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埔》2007,(3):62-62
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克武汉后,为迎接革命发展,满足政治、军事人才需要,国民党中央决定设政治训练班,后改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政治科。建校时全名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0月2了日宣布成立,将黄埔第五期政治科学生移往武昌就读,同时向全国招收新生。1927年1月,黄埔本校第五期炮兵、工兵科学生陆续到武昌学习。1月19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武汉分校。该分校在所有分校中规模和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长沙分校     
《黄埔》2019,(3)
<正>黄埔军校在长沙先后两次办分校,即北伐时期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和抗战时期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长沙分校。由于这两个长沙分校没有渊源关系,故分述于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一、历史沿革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组成国民革命军兴师北伐,黄埔师生大多数投身其中。一路上,北伐军长驱直进,势如破竹。7月11日,唐生智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8军占领长沙。蒋介石感到形势大好,但深感军事人才缺乏。  相似文献   

3.
《黄埔》2017,(3)
<正>南宁分校的前身是1926年5月在广西陆军讲武学堂的基础上建立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1938年初,南宁分校迁至桂林,并奉令改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分校。1945年底,第六分校奉令裁撤。一、历史沿革由于黄埔军校"所造人才仍不敷分配",统治广西的新桂系军阀,按国民政府军委会的旨意,参照广州黄埔军校的做法,在旧桂系广西陆军讲  相似文献   

4.
《黄埔》2016,(4)
正四分校原为广州分校,是在广州燕塘地区广东军事政治学校的基础上创办起来的。1927年,因黄埔军校官生日聚,校址偏小,于是在广州燕塘训练军校第7期入伍生,后粤系军阀陈济堂设教导队于此,再扩充教导队为第1集团军军事政治学校,不久易名为"广东军事政治学校"。1937年,时为第4路军总司令的余汉谋接管该校,自任校长。同年秋,中央命令改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广州分校,蒋介石令陈诚、陈芝馨分任正、副主任,并于8月15日正式接收,10月12日正式开学。1938年1月,广州分校奉命改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分校。校址也先  相似文献   

5.
陈予欢 《黄埔》2014,(2):74-77
正1927年7月8月,国民政府在南京筹备复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并下令在广州黄埔军校的第五期学员赴南京举行毕业典礼。同年8月15日,黄埔军校第五期第一、二、六大队学员共1480人在南京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大操场举行毕业典礼。11月5日,军事委员会颁令将军校改名称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方认为教育是国家之百年大计,而军事教育又更有胜于此,为适应未来国际间紧急局势之演变,故对军  相似文献   

6.
陈予欢 《黄埔》2013,(2):103-106
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理论家和杰出领袖,曾任黄埔军校政治总教官、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常务委员,他在黄埔军校工作一年多时间,曾经担负军校政治教育与训练重要职责,是中共早期最先懂得军事重要性的少数几位领导人之一,他对黄埔军校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与影响仅次于周恩来,是人民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7.
贾晓明 《黄埔》2014,(5):79-80
1925年11月12日,黄埔军校潮州分校复办,开始正式招收学生。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革命政府和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指挥部为培养革命武装力量创办的黄埔军校第一所正式分校,并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政府在粤东的军事摇篮。据《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史稿》记载:"该校之有分校,当自潮州分校始。"  相似文献   

8.
陈予欢 《黄埔》2011,(4):26-29
国民革命军上将钱大钧,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及武装起义活动,致力于孙中山倡导的国民革命运动。其军事生涯发迹于黄埔军校,曾任黄埔军校第一期教官、代理总教官、教育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教育长,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务委员会委员,在黄埔军校创建时期有过重要作  相似文献   

9.
如今人们圣女兵大概不会感到稀奇了;然而,在六十年前,中国多数妇女,还是梳大辫子、裹小脚的年代,戎装女子却如凤毛麟角。在武汉黄埔同学会的一次聚会中,我见到了两个当年的女兵「奇女子」史明恕、王容箴。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年方十九岁的史明恕和王容箴考进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属黄埔六期。在黄埔军校的历史上只招了这一次女生,共二百一十二人)。  相似文献   

10.
《黄埔》2017,(1)
正廖士翘是黄埔军校创建初期著名教官,早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专攻工兵地形筑城战术,曾任黄埔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工兵科主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附设军官团高级教官,后参与步兵学校筹备建校,曾任中央陆军步兵学校教育长。是国民革命军早期工兵、步兵兵种教育先驱者与军事教育理论家。无论是史载资料,还是民间流传,对于廖士翘在黄埔军校以及民国时期军事教育领域之贡献,都少有报道传闻。  相似文献   

