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年前仲秋的一天,我们参加了一次让人难忘的家教研讨会,之所以难忘,是因为几位母亲的谈话曾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一位中年妇女对身边一位稍年轻些的母亲说:“假如让你再生一胎,要不?”这位年轻母亲几乎不假思索就回答:“不要,打死也不要!”让人意外的是,年轻母亲刚说完,周围的几个人竟随声附和: “可不,现在的孩子太难带!” “心扒给他们,也感动不了他们!” 这使我们十分震惊。早就听说过欧美、日本一些年轻夫妇不要孩子,被称为“丁克一族”,原因是想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愿对生儿育女承担责任,而眼前这些母亲们不同。事后,我们采访了这些母亲,得知她们绝不是一些不负责任的人,她们都非常喜爱孩子,对抚养孩子也都十分尽责。她们之所以不想再要孩子,是孩子伤透了她们的心。 那么,孩子到底怎么了?  相似文献   

2.
母亲节前夕,收获一批警察妈妈的心声。警妈们得到一个表述自己母亲身份的机会,无一例外地,对家庭、对孩子,经年的困惑、愧疚、狼狈与疲惫,似乎等来一处“泄洪口”,喷薄欲出。作为女警,她们做母亲的经历里,夹杂了更为复杂或者难言的情愫。有一点可以肯定。孩子,是造物送给她们做女人的礼物:此生为人母。她们对生命终究都充满感恩与礼赞。  相似文献   

3.
她们是一群特殊的母亲。她们和所有失独母亲一样,有着“失独余悲”的痛苦与记忆;她们和所有失独母亲又不一样,得到公安部、孩子警队、全社会的关怀、照顾与敬重。  相似文献   

4.
雄雄 《传承》2009,(15):24-25
他的母亲心地善良,收养了不少被遗弃的孩子。为了收养这些孩子,母亲甚至无力供自己的亲生儿子上学。为此,他赌气离家出走。直到有一天,离家多年的他得到好心人的帮助重返校园……他终于理解了自己的母亲,并开始了他的感恩之旅。他就  相似文献   

5.
楼下一位老师的女儿生了个女儿,小宝贝还不满周岁,已经看得出生得挺漂亮。每天傍晚,孩子的母亲或者姥姥都抱着她在楼前乘凉,过来过去的人看见了,不由自主地要说几句夸赞的话,还要逗逗孩子。幸福的母亲和更加幸福的姥姥满脸都是笑。 按照传统方式生活的女人,循着前辈人走过的路,自然地成长:谈恋爱、结婚、生孩子,然后将孩子抚养成人。一辈又一辈的女人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如今,我们身边却出现了一些“离经叛道”的女人,她们背离了传统生活的轨道,放弃了做母亲的权力。她们的目光更多地关注自己,她们要为自己而生活——她们是丁克家庭的女人。 丁克家庭的轴心从亲子关系转向夫妻关系,孩子不再是维系家庭的“纽带”,平等和自主意识成为夫妻关系的新乐章。由于没有养育子女的负担,这些家庭里的女主人多数过着自由、轻松、富裕的生活。她们有更多精力投入事业,也拥有更多闲暇时光。但是,自由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在她们的内心深处,偶尔也会有一丝惆怅。让我们听听她们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5月14日是母亲节,相信大家都会为自己的母亲献上真挚的祝福。母爱永远那么无私伟大,特别是那些挣扎在贫困中的西部母亲们, 她们不但要担负起自己的生命活力,还要支撑起身为母亲的家庭重旭; 她们的脸上满是遮不住的沧桑,因为负重过多,她们的背也总是弓着, 头却高昂着,因为心里有着蓬勃的希望。那希望就是孩子。那样的母爱,尤其令我们感动。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贫困母亲,是更伟大的母亲。不同的母亲,同样的爱……遥望西部母亲,我们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 为了天下所有伟大的母亲,我们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献上自己最微薄的感恩行动——10段真情告白。  相似文献   

7.
传递爱心     
朋友,当你领着自己活泼健康的孩子漫步公园时,你可曾理解患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烦恼和无奈? 美国安娜贝尔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实在不幸。她的大女儿死于血癌,小女儿得了孤独症,丈夫在危难中弃她们母女于不顾,并和她的好友同居。命运如此不公,把这么多不幸集中在她一个人身上,而安娜贝尔居然忍受了这沉重的打击,从沉溺烟酒和吃镇静剂的日  相似文献   

8.
牛力 《中国减灾》2011,(2):22-24
汶川地震后,最让人们牵挂的是那些失去孩子的母亲——她们怎样接受这样的事实;她们如何度过无眠的时光;她们怎样挺过去,又怎么站起来迎接阳光?  相似文献   

9.
《中国保安》2006,(14):37
在中国的大多数家庭中,丈夫是天,孩子是宝,那么妻子、母亲便成了餐桌上的“清洁员”。很多女人结了婚、生了孩子以后,体形都会发胖,而到了四五十岁后,又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毛病。除了生理上的原因外,很大程度上与她们的饮食习惯有关。大多数当妻子、做母亲的人都有这样的传统习惯:将好吃的、有营养的食物留给自己的丈夫和孩子,而自己常常把丈夫、孩子吃剩下的饭菜填进肚子。丈夫喜欢吃什么、孩子喜欢吃什么,她如数家珍,而自己喜欢吃什么却不知道,也没想过。几千年来,中国的大多数女人都是这么做的,似乎天经地义。然而,你们却没有想到,这么长…  相似文献   

