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社区组织体系变革的角度来看,市场经济改革的影响超出了经济领域,促成了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向多元互动的结构和功能转变,从而打破了行政权力对公共事务的垄断。这种转变的益处在于社会成员更为自由地选择生活环境、社会服务以及维护其社会权利的方式,其局限性也决定了政府在基层社会管理中始终存在的必要性。政府出台与经济政策相协调的社会政策,是引导社会建设科学发展不可或缺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文维 《新东方》2015,(2):43-47
社区网格化是未来社会管理的新趋势。在海南省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试点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法治保障,存在法律地位不够明确、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职责的划分缺乏法律依据、部门协调存在偏差、社区网格员素质不高、公众参与度低、认识不深、平台建设滞后等问题。我们可以从发挥海南特区优势、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法制建设、加强社区网格化的专业人才打造、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综治建设等五个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建设包容性社区:居民权利均等化的社会政策想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中国的包容性社会,需要强调国家的责任,也不可忽视基层社会动员的重要性。建设包容性社区针对的核心问题是,基层社会体制依然带有浓厚的差序格局传统和身份制色彩,户籍制度与等级制的社区组织形式相互固化,形成了自利性的地方性传统。这种状态既可能抑制对包容性社会政策的需求,也可能带来对包容性社会政策的抗拒。建设包容性社区的核心价值在于倡导基于居住的社区成员权均等,增进社区自治权、社区福利分配权、社区邻里文化的包容性。包容性社区建设的动员,将为落实公民权利平等的宪政价值提供社会文化基础,并在追求包容性发展的道路上实现国家与社会的联动。这也为包容性社会政策赋予了培育中国社会现代性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4.
社区治理与服务: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的基础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导语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社区的有效治理和服务。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是社区建设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主题。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工程,也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工程,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前提。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  相似文献   

5.
帕森斯社会行动理论认为,社区治安参与是一种社会行动现象。治安参与行动过程涉及行动者、目标、情境和规范要素等具体内容,社区治安参与的路径选择,要平衡参与主体之间的权力格局,对接不同主体的价值期待,丰富拓展治安物质文化资源,建立完善的治安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6.
<正>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社会管理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这对于进一步做好杭州社区建设工作、提高杭州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迟  营立成 《理论月刊》2014,(4):160-163
随着我国单位体制的逐步瓦解和社会经济转型,社区建设在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下已有研究对社区建设的讨论可谓丰富,但结合制度层面进行探讨与分析则较为少见。制度研究根起于政治学,蓬勃于经济学,现已成为社会学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引入制度分析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剖析社区建设。因而,本研究从社会学制度主义理论出发,在整合现有观点基础上,提出应将整合了正式制度、文化价值与组织规制在内的"制度共同体"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旨趣。  相似文献   

