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购房合同上写明购买的是16.17层的房子,拿到手的却偏偏是14,15自然层的房子。而引发这一怪事的原由,竟是房屋开发商避讳“不吉利”数字跳层编号惹的祸。那么,民间避讳“不吉利”数字的习俗能得到法律认可吗?  相似文献   

2.
避讳。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历史现象。所谓避讳,是指对君主、尊长的名字在文字或口头上要用特定方法加以回避,不得直书或直称.避讳,起于周朝,行于秦汉,盛于唐宋,弛于元蒙,复又严于明清,直到民国还有这种现象。现代生活中把“直呼其名”仍视为失礼,也算是避讳的一种遗风吧。古人敬其名,《左传》:“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可见周朝人已用避讳君主或尊长的名来表示尊敬。  相似文献   

3.
以二战为分水岭,日本战前的中国学研究在战后被日本学界视为战争的幕后推手而彻底抛弃,战后的研究是在批判东洋史研究的基础上重新开始的一门新学问。从源流来看,日本的当代中国学研究有东洋史和区域研究两个系列四个学派;从思考框架来看,存在回归传统、"中国就是中国"、普通的近代化、东亚型四种模式。与欧美国家相比,日本的中国学研究在中国的近现代历史和经济研究领域最为活跃,引领世界前沿。面对当前日本中国学研究停滞不前的状况,鉴于中国发展的实际,三元结构论、制度化、相对化可作为推进研究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4.
<正>他是纳西历史文化之父,是西南边疆学的奠基人,是中国民族史泰斗,是滇史拓荒一代大师,是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关系史研究的开山鼻祖,他开创"中国历史发展整体性"学说,被誉为"南中泰斗,滇史巨擘"。方国瑜(1903-1983),字瑞丞,云南丽江人,纳西族,现当代著名学者,历史学家、民族学家、文献学家、语言学家、方志学家、教育家,云南九三学社组织早期领导  相似文献   

5.
语言中有一种常见的委婉语。委婉就是不明言,是拐弯抹角,换一个说法,给人以提醒、暗示,或遵守某种礼节。从姓名、尊长方面追索委婉语中的文化信息,可以辨别东西文化的差异,以及人际关系中的自我意识差别。避讳是中国特有的风俗,说之于口,形之于字,形成  相似文献   

6.
正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史与中国边疆学"研究自20世纪30年代发轫,方国瑜、江应樑、尤中等学者共同努力、推进西南边疆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学术基础。2008年,云南大学在历史学一级学科之下自主增设中国边疆学专业博士点,并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海外中国学的研究,正逐步纳入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范围,将其视为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科的一个新的分支方向。中外史学交流和互动,是我们不可忽略的。接受史学理论对海外中国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海外中国学研究对中国史学的深入研究,以及史学史研究对推动海外中国学发展的意义是双重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王金波 《协商论坛》2007,(11):45-45
在洛阳,提起全福食品,几乎无人不晓。初识任全福,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有次和朋友在一家火锅店吃自助火锅,吃完饭,他竟毫不避讳地将自己锅内的汤一饮而尽,这个小小的细节让笔者对这位身价千万的全福集团掌门人由衷地产生了万千崇敬之情,决定走进全福,品味一下任  相似文献   

9.
《当代广西》2012,(8):59-59
在我国古代,城市的改名易称,大多因为汉字的避讳。据《隋书·地理志》记载,为避隋炀帝杨广的“广”字,一下子就改掉几十个城市之名,其中广州改为番州,广饶县改东海,广安县改延安,广都县改双流等。如果说杨广只避一个“广”字,唐德宗李适避讳就宽多了,他不但避讳“适”,连像“适”的“括”字也不放过。《闻见后录》卷二六云:“处州,旧为括州,唐德宗立,当避其名,适处士星见分野,故改为处州,音楮。今俗误为‘处所’之‘处’矣。”  相似文献   

10.
稿约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9,24(3):F0003-F0003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是江苏警官学院主办的一份法学和警学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 1704/Z,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1020,江苏省一级期刊,江苏期刊方阵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该刊设有"刑事法研究"、"宪法行政法研究"、"民商法研究"、"法学理论研究"、"法史研究"、"社会治安研究"、"犯罪学研究"、"警事学研究"、"侦查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一口气读罢顾秀莲主编的《20世纪中国妇女运动史》中卷,[1]一种强烈的感受就是——妇女不能没有历史,历史也不能没有妇女;国家离不开妇女,妇女也离不开国家。妇女与历史、妇女与国家之间的互动和同构,留给后人的不只是"妇女的",同时也是"历史的"和"社会的"。正如李小江在"20世纪中国妇女口述史丛书"总序中所说:"女性学者的学术关怀不仅应该是女性的,也应该是历史的。无论过去还是今天,女性  相似文献   

