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蒙古赤峰地区阿鲁科尔沁旗和巴林右旗牛体寄生的皮蝇属皮蝇主要为牛皮蝇(Hypoderma bovis)和纹皮蝇(H.lineatum)2种,其寄生数量以纹皮蝇占绝对优势.调查的荷兰牛和蒙古牛寄生的牛皮蝇蛆其寄生强度为3~139只,平均为31只.牛皮蝇Ⅲ龄幼虫在3月中旬落地率为6.9%,3月下旬为72.6%,4月上旬为84.7%,4月中旬为92.0%,5月上旬为95.8%.牛皮蝇Ⅱ龄幼虫在7~12月份牛体内检出数分别为9、27、55、75、134和173只.Ⅲ龄幼虫在4~6月分别检出数为21、47和6只.经对牛皮蝇Ⅲ龄幼虫人工孵化,化蛹期为1~3 d,化为成蝇为36~45 d,成蝇可存活3~6 d.  相似文献   

2.
武陵山区的铜仁地区为农业部在贵州的粮食生产基地。由于牛、猪体内外寄生虫危害严重,导致耕牛春乏死亡严重,生猪出栏率下降,饲料转化报酬低,明显降低了耕牛的使役能力,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为防治本病的流行,我们于1990年对铜仁地区牛、猪寄生虫种类、分布及流行进行了调查。(一)自然概况 铜仁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武陵山南段,东径108°50′~109°29′,北纬27°26′~  相似文献   

3.
家畜三蝇幼虫感染情况调查及防治夏卫星谭淑坤于志民孙淑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动物检疫站161005家畜三蝇,即马胃蝇、牛皮蝇、羊鼻蝇,其幼虫是危害马、牛、羊的主要寄生虫。齐齐哈尔地区所辖9县7区的草食家畜中这几种寄生虫感染较普遍,为此,我们在对三蝇幼虫...  相似文献   

4.
临床检查了牦牛和黄牛体内寄生的牛皮蝇蛆 ,其寄生率分别为 84.2 5 %和 70 .2 8% ,寄生强度分别为 18.3 2个和 2 .17个 ;剖杀检查牦牛 114头 ,寄生率为 10 0 % ,寄生强度为 71.66个。经鉴定 ,牛皮蝇的种类有牛皮蝇 (Hypodermabovis)、纹皮蝇 (H .lineatum )和中华皮蝇 (H .sinense) 3种。弄清了牛皮蝇各期幼虫在牛体内的寄生季节、寄生部位、移行动态、三期幼虫寄生方位、入土化蛹羽化规律、成蝇活动规律等。药物防治试验证明 ,Ivomec注射液和国产的阿福丁片均是杀灭牛皮蝇蛆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阻断牛皮蝇产卵环节防治牛皮蝇蛆病的方法研究金兆庆,刘金凤,张林,芦俊杰,常增荣(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730046)(甘肃省天祝县畜牧兽医站)牛皮蝇蛆病是一种流行广泛、危害十分严重的寄生虫病。以往在防治该病中,大量地采用了杀灭体内幼虫、捕杀体外...  相似文献   

6.
武陵山区的沿河地区为我国271个养牛基地之一,寄生虫病危害比较严重。为防治本病流行,对本地区耕牛寄生虫种类,分布及流行规律进行了调查。 (一)自然概况 沿河地区位于贵州省东北角,东径108°~108°37′,北纬28°12′~29°6′。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94%,槽坝地占5%,水域占1%,是典型的山  相似文献   

7.
牛皮蝇病是危害养牛业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 ,也是青海省重点防治的牲畜疫病。以往常采用注射或涂擦倍硫磷、敌百虫等方法进行防治 ,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然而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中国加入WTO ,使沿用多年且目前仍在采用的防治措施和所使用的药物已严重影响了畜产品的质量。为保护环境、保证肉食品生产安全 ,青海省畜牧兽医总站于 2 0 0 1年12月~ 2 0 0 2年 5月在刚察县进行了防治牛皮蝇病的药物筛选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药物 伊维菌素 :商品名“伊力佳” ,片剂 ,每片含伊维菌素 5mg ,由…  相似文献   

