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立足于“思存统一”原则对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科学诠释,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恩格斯的《反杜林论》一书作为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研究的重要理论来源,是在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现实进行认真考察以及对前人自然观思想进行批判继承的基础上产生的。恩格斯在承认自然“先在性”的前提下探究无机界与有机界的演化发展规律,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以及时空的辩证关系,构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都通用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了现实路径,并开辟了人类文明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
王冲 《理论月刊》2007,(12):30-32
近来恩格斯晚年革命策略思想的研究中,又出现了错误观点沉渣泛起现象,引发了对如何理解这一思想的思考。笔者认为,正确理解恩格斯晚年革命策略思想,尚需进一步拓宽对恩格斯晚年革命策略思想思考视角的把握,界定恩格斯晚年革命策略思想中暴力革命和议会斗争策略的关系,重申恩格斯晚年革命策略思想与民主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实现途径问题上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3.
对于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或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学说,历来存在两种基本的理解。一种是本于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的理解。在这两部著作中,恩格斯把辩证法界定为“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①。恩格斯的辩证法定义是以“物质一无论”为本体论背景、“反映论”为认识论背景的。由此,他把物质自身的辩证法确定为“客观辩证法”,人们头脑中的辩证法确定为“主观辩证法”,后者乃是对于前者的反映户自《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之后,特别是本世纪30年代苏联哲学界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释体系以后…  相似文献   

4.
一、对恩格斯农奴制理论的理解问题来源于恩格斯的有关论述,所以,首先应当弄清楚恩格斯农奴制理论的基本内涵。恩格斯有关农奴及农奴制的论述散见于他在十九世纪四十至八十年代的不同论著中,也反映在他与马克思等人的通信里。综观恩格斯的论述,在八十年代以前,主要是在下列两方面使用农奴和农奴制这两个概念的,一是把农奴看作一个阶级,是对中世纪各种依附农民的总称,相应把农奴制  相似文献   

5.
历史唯物主义是晚年恩格斯剖析各种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点和基本方法。在从"原生态马克思主义"向"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普列汉诺夫不仅承继了晚年恩格斯的有关思想,而且相比第二国际理论家更显出众,在意识形态的本质、形成机制、能动作用、研究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诸多独到的见解,这是他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连续性与阶段性的内在统一、坚持历史观与辩证法相互联结等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的结果。但需要强调的是,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解析终归属于"他"自己的理解,故而在理论的细节上存在着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载体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洁 《学习与实践》2008,(2):109-113
恩格斯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载体思想,是其理论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制约和影响着理论教育活动的开展。恩格斯把报刊作为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有力武器。其载体思想是他对报刊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当前开展理论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孟建柱部长在全国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通过对大连市20年来人口与犯罪动态特征的可拓统计分析,得出了大连市社会犯罪的数量特征、关系特征、不确定性特征和动态演化等多元特征,立足人口特征与犯罪的关系,运用非平衡系统理论建立了人口周期犯罪率和人口容率的概念,提出了可拓犯罪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同时对自然人口与犯罪的惯性增长态势、流动人口与犯罪增长的突变特点以及城市化进程对犯罪规模的影响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表明,只有对城市人口特征和犯罪增长与演化模式进行可拓统计与评价,才能实现社会管理优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由于“左”的思潮的影响,把暴力革命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的唯一原则,而把议会道路看作是机会主义的。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开始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对恩格斯晚年对议会道路的探索,不少研究者认为是策略思想的转变。笔者认为,这是一种片面理解。纵观恩格斯晚年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实际上已发生了战略转变,即将和平的议会斗争当作无产阶级准备条件和积蓄力量时期的战略重点来看待。在恩格斯逝世后近一个世纪的岁月流逝中,他的这一战略思想仍放出闪烁的光彩,指导各国工人运动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正刚刚过去的2020年,注定将成为人类文明演化的重要分水岭。它以其肆虐全球且迄今未见消退的新冠肺炎疫情及其引发的全人类生存危机,向世人昭示了自然与社会存在的不确定性,以及这种不确定性有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威胁。面对这样的威胁及其挑战,不仅需要我们对人类自身进行全方位的审视,也需要我们对地球与宇宙有更新的认识,进而将对不确定性的观察与思考付之于实践,尽可能地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克服千难万险,稳健航行。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经典著作之一,在马克思哲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部著作的思想是非常丰富、非常深刻的,对人们的启迪,是永恒的和多方面的。其中,恩格斯研究和观察问题所遵循的历史性原则,便是最启人心智的思想之一。所谓历史性原则,就是以发展变化的历史性观点观察和研究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原则或方法。历史性原则作为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贯穿于恩格斯《自然辩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清廉建设的重要论述,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清廉建设的相关重要论述。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清廉”的概念,但他们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创立无产阶级解放学说和构建未来理想社会的经典论述中,蕴含着丰富的清廉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社会主义国家加强清廉建设的思想根基和理论源泉。列宁关于清廉建设的重要论述,是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清廉建设的重要论述一脉相承的,他在领导俄共(布)和国家机关进行反腐倡廉建设的过程中,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清廉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清廉建设的重要论述,对于新时代新征程提出并推进清廉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们称周恩来为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大师,他在解决复杂矛盾和各种难题中,把唯物辩证法运用活了。这是与他的思想方法密不可分的。周恩来的思想方法,是在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过程中形成的思想、认识的方法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包含多角度、多层次的,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各种思想方法。他在实践中运用这些方法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娴熟的程度。其中,求同存异,是周恩来认识和解决矛盾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对这一思想方法的剖析,将有助于我们把握这位世界伟人的思维  相似文献   