12.
曾祥云 《湖湘论坛》2011,24(2):59-62,68
中国逻辑史是中国固有逻辑理论发生发展的历史,它既包括中国固有逻辑理论在我国发生发展的历史,也包括中国固有逻辑理论在本土之外的传播与研究情况。西方逻辑和印度因明在我国的研究情况,既不是中国逻辑史考察研究的对象,更不能作为划分中国逻辑史历史分期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把传统的经济思想史研究拓展为包括思想史、政策史和事件三个元素的经济学史研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可以尝试的一个研究思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的起点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起点一致,至少可以上溯到1917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史研究的重点,是处理好理论和人物的关系,既要重视党的领导人和领导集体的理论贡献,也不能忽视经济学家在理论建构中发挥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政策史研究一方面要厘清思想、方略和政策三者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则不能回避对历史教训的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事件研究,不仅是为了呈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竞争局面下的发展历程,也要为推动它的发展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稿约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是江苏警官学院主办的一份法学和警学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1704/Z,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1020,江苏省一级期刊,江苏期刊方阵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该刊设有"刑事法研究"、"宪法行政法研究"、"民商法研究"、"法学理论研究"、"法史研究"、"社会治安研究"、"犯罪学研究"、"警事学研究"、"侦查学研究"、"警事科技探索"、"警事教育研究"等栏  相似文献   

15.
稿约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9,24(2):F0003-F0003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是江苏警官学院主办的一份法学和警学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1704/Z,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1020,江苏省一级期刊,江苏期刊方阵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该刊设有"刑事法研究"、"宪法行政法研究"、"民商法研究"、"法学理论研究"、"法史研究"、"社会治安研究"、"犯罪学研究"、"警事学研究"、"侦查学研究"、"公安工作研究"、"警事科技探索"、"警事教育研究"等栏目。"刑事法研究"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研究起始于20世纪40年代末。近70年来的国内外研究主要是导读性宏观介绍论证,但已开始向国际跨学科微观分析考证转变。因此,要深化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研究,可以把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直接论述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这些论述的"史前史"即形成过程,"史后史"即传播过程,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及后世对其的评价,特别是就一些关于"中国"的重要论述结合现时代进行重点剖析,这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中国国情、推进中国研究、坚持中国道路、传播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7.
孟庆延 《求索》2022,(1):126-134
在中国社会学研究中,口述史并非普遍的研究方法,口述史研究作为个案研究往往被认为缺少普遍性。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共产主义文明"为研究问题意识的口述史研究传统却在中国社会学研究中贡献了自己独特的力量。2019年,周晓虹主持的"新中国工业建设口述史"研究项目启动,将有关"现代中国"的研究主题从革命推进到了建设。以这两种不同的口述史研究项目为聚焦对象,从问题意识、理论传统与分析路径等角度讨论其内在差异,会发现这两种研究传统所讨论的核心问题内在具有一致性,从而共同构成了面向中国历史与文明的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谱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源远流长,成就斐然.音乐史学是介于音乐学和历史学之间的分支学科,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发展历程,揭橥其发展规律,对于中国古代音乐史、史学史和文化史的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前人时贤的研究基础上,对中国古代音乐史著的文本编撰体裁及其相关特征进行了初步探寻.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改革史研究不能单单被认为是一项学术性进展,更为重要的是推动"三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理论上,农村改革史研究可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叙事和逻辑诠释,有益于丰富我们党"三农"工作的世界历史意义。实践上,农村改革史研究应促进全社会达成"政治共识",以推动全社会形成合力投入"三农"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根据省委部署和省政协党组党史学习教育安排,"七一"前夕,省政协党组书记、主席黄莉新为省政协党员委员及机关全体干部上专题党课。黄莉新指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一部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我们党带领各族人民走出了一条扭转民族命运的奋斗之路、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的初心之路、探索建设现代化的创造之路、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锻造之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红色历史,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进一步坚定信仰信念、激发奋进力量。要传承红色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