8.
周大鸣 《思想战线》2012,38(5):11-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社区建设动员过程中,将各民族视为一体的居民动员逻辑,忽视了社区中各少数民族历史地和实践地形成的民族意识和组织结构特征,从而导致城市社区中民族关系的紧张。一个包括各民族在内的多元主体治理的权力格局的形成是社区自治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具有自我管理能力的社区自治组织结构设置,是实现社区自治的制度保证;动员各民族居民共同参与,则是通过实践实现社区自治的群众基础。在多元治理主体的互动中,实现社区资源的优化整合,才能真正推动我国城市社会建设中的社区治理向社区自治方向前进,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王若珺 《公安研究》2009,(11):13-15,50
新兴公寓小区的特征是陌生关系导致陌生的环境,其大量出现颠覆了以往的城区社会结构;小区的居民缺乏共同的归属感与道德认同,因而缺少开展警务活动的社会资本。陌生的社区弱化了公安机关长期赖以控制社会的基础和依托,而社会资本的发掘是社区发育和建设的真正内涵,创造并运用好社区的社会资本理应成为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的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社会体制视野下的中国社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体制视看"社区",我国1990年代开始的社区建设运动之前的所谓"单位办社区"即可视作社区建设.自1949年迄今,中国农村社区建设、城市中单位作为社区的建设和居民区作为社区的建设,分别随社会结构的变革而变迁,虽然成就显著,也相继凸显架构示微、定位不明、商进觉退等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最终要回归到觉建的加强和党员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雷霆 《理论月刊》2015,(1):143-151
社区建设成为我国转型时期基层治理的基础,社区建设的目标是建立管理有序、服务完善、人际关系和谐、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会发展需要以社区物质建设和精神培育作为共同目标,同时也要将传统模式稍作变革,而作为行政治理单元的社区在现代和后现代的背景下,缺乏居民的积极参与和认同。文章认为为实现社区建设的目标,强化社区居民个体之间的联系纽带,培育一种有效的居民共同享有、共同遵守的机制需要重构培育共同体的模式,实现从交往共同体的培育到认同共同体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起源于英美国家的社区矫正制度,移植我国本土的时间不长,但作为一种具有人性关怀执法理念的行刑方式,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却大有推广应用价值。中国正于处于社会转型期,这期间的社区矫正工作必须量国情而行。既要准确认定社区矫正的内涵与价值,又要实事求是地客观分析中国现状。只有如此,才能构建出切实可行的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区矫正制度。本文分三部分对上述问题逐一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奏钠 《探索与争鸣》2011,(12):66-69
中国社会转型期是一个国家迅速崛起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一个经济和社会发生深刻变革,民生问题凸显的挑战期。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目标,明确了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立足民生,充分满足社区民众的学习需求;倚重民众,自下而上推进社区教育内涵建设,是构建学习型社会,全面提高社区民众的道德素养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十九大报告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强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两者之间形成了相互贯通的系统观点和思想体系。从其内生逻辑来说,这不仅对价值观建设公共性特质的应然回应,也是我国国家和社会关系嬗变与价值整合的必然要求。价值观建设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社会治理是价值观建设的路径指引。工作价值观作为价值观的重要组成及其在工作和职业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顺应社会治理的模式变迁,将政府、社会、单位和个体纳入工作价值观建设的宏观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主体对工作价值观建设的最大效能,从而实现工作价值观建设的统筹推进和长效运作。  相似文献   

15.
由于本土社会服务实践框架尚未成熟,关于社会服务供给模式的研究仍处在摸索阶段.福利多元主义范式提供了社会福利研究及制度设计的新型视角和方法框架,不仅在发展理念上影响了我国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同时也为我国在社会服务研究领域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论途径.当前我国社会服务供给问题的核心就是如何调整好政府主导多元对话的主体之间的协作关系.  相似文献   

16.
农村社区建设:社会融合与治理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社区和社会两个层面阐述了当前农村社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对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社区和社会整合机理及其变化以及新型社区建设的方向进行了讨论,强调农村社区建设是新时期、新阶段我国农村的一项重大的社会建设工程和制度创新,不仅旨在实现农村社区的整合和重建,也是旨在实现整个社会的融合和一体化;不仅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与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我国社区和社会整合机制及治理方式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浙江省温州市根据中央、省文明办有关部署,围绕创建学习型社会目标,以学习型社区建设为着力点,大力推进文明社区创建,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市级以上文明社区179个,其中省级以上文明社区46个。  相似文献   

18.
社区文化:社区建设的重要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天云 《思想战线》2003,29(4):85-88
社区文化不仅仅是社区建设的"环境"和"背景",更是社区建设的重要资源。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只有充分认识社区文化的功能,重视、利用社区文化资源,才能有效地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社会转型期的统一战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处理同和异的矛盾,协调异质性因素与社会结构主体及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统一和谐的社会秩序是统一战线的任务和工作目标.社会转型期社会异质性因素的增加、多样性的发展为统一战线奠定了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转型期社会结构体系的变化要求社会整合方式由等级控制向相互依赖转变,统一战线求同存异的工作原则与相互依赖的整合方式内在精神是一致的,因而在转型期社会整合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是执政党社会整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转型对统一战线的影响还表现在统一战线领域的扩大、功能的转换和组织基础的削弱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社区矫正的发展前景,与城市社区状况密切相关。在社区矫正视角下,城市社区建设应重视以下方面:关注"弱势社区",消除"区隔"现象,以弥合城市社区的分化;发展社区民间组织,为社区矫正等活动的开展提供基础和平台;开发社区就业岗位,为包括社区矫正对象在内的社区弱势群体提供就业机会;改善社区矫正心理环境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