10.
能够与自己的孩子一同成长,是做母亲的女人的幸运和幸福,也是一名女性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全新体验过程。面对神灵般的孩子,就像看见镜中的自己。母亲的境界,从某种程度上讲,决定了孩子精神世界的高度与广度。作为母亲,必须要有自觉的自我教育意识,才能无愧于母亲创造生命、完善生命这一神圣天职。  相似文献   

11.
心中的希望     
偶然我在电视上看到《图片中国》的栏目。画面展现的是西部贫瘠的土地、荒芜的山坡和孩子渴望的眼神。当走访的记者问孩子需要什么,孩子的回答是我要上学,当问到孩子母亲时,母亲回答是我要学会写自己名字,将来的一天,我的孩子也能拿着作业本在老师面前炫耀这是母亲给我签的名字。看似简单的话语,以使我联想到了许多。相对来说,我们都是幸运儿,是保安这个行业使我们这些走出山外的孩子,有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每当运动员在赛场驰骋,他们的希望是辉煌;每当农民播下种子,他们的希望是硕果;每当年轻妈妈教孩子咿呀学语,她们希望的是孩子快快成…  相似文献   

12.
母亲的愿望     
记得一年前,得知自己当选新一届县人大代表的消息时,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其中还有另一个原因——这是我母亲愿望的再次实现。1953年3月1日,选举法颁布后,江西安义县依法成立人民代表大会。那时,年仅17岁的母亲,得知居委会正在投票选举镇人大代表,背起我大姐,就赶到选举点上。当工作人员说母亲还小不能参加选举时,母亲急了,跑到台前说:我都当妈妈了,还小吗!?居民们看到受了委屈的母亲背着孩子,两眼泪汪汪地站在那儿,哄堂大笑起来。从此,好强的母亲心里就有了一个愿望:一定要当人大代表。天遂人愿,母亲到了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龄时,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当上了镇人大代表,而  相似文献   

13.
家庭主妇是新马华人妇女中的最大人群,她们的地位和生活状态也有很大不同,但作为女性、妻子和母亲。她们在家庭生活中有一些共通的作用,即经济作用和教育孩子作用。同时,相对于她们的丈夫,主妇们无一例外处于从属的、次等的地住。这是传统性别观念规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读了《公民导刊》第5期《当了母亲,你就会勇敢》一文,很有感触。作为一个八个月大孩子的母亲,很赞同作者所写的,母爱就是一种本能。作为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娇生惯养长大的我自然有着独断、霸道、任性等毛病,心态还停留在恋爱阶段,突然多了一个小家伙让我去照顾,让我非常不适应,尤其在她还未满月,一天到晚吵闹得不行的时候,简直有离家出走的冲动。那时的我,完全没有中国传统母亲的优秀品质:牺牲自我、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看着自己的妈妈和婆婆费尽心思地照顾我和女儿,我问自己,她们能够这样无怨无悔地付出,为什么我做不到?我开始修炼内功。只有把自己做  相似文献   

15.
家庭的裂解全世界的家庭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单身母亲人数正在上升。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都有不少这样的母亲。在澳大利亚90%的20岁以下生育子女的女性都是没有结婚的,78%的孩子没有父亲。虽然人们都认为少女早孕不是出于自愿或有意识的,但是有些少女却是故意怀孕的,她们愿意当母亲以获得成年人的地位和成就感。但是对很多少女来说,这个代价太大了。她们及其子女将长久处于贫困、缺少教育和生活技能的境地,因为她们没有任何准备履行一个成年人的基本义务。此外,他们很难找到工作,只能靠社会救助生活。在澳大利亚关于未婚母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清晨的太阳分外明媚,似乎懂得这三个姑娘的心理,今天是母亲节,她们捧着鲜花要去看望母亲。多奇怪啊,她们不是亲姐妹,但却是去看望同一个母亲!她们是要看望那不是母亲却胜似母亲的亲人。原来,她们有着不堪回首的过去,由于堕入了人生的歧途,出卖自己的青春和肉体,被公安局收容教育。是“母亲”,使她们得到新生。这世亲,就是使她们觉醒、使她们重新做人的北京市公安局收容教养所的陈慧珍所长和她领导下的干警们。当我面对穿着素花上衣、深蓝色  相似文献   

17.
牛力 《中国减灾》2011,(3):22-24
汶川地震后,最让人们牵挂的是那些失去孩子的母亲——她们怎样接受这样的事实;她们如何度过无眠的时光;她们怎样挺过去,又怎么站起来迎接阳光?从2008年到2010年,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在"都江堰母亲心理援助行动"项目中,始终与不幸的母亲们肩并肩,手拉手,一起从黑暗走向了光明。  相似文献   

18.
普天之下的母亲,对于自己的孩子都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深沉母 爱,无私、忘我、宽容、满足,无论她的儿女是弱小还是强大,当灾 难来临都会义无返顾地牺牲自己,而当幸福普照,她们又将毫无保留 地献给儿女……  相似文献   

19.
《中国妇运》2014,(4):36-38
<正>单亲特困母亲是妇女中的弱势群体,她们用柔弱的肩膀独自承担着维系家庭、赡养老人、教育孩子的重任,她们以一己之力挑起了全家人的沉重和希望,迫切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关爱和帮助。为了让她们的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连云港市妇联创新工作手法,运用社会化工作理念,启动开展了巾帼志愿者关爱单亲特困母亲"微笑行动",初步改善了单亲特困母亲的生存状况,探索了妇联工作的崭新模式,推进了建立枢纽型妇联组织的实践和进程。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的门前,一位年轻的母亲正在训斥自己的孩子,她以女性的敏感似乎听出了那位年轻母亲的不满和忧怨来,并不单是针对那个不懂事的孩子。她能理解同龄女性的情绪,她也属于情绪型的人,刚才这一幕已把她感染得郁闷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