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7.
<正>乡愁是人生一道最美丽的风景,如何留住"美丽乡愁"?《当代广西》第21期"本期关注"栏目《绿色乡村的生态红利》一文给出了答案:留住乡愁需产业支撑。生态乡村建设最终目的是让群众过上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日子,即要"面子",也要"里子"。《绿色乡村的生态红利》介绍了融水苗族自治县发展生态旅游、象州县发展绿色林果业、容县发展循环农业等一系列举措,把生态乡村建设融合到发展新产  相似文献   

8.
正建设美丽乡村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基层群众养成美的德行、得到美的享受、过上美的生活,让城乡之间、乡村之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用无数美丽乡村共筑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乡村,要顺应自然,留住乡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总书记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乡村的山水画卷。"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就是要不填湖、慎砍树,就地取材造景,随坡就塆植绿,让乡村融入自然。至于"乡愁",不管你想与不想,故乡在哪里,乡愁就  相似文献   

9.
优秀的乡村文化是乡村发展的思想内核,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乡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让乡村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内在保障。乡村振兴战略要实现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将乡村传统文化融入产业发展,在引导产业发展的同时打造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0.
江鹤 《今日海南》2011,(1):22-22
望海楼要被拆的消息一经传出,反对声便铺天盖地而来。一个让中国人敏感甚至反感的“拆”字,加上屡屡见诸媒体报章的老闯海人动情回忆,海口居民含泪讲述。更加剧了人们对此事的关注。“一段城市记忆就要消失了”成为反对声音逐渐高涨的理由。  相似文献   

11.
城乡风貌是一个地区自然人文禀赋、经济社会发展和时代精神追求的综合展现.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城乡风貌保护和建设工作.在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上,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在2020年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长三角区域城市开发建设早、旧城区多,改造任务很重.不能一律大拆大建,要注意保护好历史文化和城市风貌,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  相似文献   

12.
“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样诗意的文字,出自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文件。它描述的是城乡建设的美好愿景,推动着美丽乡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根据住建部的统计资料,2000年时,全国自然村落总数为363万个,到2010年减少到271万个,10年间消失了92万个,相当于每天消失300个。照此速度,如不加以保护,人们甚至可以设想,不远的将来,传统村落将在中国消失殆尽。这些蕴藏着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的消失,是我们民族和国家的重大损失。"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对许多人来说,传统村落承载着乡愁,支撑着人们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4.
<正>“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寄望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2013年年初,在建设“美丽中国”指引下,我区启动“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用8年时间依序开展“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活动。4年来,随着“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我区“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也愈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5.
<正>"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2013年12月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精髓之一,这幅美好的画面为我国未来的城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城镇化要遵循规律,因势利导。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提升质量[1]。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三改一拆"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要破解的难题更多,要啃的"骨头"更硬,要处理的利益关系更复杂,要经受的阻力会很大。这就需要我们以法治的思维和方法,推进"三改一拆"工作,特别是要把"三改一拆"与法治浙江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法治保障"三改一拆",以"三改一拆"促进法治建设,扎实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把"三改一拆"作为深化法治浙江建设的大平台,使深化法治浙江建设的抓手更实更具体,使"三改一拆"工作更有力更有效  相似文献   

17.
<正>曾几何时,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我们蓦然发现家乡的山不再那么葱郁,水不再那样净洁,景不再那么熟悉。如此,习近平总书记一句"要保护好祖国的青山绿水,要让子孙后代记得住‘乡愁’",不知撼动多少中华儿女的心。为了让八桂儿女记得住"乡愁","美丽中国"战略的广西版本,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科学施策和精心谋划下,经过两年多的持续实践,正孕育出春华秋实的乡村美景。2013年5月,我区吹响了"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的集结号。以清洁环境、美化乡村、培育新风、造福群众为目标的"美丽广西·清洁乡村"首先在八桂大地拉开帷幕,这不仅是建设"美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各地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无论大中城市还是小集镇,都呈现出"扩张""膨胀"的势头,大规模拆迁的现象随处可见。然而,需要警惕的是,不少城市搞大拆大建,急功近利,一味地贪快求新,搞"运动式"、"蔓延式"的发展,这种  相似文献   

19.
刚刚闭幕的首府“两会”,为首府新农村建设描绘了一幅绚丽的蓝图:利用5—10时间,将首府农村100余万乡村人口降低到不足10人,实行城乡联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大转移,使农民早日享受到城市的现代文明。“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首府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坦诚交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把增强农民的幸福感作为重要内容。要带着对农民的浓厚感情,去真诚地帮助农民建设新农村,决不能把新农村建设片面地理解为新村建设,搞劳民伤财的大拆大建。要尽量结合农村实际,尊重农民的意愿,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其实,在首府农村,…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既要积极塑形,也要注重铸魂。进入新时代,乡愁已经从个体意义的情感型乡愁上升为社会和国家层面的治理型乡愁。以新型城镇化导向的乡村建设对传统村落文化传承产生消极影响,人口外流导致村落空心化和成员身份认同弱化,行政推动型移风易俗对传统文化传承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积极应对乡村振兴进程中留住美好乡愁所面临的挑战,需要超越“资源维度”和既有做法,更多地考量“治理维度”并创新路径。基于乡村社会基础和发展趋势,留住乡愁应着力从协同治理、下沉式治理、参与式治理、属性治理等维度推进。在实践中,要坚持以党领共治推动乡愁场域的打造,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激发乡村文化振兴的内生动力。要把留住乡愁作为重要民生问题,重视围绕乡村居民内在需求而重塑乡愁治理新格局,充分发挥乡村居民在乡愁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更好地留住美好乡愁,增强民众的参与性、获得感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