8.
1981~1984年我所对青海、甘肃和四川三省的牦、黄牛皮下蝇调查中,发现牛皮蝇(Hypoderma bovis De Geer)这个种的三龄幼虫的第七腹节腹面有刺(模式种无刺),而且有三种形式的分布,占收集总虫数的14.92%,而且在分布上代有普遍性。为了证实形态上几乎一致,而仅是体刺变异的亲缘关系,1985年从我们饲养的自然感染牛皮蝇的牦牛中收集到其中两个变异类型和模式种三种三龄幼虫,将其血淋巴蛋白质用垂直板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Vertical PAGE),用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后,其变异类型和模式种所显示的蛋白质区带图谱及其带数的相对迁移率(Rf)均发现有明显的差异。这种生化上的明显差异,说明牛皮蝇这个种内至少存在2~3个亲缘种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蚊蝇粉是辽宁蚕药厂新近推出的以驱杀羊鼻蝇、牛皮蝇、马胃蝇等昆虫蚴为主的一种有机磷杀虫粉剂。该药具有触杀、胃毒及内吸收作用,无残毒和公害,既能防成虫侵害,又能驱杀一、二期幼虫,是防治上述昆虫病的理想药物。但对于昆虫类的其他害虫有无驱杀作用以及对宿主机体有无不良影响未作介绍。为此,我们于1992年6~7月在本地师直属园艺公司养禽场进行了蚊蝇粉驱杀鸡羽虱  相似文献   

10.
在呼和浩特地区牛皮蝇蛆病的病原是牛皮蝇(Hypoderma bovis)和纹皮蝇(H.lineatum).该病流行的高峰期是5~7月,其中5月中旬至6月中旬为最高峰.蒙古牛感染率高,平均感染率为83.33%,平均感染强度为2.34条/头;黑白花牛感染率低,平均感染率为0.52%,感染强度为2.00条/头.引起当地牛皮蝇蛆病流行的主要原因除与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宿主因素密切相关外,还与该地区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制定沿河地区猪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尽快使国家级贫穷地区农民从发展畜牧业中增加收入、脱贫致富,我们于1989年对沿河地区猪寄生虫进行了调查。(一)自然概况 沿河位于贵州省东北角,大娄山与武陵山之间。东经108°~108°37′,北纬28°12′~29°00′。南北长96.9km,东西宽51.5km。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94%,沟坝地占5%,水域占1%,是典型的山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度17.6℃,无霜期311天,年降水量1167mm。由于气候温暖湿润,水雨热同季,暖湿共节,适宜多种寄生虫的发育和繁衍。  相似文献   

12.
牛皮蝇蛆病是由狂蝇科皮蝇属的牛皮蝇 (Hypo dermabovis)、纹皮蝇 (H .lineatum)及中华皮蝇 (H .sinense)的幼虫寄生于牛的背部皮下组织所引起的一类慢性寄生虫病。在我国本病主要分布于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 ,其中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和西藏 5个省 (区 )尤为严重。皮蝇蛆病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幼虫在动物体内移行造成的组织损害 ,使幼畜发育受阻 ,成年牛消瘦 ,产奶量下降 ,皮革的质量降低 ,其中以对制革业造成的损失最大。多年来 ,我国对牛皮蝇蛆病的防治技术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如采用倍硫磷、阿维菌素注射或浇泼等 ,取得了显著…  相似文献   

13.
参照牛皮蝇HypoderminC(HC)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设计了 1对引物 ,以牛皮蝇总RNA为模板 ,用RT PCR扩增了牛皮蝇HC基因 ,将扩增基因进行克隆测序。测序结果表明 ,所获得基因与已知序列同源性达 99.4 5 %。同时 ,将该基因与表达载体 pGEX 4T 1连接 ,构建并获得阳性重组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14.
牛皮蝇蛆病是牦牛常发的一种外寄生虫病 ,对牧区养牛业危害严重。据报道 ,牦牛对该病的感染率达 70 %以上 ,其中幼龄牛的感染率达 90 %以上。为防治该病 ,甘肃省肃南县于 1988年在省兽医总站的支持下 ,应用倍硫磷注射液防治牛皮蝇蛆病 ,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但因该药毒性较大 ,价格较高 ,未能广泛推广。笔者应用碘硝酚注射液防治牦牛牛皮蝇蛆病 70头 ,获得了较好的疗效。防治方法 选择肃南县皇城区马营乡西城村海某的牛群 ,该牛群共有牦牛 13 5头 ,为天然草场放牧 ,未予补饲。对这群牛经触摸统计 ,13 5头牛中感染牛皮蝇蛆的 98头 ,感染率为72…  相似文献   