11.
潮州分校     
《黄埔》2017,(2)
<正>潮州分校是黄埔军校设立的第一所分校。1925年2月,为了给参加第一次东征的学生补习课程,黄埔军校筹划在广东潮安县城设立分校,后来因为杨希闵、刘震寰叛乱而暂停。1925年12月,第二次东征后恢复筹办潮州分校,借用潮安县城李公祠(又名李家祠)为校址。初名为“陆军军官学校潮州分校”,后改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简称“潮州分校”)。潮州分校从1925年12月创办至1926年底停办,历时一年多,招收了两期学员。历史沿革陆军军官学校是我国第一  相似文献   

12.
正陈济棠将军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雄据华南叱咤风云的广东军政人物,借着其在广东早期军队中的影响力,对黄埔军校的创立颇有支持。他创办的广东第八路军军官教导队,在黄埔军校广州本校结束后,续办广东军事政治学校两期,为黄埔军校在南京以外之地方延续,及对于现代军事(军校)教育多有策划和奉献。追随孙中山革命,在粤军中崛起陈济棠(1890—1954),字  相似文献   

13.
凤介生 《黄埔》2014,(2):78-81
正1926年两广统一后,李、白、黄派人到广州学习黄埔军校办学模式和经验,双方协商后由军委会决定在南宁创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简称南宁军校,以李宗仁为总负责人,此后双方无实质往来。南宁军校共办八期,第一任校长俞作柏系李宗仁任命,此后历任校长均由广西当局任命,白崇禧兼任过其中四至八期的校长。从办学开始,南宁军校就拥有自己的校训和校歌,不采用黄埔本校的校训和校歌。南  相似文献   

14.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黄埔军校第一、二、三、四期学生,在各个战线上,英勇作战,发扬旺盛的革命精神,击败北洋军阀吴佩军和孙传芳的主力军,于Ic月11日,先后攻克武昌、南昌。蒋介石率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驻南昌,邓演达率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驻武昌旧督署(即清朝总督衙门,在抗日战争中大部被毁),同时成立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武汉行营,邓演达兼任行营主任。为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需要,继续培养革命军事干部,因此,于1926年11月成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校址在武昌两湖书院武汉分校成立初期,未明令公布谁是校长…  相似文献   

15.
黄哲嗣 《黄埔》2013,(3):78-79
黄埔军校曾设分校于全国各地,长沙分校便是其中之一。北伐时期,蒋介石以革命势力日渐膨涨,军事人才仍感缺乏,乃于1927年2月10日在长沙筹办分校,3月10日任命石醉六为分校长,石醉六就职后,即在长沙小吴门外火车站设立分校。随即在湖南开始招生,定学额为一千名(内有皖豫两省学生各百名),分步、炮、工、政治四科,修业期间为一年,以后并入武汉分校。  相似文献   

16.
谭安利 《黄埔》2011,(5):42-44
我的母亲谭珊英与黄静汶于1926年11月一同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女生队(黄埔军校第六期),成为亲密战友。大革命失败后,武汉军校女生队提前毕业,母亲返回长沙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继续就读,1929年冬毕业。1930年春,母亲曾在上海与黄静汶见面,此后相互失去了联系。  相似文献   

17.
单补生 《黄埔》2014,(3):83-85
在南京朝天宫旧货交易市场,有一“锦绣阁”经营民国时期的军事纸品居多。笔者在此淘到一纸“黄埔军校派令”,尺寸为380×265mm,内容:“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九分校派令,办人字第九号。兹派苟履之为本分校教育处上校战术教官,此令,校长蒋中正,主任宋希濂,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十月十八日(钤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九分校关防),监印刘福远”。  相似文献   

18.
《黄埔》2016,(1)
正邓演达是现代著名政治活动家和国民党左派领袖人物,早年对于黄埔军校的创建与发展有过重要贡献,特别是他曾担任黄埔军校本部、潮州分校两任教育长,武汉分校时期再任教育长兼校长,且在黄埔军校早期师生当中有着较高威望和影响,是黄埔军校初创年代的标杆人物,自然有其突出地位和作用。最小同盟会员,崛起粤军名扬广东邓演达(1897—1931)又名策成、仲密,别号择生,广东惠阳人。惠阳县淡水小学堂、广东  相似文献   

19.
卜穗文 《黄埔》2010,(2):41-43
三、武汉分校在黄埔军校4所分校中,以武汉分校规模最大、名誉最著。1926年1月,北伐战争开始后,革命形势发展迅速,黄埔军校也进入高速发展时期。9月29日,军校教育长方鼎英致电蒋介石:“现在我方局面进展,粤东偏处一隅,招致人才不易,似宜及时于武汉或长沙开设分校,一面为扩充之准备,一面为延揽人才之方法,关系颇为重要。”10月1O日,北伐军攻克武汉。  相似文献   

20.
李民涌 《黄埔》2008,(4):41-44
陆军军官学校是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创办的中国国民党党立军事政治学校,后因形势发展变化,校名多次变更,其中1926年,厂“州国民政府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改为国民革命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即由初创时期的中国国民党党立学校发展演变为广州国民政府国办学校。本文将对这一演变作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