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学生集群行为的分析和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集群行为具有偶发性、失控性等特点;具有模仿、感染等心理特征。大学生集群行为发展有四个阶段酝酿、兴起、爆发、平息。控制集群行为可通过认知矫正、情绪转化、示范效应来完成。  相似文献   

2.
危机事件往往引起网络集群行为。网络集群行为是一种网络舆论现象,网络媒介属性使其与现实集群行为存在显著差异。社会转型时期矛盾聚集是其发展的根源,社会环境、群体心理、信息认知、网络特性和媒介影响网络集群行为。调控网络集群行为的措施有:信息公开、舆论引导、网站自律、网络立法、网络监管、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和建立分析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3.
随着就业竞争形势的日趋激烈,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挫折问题也日渐突出。对此,学校应对大学生给予积极疏导,使大学生迅速走出逆境、恢复积极健康的心态。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网上集群行为是在网络快速发展以及大学生利益诉求多样化的背景下涌现出的一种新的集群行为模式,它具有动机单纯、行为较少暴力性、情绪非理性和可控性等特点,具有从众、模仿、感染、情绪化等心理特征.引导和控制大学生网上集群行为可通过文化引领、情绪转化、道德感化和榜样示范等来完成.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讨论大学生逆反心理本质和形成条件的基础上,试图对大学生逆反心理同具有近似形成过程的其它心理现象,如创新心理加以区别,通过对比,进一步对逆反心理的范畴与意义加以界定,并以大学生学习活动中所产生的逆反心理为例,提出针对性的疏导消解策略。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心理疏导是在遵循大学生心理成长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心理和思想上的各种问题进行疏通和引导。以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自主与自立意识增强、心理矛盾与情绪不稳定、压力大与心理承受能力弱等心理特点的要求。大学生心理疏导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按照主体性、个体差异性、整体性发展、保密等原则,采取渗透、互动、咨询、体验等科学方法进行疏通、引导,切实排解大学生的内心困惑,从而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7.
目前,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障碍,引发出诸如厌学、萎靡不振、自暴自弃、甚至胡作非为等行为,如不加以排解,势必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心理疏导是解除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并在实践中加大实施力度.  相似文献   

8.
当前影响郑州市社会和谐的主要因素是城乡利益关系不协调、行业利益关系不协调、劳资利益关系不协调、干群利益关系不协调及生存空间利益失衡.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倡导和谐理念,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作用;完善利益整合机制;构建社会沟通和讨论机制;构建心理、言语和行为三位一体的社会宣泄机制;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分析机制与冲突信息监测系统,构建精细准的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9.
集群行为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集群行为,又称作"集体行动"或"集合行为","群体性事件",国内外关于集群行为的研究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本文为了研究方便,使用"集群行为"这一统摄性的名词囊括上述各个概念为"标签"的文献,从集群行为的相关理论研究的理性和非理性之辨到集群行为逻辑研究以及当前中国集群行为的研究这三个方面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实现心理疏导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客观全面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充分认识把心理疏导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以校园心理文化活动为依托,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工作,以"两课"为重要的教育平台,健全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积极探索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路径。对于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健全心理疏导机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存在诸如忽视大学生的主体性需求,较少直面大学生的责任冲突;过多注重理论传授,方法、路径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的情感人文素养有待提升,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大学需要树立现代的责任观、树立人本主义的教育观、树立关系型的情感观的教育理念;通过认知—判断、参与—体验、交往—实践、反思—评价的教育路径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价值导向,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内核,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升华和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到确定方向、规范引导的作用.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教育引导他们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客观形势的变化,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乃至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关系着国之未来,因此必须正确看待和谨慎应对这一个逐渐凸显的问题.不难发现,客观形势与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呈现出新的发展与变化,是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根源所在.因此,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发,通过对其进行创新发展,以适应时代与大学生思想特点的新发展与新变化,也就成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大学生在勤工俭学过程中与雇佣方发生争议的现象频发,引起了社会关注。社会各界对勤工俭学行为是否属于劳动关系,能否适用《劳动法》等问题,看法也存在较多争议。这些争议主要集中于勤工俭学行为本身的法律适用、收入是否需要纳税、是否需要为勤工俭学者缴纳社会保险、勤工俭学受到伤害可否算作工伤四个方面,对勤工俭学行为的法条适用本身并没有争议,只是对法条的理解有不同的认识。各界对法条的不同理解,本质上属于社会学解释,实践中不具有法律效力。要加强对勤工俭学行为的法律保护,一是要用证据说话,防纠纷于未然;二是要健全立法,对勤工俭学行为作出明确规定;三是要选择可行的权利救济手段合法维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社会结构—自我评价的双重变迁角度看待传统读书人面对接济的心安理得的反应,以及当前大学生“诉贫心理伤害”问题.首先,传统读书人有家族支持,社会分化较小,主观以“劳心者”式精神贵族自居,凭嵌入德识的文化资本取得内在尊严感,这使其减免因接济所致的过分羞愧.其次,近代已还,农业社会逐渐让位于工商社会,价值观趋于理性化.农村家庭核心化,抗风险能力低于家族,农村读书人面临市场化的教育扩张、社会过度分化的边缘处境,教育功利化以至于人格教育弱化使读书人的自我尊严外在化,上述因素内外夹击造成诉贫伤害.最后,化解之道在于适度限制市场,促进职业教育,创造节俭校园消费环境及重塑精英意识等.  相似文献   

18.
耻感,无论对于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对个人来说是,它关系到个人的人格和尊严以及对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尊重;对社会和国家来说,它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家的兴盛衰弱和人民的安居乐业。耻感对于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耻感的丧失不仅影响个人的荣誉和尊严,甚至对国家的尊严和荣誉都有损害。因此,利用耻感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操,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