15.
新疆石河子市区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东径85°00′~86°30′,北纬43°30′~45°40′,海拔高度300~4774m,年平均温度6.6℃,极端最高42.2℃,最低-39.8℃,60年代试养鱼,至1989年有养鱼水面7.2万亩,年产鱼2090000吨。舌状绦虫病在该区养鱼水域流行,尚未见报道,为了解该病流行规律,给防治提供可靠科学依据,1985~1989年作了调查。(一)流行及症状 主要为散发,表现为腹部膨大,发育受阻,游动缓慢,裂头蚴钻破腹壁,导致死亡。剖解变化为消瘦,腹壁变薄,内脏器官萎缩。1985~1988年在农贸市场随意购鲫鱼、鲤鱼、鲢鱼、草鱼580尾,经检查有带舌状绦虫感染,其结果详见下表。  相似文献   

16.
在牛皮蝇蛆病综合防治的研究中,笔者详细观察了自然感染皮下蝇的牦牛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排虫期、排出虫种及不同时间的排虫数等生物学特性。 (一)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托牛:从甘肃省皇城绵羊育种场购进,共8头,年龄1~2岁,体重80~150kg。这些牛背部均有可以触及的皮下蝇瘤疱。 2。 饲养条件:以充足的燕麦草人工圈养。牛体表不附加任何收集虫体的设备,让幼虫自行落地后收集。  相似文献   

17.
西藏当雄牦牛皮蝇蛆病病原的分子分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在西藏当雄县感染皮蝇蛆牦牛的背部皮下收集到三期幼虫113个,首先进行了形态学鉴定,之后提取DNA,用特异性引物扩增COⅠ基因,并进行测序,与GenBank中的相关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较,建立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西藏当雄县感染牦牛的皮蝇蛆为牛皮蝇蛆和中华皮蝇蛆。前者(85条)占样本总数(113)的75.22%,为西藏当雄牦牛皮蝇蛆病病原的优势虫种;COⅠ基因序列显示牛皮蝇和中华皮蝇的种间差异为10.8%~11.3%,同源性为88.7%~89.2%;牛皮蝇的株间差异为0.1%~0.6%,同源性为99.4%~99.9%,中华皮蝇的株间差异为0.1%~0.4%,同源性为99.6%~99.9%。说明COⅠ基因是牦牛皮蝇蛆病病原种类分子分类鉴定的可靠靶基因。  相似文献   

18.
对牛皮蝇幼虫病的防制其经济意义是很大的。我国地处北温带地区,一般在12月至次年3月间,沿结缔组织、神经鞘膜外移行至脊管内的牛皮蝇幼虫,开始陆续向牛的背、腰、荐部皮下移串。用药物杀灭幼虫要抓住这个时机。 防制方法 用小剂量乐果进行肌肉注射,对牛背部皮下第二、第三期幼虫杀灭效力达98~100%。此法用药量小、安全、简便,适合在大牛群中应用。具体治法:取精制乐果500克(含纯95~99%的精制品,不能使用农业应用的粗制品)放入普通酒精600毫升中,在大玻璃瓶或大塘瓷杯中,稍加热使其完全溶解。然后用纱布过滤到事先清洗好并用酒精刷过的带胶塞玻璃瓶中即可使用。  相似文献   

19.
据调查,牛皮蝇幼虫病在甘南州各县均有流行,全州牛的平均感染率为83.96%,平均感染强度11.4(1~188)。 皮蝇幼虫严重感染,可使犊牛的生长发育受阻,乳牛产奶量降低,牛皮受到伤残,也能造成犊牛的死亡以及降低母畜的繁殖力和仔畜成活率,给  相似文献   

20.
(一)概况 我国驯鹿主要产于内蒙古纳尔古纳左旗敖鲁古雅鄂温克 民族乡。饲养的驯鹿以游牧为主。旗境位于呼伦贝尔盟北部,大兴安岭年林区西北坡,东经120°12′~122°55′,北纬50°22′~52°32′,海拔700~1300m,无霜期平均为60天左右,平均气温-5.5℃,最低气温-49.6℃。 (二)调查方法 1982年12月至1984年10月,共剖杀驯鹿5头,将驯鹿胴体和内脏,按蠕虫学完全剖检法要求,搜集全部虫体,再用常规方法处理虫体,并对虫体进行测量、描绘、鉴定、统计感染率和感染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