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是一项重大国策。目前,青少年体质下降、体锻不足的现状不容忽视。调查结果表明,社区在增强青少年体质中的作用不可替代。社区可以引导家长带动青少年参加亲子体锻;建设"体育生活化社区";扩大社区中青少年同伴群体的影响力:不断丰富更新体育设施和活动项目的推陈出新,是充分发挥社区在增强青少年体质中作用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2.
培养青少年的社区主人翁意识,事关他们的健康成长及我国社区建设的持续顺利推进.开展社区文化活动,要多建些集体性竞技性的文化活动设施,多组织跨社区的以社区为参加单位的文化活动,并让青少年多些决策层面的参与,以利主人翁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提示:8月24日下午,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以下简称“市社青办“)主办的上海市推进社区青少年工作二周年系列活动华东师范大学拉开帷幕.此次活动由“<为了明天工程·社区青少年事务研究>丛书新闻发布会“、“阳光社工关爱发展基金揭牌、捐赠及理事会成员聘任仪式“、“社区青少年工作阳光形象大使受聘仪式“和“青少年事务社工文化月汇报演出“四部分组成,旨在更好地梳理总结两年来的工作成效,交流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提高全社会对社区青少年工作的关注程度,从而不断推进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市委政法委、市综治办、团市委有关领导参加了活动.……  相似文献   

4.
社区是学生生活的地方,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诞生于80年代中期的上海社区教育,在它15年的发展历程中,对于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关系,形成青少年教育的合力;对于充分挖掘、利用社区内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联合各方面力量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  相似文献   

5.
一、青年中心的概念 青年中心是以街道团组织为核心,以社区团队组织、辖区团的地区共建组织和社区青少年的外围组织为依托,以项目运作为主要方式,开展社区团的教育活动,服务社区青少年为主要需求,协助政府管理社区青少年事务,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新型青年工作组织。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社区教育是连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纽带,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增强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媒介。通过文献梳理和实地调研,找出当前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出加强青少年社区教育的现实意义。同时,以问题为导向,指出解决青少年社区教育困境的具体实践路径,以期为学术界展开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社区青少年是上海城市市场经济改革中出现的边缘化弱势群体,具有群体结构复杂、活动方式结群、活动方式边缘等特点。对社区青少年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事关上海长治久安与社会和谐发展,同时也事关社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社区青少年的教育管理要确立“以人为本、依法维权、热诚服务、促进发展”的科学理念,要从改变社区青少年的消极心态入手,以解决实际困难为突破口,同时要整合各方资源,加强教育管理队伍的专业化,不断充实和改进教育管理的内容和手段,“教”、“管”配合,以“教”为主,形成配套完善的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8.
社区青少年是上海城市市场经济改革中出现的边缘化弱势群体,具有群体结构复杂、活动方式结群、活动方式边缘等特点.对社区青少年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事关上海长治久安与社会和谐发展,同时也事关社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社区青少年的教育管理要确立"以人为本、依法维权、热诚服务、促进发展"的科学理念,要从改变社区青少年的消极心态入手,以解决实际困难为突破口,同时要整合各方资源,加强教育管理队伍的专业化,不断充实和改进教育管理的内容和手段,"教"、"管"配合,以"教"为主,形成配套完善的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社区青少年教育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当下,国家各政府部门加快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社会工作参与社区青少年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而"四点半课堂"是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活动。文章基于笔者在深圳市Z社工机构M社区"四点半课堂"的实践,以社会支持理论和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为指导理论,主要运用参与观察法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社会工作参与社区青少年教育的五大功能定位,一是提供青少年教育服务、二是协调三方共同管理社区青少年教育、三是引导社区居民参与青少年教育建设、四是链接社区外部教育资源、五是保护青少年免受侵害五大功能,如性侵害、家庭暴力、校园暴力等。进而阐述实现上述功能的对应路径。旨在为社会工作参与社区青少年教育提供有益的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10.
