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永海  陈敬宇 《前沿》2013,(22):80-82
家长式领导在华人企业普遍存在,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家长式领导存在但并不仅仅局限于华人企业,在集体主义和高权力距离文化特征存在的区域也存在家长式领导.对此,将家长式领导置于差序格局下进行探讨,对中国企业的研究更具现实意义.在中国背景下,家长式领导及其带来的员工归类显著区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形成了领导者——下属差序关系.在此基础上,以群体层面的组织公平感知和组织层面的企业文化为中介变量,分析了差序格局下家长式领导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对以往的家长式领导研究进行了中国情境下研究的修正.  相似文献   

2.
乡村政治场域的资源配置有其独特性,从方式上而言,很多资源的配置既不通过价格也不通过权力运作,而是通过建立在人际关系之上的交换来实现。处于乡土社会中的乡镇干部,依然遵循了上述资源配置逻辑,通过运作“关系”获取利益,并形成类似费孝通式的“差序格局”,其运作逻辑在乡镇干部的寻求庇护行为、选择性行政以及“拉关系”争资跑项行为中得到了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3.
在以血缘关系、地缘关系、自我为中心的"差序格局"中,我国的社会信用结构是一种特殊主义信用结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具有"差序格局"特点。"差序格局"导致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流失,出现公共利益"私人化"、利益关系"圈子化"、公共权力"特权化"、国家法律"人情化"等失信行为。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公共产品在城乡之间形成了公共产品的城乡差序格局。虽然改革开放后这种趋势有所变化,但这些变化不足以撼动已经固化的格局。当前供给格局存在主体模糊、性质不分、需求表达渠道不畅、财政供给体制及基层政权体制的偏向性等问题。为了使农村获得均等化、均衡化的公共产品,国家必须把县域作为一个基本的供给区域或单位,以提高供给的效率、回应性、差异性,满足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而且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县域供给已经得到国家政府的重视,有在省直管县、扩权强县及县域经济发育基础上在全国推行的现实逻辑。农村公共产品的县域供给,需要根据农村公共产品的性质分类区分供给责任主体,加强对县域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使县域财政成为公共财政,培育县域经济,实现县域直接民主,反映农民的公共需求。  相似文献   

5.
基于“差序格局”理论的家庭和社区信息化应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棠煜 《学习与实践》2009,(9):117-125
“差序格局”概念是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提出的,是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精辟概括。随后,费孝通先生自己或是其他学者对此进行了补充和研究。在信息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此概念在应用层面仍需要系统地诠释和研究。本文试图从“差序格局”理论的演化过程出发,结合实践,勾勒出中国家庭和社区信息化的应用框架,为社会信息化研究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6.
郭雅馨  李毅弘 《前沿》2012,(17):11-14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推动社会进步根本性力量的中国工人阶级发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促进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中国工人阶级内部结构发展失衡;作为工人阶级主体阶层的职工阶层向上流动困难,阶层固化的趋势明显,与其他阶层间的隔阂日益加深.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职工阶层资源占有的弱势;此外,职业流动机制的不健全、经济体制转型的影响以及利益诉求渠道不畅通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进一步加深了固化的程度.深入研究职工阶层的发展现状对于维护工人阶级团结、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40年代,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创造性提出差序格局来概括中国社会结构的特征。新时期,国内许多学者纷纷围绕这一概念作进一步厘清和阐释,揭示了该概念工具的学术生命力。研究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差序格局对中国社会学发展的理论贡献,即社会学本土化理论建构中理想类型的大胆尝试;类型比较与历史多样性方法的运用;对中国传统方法论精髓的巧妙融会。并由此说明,差序格局概念工具的理论贡献,无论是对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实地调查抑或理论建构均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存在将社区文化建设等同于文化娱乐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对我国传统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论述较多,对消极作用关注不够。通过对一个县城社区文化建设的实地调查,以"差序格局"和"农民善分不善合"为理论框架,分析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效果不理想和小区失治失序的内在根源。"差序格局"的特征使人们合作讲感情不讲规则;"善分不善合"使社区问题久拖不决,最终造成社区失序失治。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既要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又要克服其内在缺陷,从而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需要将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五大模块分别融入通识教育、学科教育和实践教育三类课程,充分发挥道德引领、知识浸润、素质拓展的育人功能,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格局。通过差序化开辟思政课程建设“主战场”、打造行为世范的教师队伍“主力军”、拓展智能化时代课堂教学“主渠道”等创新路径,可持续赋能课程思政教育提质增效,与时俱进培养拥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有为青年。  相似文献   