13.
城市问题很早就进入了恩格斯的理论视野,并成为贯穿他一生的思想主题。恩格斯在诸多文本中深刻探讨了城市起源、城市本质、资本主义城市等主题,形成了丰富多维的城市思想。在恩格斯看来,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促进人民美好生活生成的重要场域;但是在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城市被迫充当统治阶级实现剥削的工具性空间,衍生出各种城市问题,不断制约着城市美好生活的生成。恩格斯认为,只有消除资本主义制度,将城市从资本主义制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城市才能真正成为人民追寻美好生活的沃土。恩格斯的城市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城市问题的光辉典范,构成了在当今城市社会时代科学分析城市问题的有益资源。  相似文献   

14.
李为 《思想战线》2007,33(3):126-130
西方科学哲学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图尔明在他20世纪60年代初出版的《预见与理解》中,基于维特根斯坦的范式思想提出自然秩序理想的概念,并提出科学进步是以自然秩序理想为轴心的,科学概念在不断变化的智力和社会环境中持续进化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唯物主义文化结构思想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在唯物主义文化结构思想创立与发展的过程中,恩格斯的贡献不可忽视。恩格斯不仅与马克思一起揭示了文化即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还在此基础上批判了唯心主义文化史观,完成了唯物主义文化结构思想的总体性建构。晚年恩格斯更是在面对一系列质疑和责难中捍卫并发展了唯物主义文化结构思想,为唯物史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孙晓喜  吕洋 《长白学刊》2023,(1):147-156
先秦乐舞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源头的一个重要构成内容。在其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发展演化过程中,先秦乐舞从依附于原始宗教的从属身份逐渐转化为独立的文化功能,并在先秦时期的礼乐实践中,推动了先秦文化从“礼仪”到“礼制”的跃迁,在“礼崩乐废”之后,先秦乐舞又成为儒家创造礼文化的思想灵感。经过儒家思想改造之后,礼乐实践结构中先秦乐舞的原始观念与感性形式被扬弃,礼乐实践的思想性内容得以引入礼文化系统,并在儒家的思想探索中形成礼文化的独特形式与鲜明风格,从而使先秦乐舞融入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因之中,成就了中国古代历史特殊的文明样态与特有的文化形式。先秦乐舞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研究先秦乐舞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中的历史角色与社会功能,对于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始源与社会形制的演化脉络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相似文献   

17.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泰德·本顿和保罗·伯克特关于马克思是否有“自然极限”的思想展开了激烈争论。本顿将马克思思想误判为以生产力为主导的工业主义意识形态,并认为马克思没有自然极限思想。伯克特则通过分析马克思对马尔萨斯的批判,区分马克思人类生产的自然条件,辨析马克思劳动过程的生态调节,指出本顿对马克思的理解出现了较大的偏差。在伯克特看来,马克思所认为的自然极限是在具体生产关系下劳动的边界,人们在这个边界内进行“自然创造”获取财富。而这种自然创造的思想无疑比本顿所理解的自然极限思想更为深刻。梳理反思伯克特与本顿的争论,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自然创造思想的理解,厘清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领域的争论,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8.
杨天虎  陈燕 《求索》2013,(9):56-58,66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历来重视民族问题.尤其是民族主义的问题。爱尔兰问题为他们理解民族主义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例。爱尔兰问题是指。在英国对爱尔兰进行军事征服,殖民,最终将其合并的过程中.爱尔兰人民在政治、经济、宗教方面的抗争,以及英国政府对其抗争所作出的反应和对策。爱尔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是爱尔兰问题的重要内容.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理解民族主义提供了范本。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民族主义的理解,将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从爱尔兰问题立场认识民族主义,对解决当今的民族问题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分工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详细考察了分工与生产力、所有制的关系,剖析了分工与意识形态、阶级和国家的内在联系,论述了"消灭分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分工范畴对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而对马克思主义分工思想的研究又有利于深化对唯物史观的认识。同时,对马克思、恩格斯分工思想的研究应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上去把握。从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的双重视域去探索马克思主义分工思想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丁晓强 《湖湘论坛》2020,33(5):16-23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等一系列著作中,系统论述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重要命题。他以劳动为中心,进一步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结合起来,使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得到统一,从历史性上深刻论述了人的本质问题,进一步张扬了人的主体实践精神,更清晰地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物质力量,更明确了人的发展的价值指向。他以劳动为中心,进一步把自然观与历史观有机统一起来,把历史唯物主义推进到自然领域,更深入地拓展了人的主体实践场域,更好地揭示了人的主体实践丰富性及其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势。恩格斯晚年的理论研究,深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革命,特别是对唯物史观作出了新的贡献,对于今天变革社会的实践也具有现实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