社区凝聚力是社区工作的精神动力,更是社区发展的内在动力。但在现实的社区工作中,由于社区民主制度、社区文化活动、社区工作途径与方法、社区公共服务的不到位,导致社区凝聚力缺失和弱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工作的有效开展。针对这一问题,应从社区工作的实际出发,通过加强民主自治建设、丰富社区文化活动、改善社区工作方法与提升社区服务质量等措施,来实现增强社区凝聚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杭州市下城区长庆街道"青少年空间"的研究,管理权的归属、服务项目的设计、公益性原则与盈利性需求的矛盾,成为培育与发展社会工作专业化与职业化倾向的社区青少年服务机构的制约因素。必须坚持自主运营的管理原则,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体、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强化"青少年空间"的服务功能等,才能确保"青少年空间"成为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青少年公益性服务品牌项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青少年的生存、生活空间逐渐移向社区 ,使他们的文化需求日益强烈。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区文化环境至关重要。通过对社区青少年不同群体文化需求的分析 ,提出了加强当前社区青年文化建设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青少年及家庭对社区青少年服务的需求强烈且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现有供给能力不足是建设和发展社区青少年日常活动场所的直接动因.文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青少年日常活动场所的定位、建设方式、机制等作了较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杭州延安新村社区针对社区未成年人在生活、学习、娱乐等方面的现实需求,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成长关怀"活动,努力营造和谐、宽松、健康的青少年成长环境.推介这一活动,探索社区对未成年人成长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环境决定着青少年的意识和精神,并最终决定着他们的行为和方式.现代社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最重要的活动场所,社区既是青少年生活的主要空间之一,也是青少年实现社会化过程的主要场所之一.他们的知识更新、娱乐休闲、社交学习、健康锻炼都在社区,社区正日益承担起强化和完善社区青少年素质的职能,整个社区环境会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地影响社区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影响他们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而社区文化环境作为社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显现出对社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重视社区文化建设,优化社区文化环境,以促进社区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环境决定着青少年的意识和精神,并最终决定着他们的行为和方式。现代社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最重要的活动场所,社区既是青少年生活的主要空间之一,也是青少年实现社会化过程的主要场所之一。他们的知识更新、娱乐休闲、社交学习、健康锻炼都在社区,社区正日益承担起强化和完善社区青少年素质的职能,整个社区环境会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地影响社区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主体的开发利用和整合程度还不够,一定程度上产生了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主体不足与主体闲置浪费的矛盾,这一矛盾影响着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科学发展.在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规模日渐扩大的过程中,必然要求政府的支持和介入.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发达国家政府推进社区青少年教育的经验,应当强化政府对社区青少年教育的宏观管理,发挥政府在社区青少年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促进我国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全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法学专业的应用性决定法科学生须参加社会实践,其中参与社区矫正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法科学生参与社区矫正,有利于减轻政府的负担,提高法科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矫正对象教育改造效果。但高校对法科学生参与社区矫正重视程度不够,社区矫正机构对法科学生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认识不足,部分法科学生对参与社区矫正积极性不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应当加强对法科学生参与社区矫正的重视程度,社区矫正机构应当主动吸收法科学生参与社区矫正,法科学生应当进一步提升参与社区矫正能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化,尤其在信息社会,科技的日益发展为警察公共关系作用的充分发挥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为发展新时期的和谐警民关系创造了新的条件和机遇,使公安工作的群众路线更加具体。以社区文化为依托的警察公共关系活动对警民关系建设、社区公众行为、治安问题、人口普查等工作都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同时各种警察公共关系实践更适应新时期的社区管理,能够满足社区民众多方面的需求,为社区的稳定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城市社区是中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基层自治制度与实践活动的建立和推进,政府主导的"行政社区"迅速发展。浙江社区"七多"治理的实践案例反映出中国城市治理中日益严重的社区行政化以及由此产生的社区"减负悖论"。从政府职能履行和职能转变的视角来看,社区"减负悖论"产生的根源在于政府习惯于通过行政手段包揽基层社会治理事务,应急性地选择"去行政化"的治理思路,依靠行政命令的方式斩断行政事务向社区转嫁的链条。基于此,提出应对社区"减负悖论"的思路:以需求溢出理论的广义社会组织论为指导理念,动态优化社区治理结构,根据政府和居民双重需求对社区居委会功能和事务进行价值排序,并依据居委会承载能力进行倒序切除,推动居委会承载事务与承载能力动态匹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