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网络的迅猛发展和普及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作为一把双刃剑,网络在提升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对社会发展的主导意识形态、道德伦理提出了严峻挑战。为此,必须积极应对网络给理论教育  相似文献   

2.
高月兰 《理论月刊》2007,(10):133-136
本文以现代人的价值处境为切入点,以道德责任的合理性基础为论旨,通过对现代性价值特质和人的价值处境的分析,指出道德责任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日益凸显。具有主观性和无公度性的道德责任只有以伦理精神为基础,才能使人们重新确立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获得终极关怀。经过历史与逻辑辩证,本文指出把伦理精神作为道德责任的基础,不仅具有理论和理性,而且具有现实实践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陈雯  陈爱华 《求索》2012,(1):58-60
低碳科技是在科技经济与资源环境悖论凸显的背景下产生的。低碳科技凝聚了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必将给社会生态系统带来福祉与多赢,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低碳科技伴随着伦理风险的客观性、隐蔽性与相对性等特质。低碳科技本身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科技理性的滥用程度、"漂流的"道德责任是其伦理风险的主要成因。为此,构建科技伦理生态,强化科技执业人员的伦理责任,加强企业、政府、科学共同体等组织的伦理责任,引入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等必将成为发展低碳科技的重要指向。  相似文献   

4.
青年精神生活是由心理情感生活、道德信仰生活、文化审美生活等要素构成的一种满足和超越精神需要的存在方式。社会转型期青年精神生活遭遇了心理生活的自私化、文化生活的庸俗化、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和道德信仰虚无化等现代性困境,分析其原因在于遭遇传统社会与现代发展的脱域、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失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道德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强烈反差。其现代性调适与超越路径要以调适青年心理生活为基础,以丰富青年文化生活为中介,以充实青年心灵生活为目标,从内外两个维度围绕教育、制度、利益等范畴,提升充实新时期青年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5.
青年精神生活是由心理情感生活、道德信仰生活、文化审美生活等要素构成的一种满足和超越精神需要的存在方式.社会转型期青年精神生活遭遇了心理生活的自私化、文化生活的庸俗化、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和道德信仰虚无化等现代性困境,分析其原因在于遭遇传统社会与现代发展的脱域、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失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道德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强烈反差.其现代性调适与超越路径要以调适青年心理生活为基础,以丰富青年文化生活为中介,以充实青年心灵生活为目标,从内外两个维度围绕教育、制度、利益等范畴,提升充实新时期青年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6.
社会健康发展,需要良序。社会良序敞开的基本方式,是国民人人为道德和行美德;支撑社会良序的动力机制是伦理精神,维护社会良序的结构力量是以伦理精神为导向的制度机制。伦理信任遭遇解构的现象方式是伦理行为放纵,本体方式是破坏维护社会良序的制度机制进而消解支撑其制度机制的伦理精神。当前,从老人摔倒"无人扶"到社会公信力下降,从"对人的不信任"到"对群体不信任"再到"对组织"甚至"中国制造"的不信任,是伦理信任遭遇伦理行为和伦理精神双重解构的体现。重建伦理信任的根本努力,不仅要加强道德和美德建设,更为根本的方策,却是培育人人为道德和行美德的文化土壤,重建护卫道德作为和美德追求的制度机制和支撑其制度机制健康运行的社会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7.
一个社会的伦理体系,是支撑该社会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建设节约型社会,思想道德方面的建设也须与之同步。我国是一个富于节俭传统的国度,节俭朴素、克勤克俭,历来被炎黄子孙奉为基本的伦理原则,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我国的节俭伦理可谓源远流长。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传统的节俭伦理仍然是一笔值得我们珍惜的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过去时代所形成的节俭伦理,包括节俭的观念意识、行为规范以及道德习惯,难免带有历史的局限,并不能完全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必须经由思想理论的创新和价值转换,构建出与现代节约型社会相适应的伦理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8.
和谐 幸福 公正 疏解:低碳生活的伦理维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范松仁 《前沿》2010,(9):160-162
低碳生活就是尽可能避免消费那些会导致二氧化碳排放的商品和服务,以减少温室气体产生的生活,它顺应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伦理渴求,革新了人们生存发展幸福境界的伦理观念,担当了代内代际公正消费的伦理责任,疏解了经济发展与生活品质降低的伦理矛盾。  相似文献   

