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瞭望》1999,(25)
《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王守信、王震中、罗琨、杨升南、来镇豪等执笔撰述,李学勤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从课题提出到著作出版,历时9年。文明一词,在此书中是指与史前相区别的古代文明社会。从一定意义上说,古代文明社会的到来,也就是国家的出现,所以此书探讨的内容,也可以说就是中国占代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这部著作出版后,在历史学界颇获好评。这里,摘要向读者介绍一些学者对此书的评论:社科院政治学所副所长白钢:1929年,郭沫若因为有憾于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相似文献   

2.
顾廷龙救书     
顾先生一生所收集的图书不知凡几,连他自己也说不清。人们也许不知道,解放前他就冒着生命危险,搜集、保护大量革命文献。1921年版《列宁全书》第一种《劳农会之建设》、1926年版《中国农民运动近况》、1927年版刘少奇著《工会经济问题》、《工会基本组织》以及1920年8月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的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等等,  相似文献   

3.
所谓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成果,是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进步状况。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它表现为人们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精神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发展的成果,它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一、为人们的正当权益提供法律保障,以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处在衣不遮体、食不裹腹、屋不挡漏生活条件下的人们是没有心思,也不可能去吟诗…  相似文献   

4.
2010年12月6日出版的《解放日报》刊发上海社科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哲学所研究员方松华的文章,文章说中国发展的背后不仅仅是简单的古老传统的复兴,而是融合了现代人类诸多文明优秀成果的结晶。这就是我们所要追寻的支撑“中国模式”背后的“中国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代表作《江泽民文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里程碑《江泽民文选》的出版,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一、生态文明的提出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对工业文明进行了初步反思,各国政府开始把生态文明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施政内容。1981年,美国经济学家莱斯·R·布朗出版了《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一书,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问题。1983年联合国成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对可持续发展作了理论表述,形成人类建设生态文明的纲领性文件。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题》,更是强调和深化了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刘浩 《瞭望》1984,(44)
新近出版的《中国美术全集·隋唐五代绘画》以它精美的画图、装帧和印刷,赢得了人们的赞誉。这是人民美术出版社作为献礼赶在国庆前夕出版的《中国美术全集》六十卷巨帙申的第一卷。这卷大型画册从选题、编辑、设计、制版、印刷,到成书出版,前后只用了三个月时间。  相似文献   

8.
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肖浩辉由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禹舜、王兴国、张胜祖三位研究员主编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书,已由湖南出版社出版,这是他们近两年来集中20多位研究人员共同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对于推动人们学习、研究、宣传和运用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  相似文献   

9.
关注文明     
朱玲 《瞭望》1999,(27)
我想推荐两本书,两本谈论文明的书。一本是陈乐民、周弘所著《欧洲文明扩张史》(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版人另一本是盛洪所著《为万世开太平:一个经济学家对文明问题的思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陈乐民和周弘的专著线条分明、逻辑一致,所有的论述都以他们对文明的定义及注解为基础。两位作者把文明这一总概念划分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功能性文明”。物质文明不必多解释,精神文明被视为历史文化的果实,例如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思想等等。作者借用康德的区分来说,文明是外在的,文化是内在的;文明是看得见的…  相似文献   

10.
新书架     
刘淑梅 《求知》2000,(5):43-43
《邓小平经济理论研究》(续编)倪大奇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教育和教学问题的思考》钱伟长著,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当代大思潮》孟海贵编著,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中国国情知识读本》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编写组编,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角逐:谁能占有先机——21世纪初叶全球政治展望与中国的前景》唐永胜著,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世纪之交:中国经济改革》迟福林编著,外文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1.
小议《国富论》与中国经济──读亚当·斯密《国富论》杜娟1776年3月,以写作《道德情操论》声誉鹊起的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出版了一本题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的著作,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程度超过了人们甚至斯密本人的预料。...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是全党和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因为这一卷《邓小平文选》和10年前出版的第二卷《邓小平文选》的主要内容,就是阐明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全新的事业的一个全新的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1964年,马尔库塞出版了批判先进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著作《单向度的人》。他指出,现代工业社会由于科技进步,已经被工具技术理性所统治,变成了仅存肯定因素或保守因素的单向度社会。而且社会极权主义也以新的形式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压制,导致生活在其中的人成了物质生活上舒适、精神生活上贫乏空虚的"单向度的人"。通过分析马尔库塞的重要观点,可以看到其合理性与局限性,并结合实际对此做出了一定解释,得到了对中国建构和谐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评介赵曜由黑龙江省委党校金东珠、张聚昌、段书勤三位同志撰写的专著《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一书,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该书系全国党校系统马克思主义基金项目,也是黑龙江省“八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又是黑龙江省科学社会主...  相似文献   

15.
主讲人简介:载木才,中宣部政研所研究员、副所长,“赣鄱英才555工程”高端柔性人才。曾任中央党校教授、博导。目前主要从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研究,出版的著作有:《中国特色核心价值观的传统、现实与未来》、《兴国之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讲》等,提出“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目标,自由民主幸福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未来图景”等观点。  相似文献   

16.
潘多拉 《民主》2007,(5):36-36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举行200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暨《社会蓝皮书》发布会,《社会蓝皮书》主编李培林教授表示,和改革开放初期不同,现在多数人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有一部分群众的生活水平没有变化,还有百分之十几的居民认为生活水平出现下降。这说明,目前改革的普惠性有所下降,需要引起高度关注(《潇湘晨报》2006年12月26日)。  相似文献   

17.
<正>张晋藩(1930—),辽宁沈阳人。全国著名法学家,曾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国法制史学的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法制史学研究与教学工作,主编《中国法制通史》《中华大典·法律典》《中国少数民族法史通览》等,出版《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中华法制文明史》《中国宪法史》《中国监察法制史》等,发表论文340余篇,获国家和省部级各类奖20余项,多部论著被译成英、日、韩等文字出版。  相似文献   

18.
我国当前思想理论战线上的一项严峻的任务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我国国情,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有分析地吸收人类一切文明的精髓,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董仲其教授撰著、四川出版集团天地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以《共产党宣言》观点的提出和随着实践推进而发生的演变发展为线索,较为全面而细致地阐述了《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思想在理解与实践中的历史命运。全书立场鲜明,脉络清晰,逻辑顺畅,体系严整,是一部推动马克思…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的建设与人民幸福、民族未来息息相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深刻系统阐明了其生态文明思想,本文在考察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态文明思想论述的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思想基础、生产力发展的现实要求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三个方面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中的生态文明思想。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史国瑞、胡义成主编的《精神文明简论》一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10月出版),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进行了可喜的探索,并对近几年来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实践从理论上进行了概括,是一本有助于人们研究和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新著。 该书把精神文明放在社会文明这个大系统中进行考察,探讨精神文明在整个社全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社会文明由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构成,指出物质文明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前提和基础,制度文明是保证和中介,精神文明是思想主导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