10.
11.
信任研究是中西方学者都较为关注的问题,而在中国人"信任谁"以及"何种信任"上,学术界争议较大.在实证研究调查的基础上,文章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发展出信任的差序格局论.这一理论包括四个同等重要的方面:(1)信任的差序格局是以关系进行划分的;(2)差序格局是一种渐进的扩展的信任同心圈;(3)圈内外的行动者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4)信任是指向特定事件的.最后,文章指出中国人的信任恐怕是一种情景化的信任,不能简单的用普遍或特殊信任来描述.  相似文献   

12.
屌丝及其社会阶层固化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流行语,"屌丝"体现了特定青年群体的真实存在状态,该群体的典型特征是"矬穷丑",其在物质积累、社会地位、爱情婚姻及向上流动等方面都遭遇了较大阻力,属于较为低下的社会阶层。"逆袭"是屌丝突破阶层固化限制、实现身份翻转、进入社会上升通道的过程。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不公平的教育资源分配、屌丝群体自身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共同合力于这一过程,造成屌丝逆袭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黄勤锦 《前沿》2013,(17):16-18
青年阶层固化造成青年对分层合法性怀疑、生活无力感、缺乏进取创新、犯罪率高、身份焦虑、社会腐败横行。社会流动促进青年社会认同、阶层互赢共生、政治清明、社会活力、价值观健康。社会流动的动力因素包括生产力、政治、教育、结姻、单位等。  相似文献   

14.
社会良性而有序的流动是一个社会正常运行和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改革开放进入第三个十年,中国社会的阶层流动已经逐渐开始出现了阶层固化的趋势,这是由于受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影响.而阶层固化将对社会发展与稳定产生危害,不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16.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差序领导融入现代创新元素也就越多,这就需要从知识分享角度来研究影响团队创新的路径。企业创新研究的核心单元之一是团队创新。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来自57个知识团队共399名团队成员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差序领导方式中积极培养和亲密互动方式能够显著影响团队创新,知识分享能够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任务互依调节作用明显存在,且任务互依性越高,对知识分享中介作用的调节也越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陈永福  邓扬麒 《前沿》2006,(8):130-131
随着中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如今中国人上法庭来解决纠纷也变得更为经常,但是不少研究和调查报告也表明当代中国人仍然趋向私下协商解决各种纠纷,这种"法律规避"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法治道路的进程,但从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法律文化中可以找到答案,本文分析了"法律规避"现象的合理性,并且建议在司法过程中,不能一味强调"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而应当考虑纠纷解决方式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8.
社会冲突的多发,与当今的社会类型和结构的变迁有着本源上的关联。社会类型由"熟人社会"转向"生人社会",而社会结构在差序格局淡化的同时,社会分层的显化促使了"层序格局"的形成。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社会阶层的对抗出现了几个新的动向:一是阶层对抗向虚拟空间转移,网络对抗形式已悄然生成;二是现实社会里的弱势群体常常借助网络平台这个"阿基米德支点"逆袭成功;三是文化断裂危机的浮现与加剧。  相似文献   

19.
平等追求中的效率、自由和差序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千百年来,人类不断地创造各种社会机制和社会制度,孜孜以求并努力呵护平等这一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与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是迄今人类追求平等理想的最伟大创造。但平等并非人类社会和社会主义追求的唯一价值,其他诸如自由、和谐、民主、发展、稳定等,亦是不可忽略的重要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否则不仅危及对其他重要价值和美好理想的追求,也会危及平等自身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必须将平等这一价值目标置于人类社会的整体追求之中,妥善处理好平等与其他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沈锦浩 《探索与争鸣》2024,(2):111-121+179
随着疾病谱的显著变化,大病照护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家庭照护供给的短缺和公共照护供给的迟滞共同催生了市场化照护服务,护工逐渐成为大病患者住院照护服务的主要提供者。身体照护是护工的基本职责,但情感劳动也是其照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上海市多家医院的田野调查可以发现,在大病照护过程中存在苛刻与包容、即时与长时、有缘与无缘等多重情境,护工会根据不同情境选择性地进行工具型、交往型、代入型三种不同层次的情感劳动,从而创造出市场化照护关系的差序格局。护工情感劳动的层次性和动态性为健全大病照护服务体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