9.
陈创生 《岭南学刊》2010,(6):102-106
市民社会作为新的社会生活状态,离不开相应的价值观念和伦理精神范式,市民社会伦理精神除了从观念形态维度深刻揭示市民社会的本质特征外,还为市民社会的生成与发展提供合法性与道德正当性支持,为市民社会的建构提供价值导引与方法论判据。每个民族、国家均可根据自身历史、文化与国情,摸索出市民社会伦理精神的具体路向与范式。市民社会伦理精神范式至少包括个体伦理精神、权利与义务伦理精神、契约伦理精神和市俗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变革的际遇下,各种价值利益诉求导致伦理道德观念剧烈碰撞,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现实考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文化软实力塑造的关键在于使其实化、细化为人们的伦理道德自觉,在增强国民的伦理价值认知和道德素质水平的过程中,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从国家伦理、社会伦理、个体伦理把握核心价值观塑造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伦理价值内在契合;从道德理性、集体主义、以人为本三个维度认识核心价值观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伦理价值共识,有助于我们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伦理意识、建构动态平衡的社会伦理秩序、提升公民的主体性伦理精神,以伦理道德的垂范力、感召力、聚合力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塑造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1.
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享用者即主体,唯有人有精神生活,有文化、有伦理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美好生活。生活是文化与伦理的基础,文化与伦理是生活的核心与灵魂,文化与伦理建设要面向生活、民众与实践,美好生活必然依靠文化来塑造、伦理来引领。文化不仅塑造了生活,而且具有传递文明、规范行为、教化个体,凝聚社会的功能。伦理道德作为一种关于美好生活的价值观念,作为一种指导人们如何过上好生活,如何正确行动,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观念与规范,显然对人们的生活具有指导和引领作用。文化自信、伦理觉悟不仅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灵魂与根本,更是民族复兴的希望和力量。  相似文献   

12.
《公安研究》2010,(6):29-29
张怀承在《湖湘论坛》2010年第1期撰文认为,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延传不断的道德传统,它对中世纪社会生活的稳定、社会秩序的维护和人们的精神向往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近代以后由于社会的转型,这一传统遭遇了严重的危机与挑战,  相似文献   

13.
所谓道德,是体现在文化和历史传统中的一种意识形态或规范,他通过个人的自律、良心和社会的舆论、监督,支配人们的品格和行为,对社会生活发挥积极的调节和约束作用。责任是人们应该做的分内事,或者是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应该承担的义务。义务在这里是指道德上应尽的责任。由二者的含义可见,我们也没有必要对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严加区分。谈到科学家(我们主要指称自然科学家,有时也包括社会科学家)的道德(或伦理)责任(或义务)时,我们要慎重地使用“责任”一词,应该厘清这个概念的复杂含义;  相似文献   

14.
公平与正义组成体育职业运动员道德责任的二维构架。程序正义缺失破坏职业体育的诚信体系、公平原则异化导致体育伦理精神迷失以及道德调控机制空位引发责任评估失向是在体育职业化背景下高水平竞技运动员道德责任缺失的主要原因。健全程序正义保障体系、完善舆论监督机制、加强体育伦理规范研究是重拾高水平竞技运动员的道德责任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中的伦理共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真圣 《理论月刊》2002,(10):70-71
全球化蕴涵着两大基本问题:即伦理共识和全球化的道德合理性问题。所谓伦理共识实际上就是如何处理道德的普遍性与道德的特殊性问题;所谓全球化的道德合理性则应从全球化中的互利与责任两方面把握。本文主张在多元主义文化的视野中,通过对话和商谈获得伦理共识。  相似文献   

16.
西方伦理文化的基本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君武 《湖湘论坛》2001,14(2):68-70
西方伦理文化的基本精神,即各个时期的西方伦理学家们所普遍标举的根本理念和各个时代的普通西方人在道德实践中所普遍信奉的根本原则。基于这种理解,我们可以发现,西方伦理文化呈现出以下基本精神特质:个体主义 (含利已主义 )、快乐主义 (含功利主义 )、人道主义 (含人本主义 )、多元主义 (含虚无主义 )。   第一,个体主义,又译个人主义。它是人们在伦理学和道德实践的核心问题——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上所采取的一种态度   一提起西方伦理文化的精神特质,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个体主义。确实,个体主义是西方伦理文化…  相似文献   

17.
曹根记 《桂海论丛》2011,27(3):56-58
体面劳动与尊严生活,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的最新阐释,是我们党和政府对广大劳动者道德关爱和道德责任的重要体现。体面劳动与尊严生活是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的统一、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的统一以及道德人格与道德责任的统一。对体面劳动与尊严生活的伦理学解读,有助于从伦理层面正确认识党的执政为民理念,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时统君 《前沿》2011,(15):54-57
将低碳经济的道德追问设定为两重向度,是从伦理维度对低碳经济扩展思考的现实反映。对低碳经济价值取向的道德追问是要考察支撑低碳经济发展的人的价值取向是否与具有“应然”意义的道德价值相契合以及相契合的状况。对低碳经济何以实现的道德追问则是要求人们明确,低碳经济的全面实现不仅需要资金保障与技术支持,更需要一种普遍的“类意识”的树立。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正在以年均10%-15%的速度迅速发展。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道德水平.而且其本身所蕴含的伦理精神能够培育人们的奉献精神、理性精神和健康人格,为人们践行道德理想提供现实的条件。我们应充分认识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道德价值.加强其他律与自律建设。  相似文献   

20.
高月兰 《前沿》2010,(1):22-24
由价值个体主义所引起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人与自身各种关系的恶化形成现代性的道德困境和危机。类精神是伦理精神发展的高级阶段,随着伦理精神向类精神的发展和过度,伦理精神的发展完成了它的辩证否定性圆圈。类精神的确立为各种矛盾和冲突的消解提供了价值资源和现实契机,它引导人们超越现实的道德困境、走向和谐的伦理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